分享

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H)【121--139】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5-04-06
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H)【121--139】

擦地板,干点家务活那种锻炼的好。

  打完了并步的右崩拳,这时候右脚向后退一大步,脚尖外撇成90度,这时候左脚退到右脚的后方,与此同时打出左横拳。这个退步横拳在这路拳里叫“青龙出水”。

  然后右脚向右前方开进一大步,左脚随之跟上半步,然后打出右手崩拳,这个崩拳要向右斜前方出拳,这个顺步崩拳与前两个动作也组成了进退三崩拳,只不过中间的一拳,改成了横拳而已,这第三个崩拳要打出黑虎出洞的气势。

  下一个式子是“猛虎归洞”。把右拳右腿回收回来,两手抱肋两腿并拢在身前,和前文讲过的:白虎蹲穴“是一样的,我在打这路拳的时候,打倒这个地方有意的略微停顿一下,调整自己的身形和气息,然后再做下一个式子。

  形意拳就是这样,如果这一个式子的呼吸没有均匀,身形没有调正,那么我们就停在这里,把这个式子当成一个桩法,慢慢地去调整,知道自己的身形和气息没有问题了,再练下一个拳式。

  一招没有练好,绝不练下一式。有了jīng细的心,才能很快的提高自己的拳艺,在形意拳学练的当中,要做个有心人。

  下边一个动作叫“白鹤大亮翅”,这个动作在这路拳中,是一个经典动作。右脚再次向右前方迈一步,两掌握拳从小腹处沿身体中线上升到胸部附近,然后双拳向两侧分开,略低于头部停在头部两边,两拳距离约一米远近。这时候两肘的肘尖要下垂,要打出沉坠的感觉。

  如果说前边的“猛虎归洞”的动作是“合”,那么这个接下来的“白鹤大亮翅”就是“开”,有开有合才是形意。在河北派的形意拳中,这个动作别具一格,许多进退连环拳这个动作都是用掌做的,只有这路拳白鹤大亮翅是两个拳头翻亮出来。

  这样练习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还真不好说,我的理解就是握拳能更好的体会劲力,前文讲过的进退连环拳里,这个白鹤亮翅主要是腰的拧转。在这路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中,这个“白鹤大亮翅”更多的是开合之力,这个力与其说是“亮”不如说是“掀”。

  当年父亲讲这个“白鹤大亮翅”的时候,用河北农村烧的大灶来讲解。在河北的农村中,家家户户用的锅都很大,这个锅是不用现在的煤气的,而是烧柴禾。锅盖的直径大约有一米,木质的锅盖是很沉重的。

  在饭熟了一刹那,因为下面的灶膛里还烧着火,大大的锅里会有很多的水蒸汽,为了避免烫伤,掀开锅盖的时候就要使一点力气,这个快速的一“掀”,就合上了白鹤大亮翅的意。

  两只手握住两个锅盖,猛地把锅盖掀起来,然后向身体的两侧抛扔出去,这个力道就是“白鹤大亮翅”。

  在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中,这个“白鹤大亮翅”是个习练的难点,道理我都讲明白了,我搜尽枯肠也找不到再合适的形容词句了,剩下的就是练了,多从拳里去找,多重复这个式子,从量变到质变,你做一次和做第一万次的感觉会截然不同的。

  当年家中的长辈关于这个式子,只留下了12个字:“软中带硬、刚柔相济、意动神行。”今天我把这12个字原封不动的打成了文字,留待有缘人去探寻这个式子中的奥秘。

  “白鹤展翅”这四个字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慢,展翅翱翔嘛!白鹤在公园等着游园的人给它拍照,慢慢地摆了个“泡丝”,这是字面的意思给人的感觉。

  那么“白鹤亮翅”在速度上给人的感觉就要快的多,“亮”的反义词是“灭”,“一亮一灭”能有多大的功夫呢?

  这个白鹤大亮翅怎么形容好呢?

  没有合适的词,我就自编一个。我们有个词语叫:“闪展腾挪”,我就取前两个字“闪展”,白鹤的翅膀闪电般的展开,然后闪电般地回收。这个“白鹤大亮翅”要做的比进退连环拳中的“白鹤亮翅”快一些,这样才能合上“闪展”的拳意。

  还有前几年比较流行的一句广告词:谁用谁闪亮!这个“闪亮”两个字很好,能合上白鹤大亮翅的拳意。在形意拳中这个“白鹤大亮翅”的动作是要快的,但是这个动作比起其他拳种的快动作,还是要慢一些的,诸君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控行拳的速度。

  该讲的我都讲了,该说的也都说了,剩下的及时诸君在不断的练习中,不断的去体会这个式子的含义,我没有在这里说攻防的意义,还是先把拳练好为上策,有了正确的姿势,加上无限的重复,早晚有一天能找到拳中的真谛。





-------------------【121 步与履的故事】-------------------

  练形意拳穿什么鞋子最好呢?

  首推布鞋、球鞋次之、旅游鞋更次之、皮鞋效果最差,这里边是有道理可讲的。

  在布鞋中最好的布鞋是手工缝制的,在北方农村的家里,缝制这样的布鞋是没有一点化学的东西在里边的,数显选择棉布,吧这些棉布刷上面粉打成的糨糊,然后把棉布一层一层的粘合起来,加工成鞋底的样子,然后用锥子扎眼,用粗线一点点的连起来,这个工序就叫“纳鞋底”。

  这样缝制起来的布鞋,实际上是布底布面的,这样的鞋子穿着最舒服,布鞋具有养脚排汗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别的鞋子代替不了的,现在我的脚下,穿的就是这样一双布鞋,这种鞋子叫做“千层底”。

  李小龙在电影中穿的那种圆口的布鞋,在北方京津一带被称为“洒鞋”,“洒鞋白袜”在晚清民国时代是最讲究的穿戴,这个在老电影中,甚至在香港电影中都能找到它的踪迹。

  用布粘合成的鞋底不打滑,稍微有一点弹xìng,足弓可以在鞋中很舒服的活动,在打拳的时候,能比较容易的找到脚下的劲力。现代人对布鞋进行了改良,采用轮胎底,使鞋底更加的耐磨,且有一定的耐水xìng,当年有很多兵工厂生产这种布鞋,这种布鞋京津一带叫“军跑”,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个布鞋的造价很低,如今也就是十几块钱。

  个人以为,穿着这样的鞋子打拳是最舒服的,能很好的体会脚下的力道,形意拳说到家是脚下的功夫,既然是脚下的功夫,就不能不说说鞋和袜子。一双舒适的棉袜,和一双布鞋其实是脚最佳的搭配。

  老师傅们讲这个人形意拳练出了功夫,指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指你找到了脚下的劲道。通过三体式、槐虫步、还有招式地全身的磨练,磨砖对缝筋骨合槽,使自己全身上下内外的骨骼和器官重新搭配定位,达到武者的基本要求。全身都变化了,腰胯肯定含在其中,形意拳从某种程度上说,练的是脚底板的灵敏。

  在形意拳中这个脚丫其实是比脸还重要的东西。坦克的履带其实比炮管要有用,没有炮管的坦克就算打不过人家还可以跑,但是没有履带的坦克就是一顿废铁了。我父亲有关于形意脚下独到的见解,父亲说形意拳脚上的功夫只有四个字:“问道于盲”。这个词的解释其实和书本是不一样的。

  在大城市中,许多重要的街道都铺设了“盲道”,为盲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这些盲人就靠手中的一根棍子,和自己的脚就能感应脚下的盲道,这样就可以不用人搀扶走在路上。他手中的这根竹竿和脚下的灵敏度是我们比不了的。

  正常人是有眼睛的,但是正常人过度的使用了眼睛,就会造成身体其他“感觉”“觉知”功能的退化,武人就要弥补这个退化,锻炼这个人体感知功能。“问道于盲”这里边是大有道理可讲的,换句话说这里边有“道”有“武道”。

  在街面上父亲指着走路的盲人说:“如果你的形意枪能像盲人使用探路的竹竿一样灵敏,那你的枪法就成就了,如果你的脚下,能像一个盲人的脚一样感觉灵敏,那么你的形意拳就成就了。”

  这就是父亲说“问道于盲”的真实含义。

  这句话太过深邃,直到今天我还在想方设法的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这个理解对形意拳是有大好处的。前文有个章节《夜练形意》其实就是这个方法的使用和延伸,就是“问道于盲”的最好注解。有了脚下的灵敏,才能练就形意拳中细腻的功夫,功夫才能一点点的进步。

  球鞋的鞋底稍微有点弹xìng,会抵消一些脚下的力道,在练拳的时候的感觉比布鞋稍微差了一点点。现在流行的旅游鞋,打拳就比较差了,鞋底的弹xìng很乱,不管多贵的旅游鞋,不管它吹多么有透气xìng,你在外边工作了一天回家脱了鞋子,你老婆会让你赶紧去洗脚,那个味道很难闻,不管你多注意刷鞋换袜子也没用的。你穿布鞋的时候,脚下绝对不会发出这么难闻的味道,不是你的脚换了,而是你的鞋子换了造成的。

  皮鞋就不用说了,鞋底鞋面都不透气,现代人穿着它只有美观一个词还能自圆其说,尤其是女士的高跟鞋,长期穿着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从形意拳的角度上讲,你走路脚掌根本不沾地啊!时间长了不伤身体才怪!

  现代男女仿佛没有一双高跟皮鞋就活不下去了,这是今人的浅薄,我教你一个方法,从现在开始练形意拳,一年以后我保证你的“回头率”比穿高跟鞋还高!

  古代有个词“富贵荣华”富贵是外在的,这个“荣华”呢?

  其实在内家拳中说的是“荣华五脏”,内家拳是练内的,练的就是“荣华五脏”、“荣华全身”的功夫。在明师的指导下,如果你能练一年,首先jīng气神充足,那个神采飞扬这个词是这么来的,你走在大街上保证你的回头率大大提升,谁不爱看jīng气神足神采飞扬的人呢?

  练形意拳改变你的气质,改变你的内在,五脏都强韧了,自然内在就变了,你会发现眼前的世界跟昨天有很大的不同,多了很多东西,也许那时候你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122 易容与化妆】-------------------

  养脚排汗比擦胭脂抹粉要重要的多,养脚就是养人的,过度的粉饰自己是害人的,现代社会许多五尺男儿也加入了化妆的行列,贴面膜、做护理,仿佛不这样就不是一个现代青年,加上影视剧对不男不女的形象做了很多不应该的负面宣传,给社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这个章节就单论这个易容与化妆。

  这里边也有养生的道理在其中,不是忽悠是确有其事,如果你没有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一天练24小时也没有用,只是徒耗了自己的jīng气神而已。

  现在的年轻人为了所谓的时髦,付出了健康作为代价,甚至敢用半条命去搏,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切割眼皮、隆胸、做大手术、拉皮、拍黄瓜,什么都敢做,你做完了这些,回头率高了没有,找到了称心如意的郎君或者娘子没有?

  外在有了变化,内在却没有调整,内外不统一的人是没有魅力可言的,尤其是在武者眼里,这些根本就没有什么漂亮可言。因为武者是看你的jīng气神,看的神采就知道你的健康状况,这些是擦胭脂抹粉弄的再厚也无法掩饰的。

  我们把现在美女用的化妆品倒进水桶,然后放上一大桶水,我们扔几条金鱼进去,看看金鱼能不能活下来,我估计百分百会死翘翘,这样的东西现在我们拿起来就往脸上抹。脸上的细胞其实比金鱼还要娇嫩的。

  我就说这个意思,许多佛道两家的修行者是不用这个东西的,我听说许多高僧是用盐的,他们认为现代人用的香皂很多都含有动物的油脂,因为加了化学成分,闻起来是香的,其实内里是臭的,不信的话你家里存一堆肉骨头试试?许多高僧用盐是很有道理的,大海的水含盐量很大,海中的鱼儿照样可以存活,这是很有道理的。

  从一个练武的人看来,现代人许多事情过分了,上帝他老人家把你生成这个样子,肯定有他老人家的道理,佛家认为人的几大苦其中就有“求不得”苦,我想干什么干不成我就苦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没错但不能过份,为了美貌动十七八个手术,豁出半条命去追求这个东西,本身就是违背人的天xìng,违背自然的事情。

  许多事情就是改变了也未必是好事,你易容成功变成了美女,回头率高了是好事,但是大街上的流氓看你的概率也高了,你被劫财劫sè的可能xìng也提高了,我说的没错吧?

  “破镜重圆”只是人类美好的想象,不信你摔个镜子试试,你永远粘不成原来的样子。整容手术的水平再先进,也不如不做,因为会伤了元气,元气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

  现代的人不是想美容,而是想整容易容,最后的结果是毁容,你执着的追求这些,最后的结果就是体无完肤,事实会像一柄铁锥,砸碎你所有的梦想。为了身材美丽动人,许多女子去做大手术,在身体里填充大量硅胶,和各种化学物质,它的广告再吹的天花乱坠我也不会相信的,一片硅胶软软的化学塑料似的东西塞在身体内部会没有伤害?按照这个混蛋逻辑,人都能被改装成变形金刚,不会有伤害的不是吗?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些好莱坞的大片,《机械战jǐng》、《绿巨人》、《人猿泰山》、《超人》,还有现在流行的《蜘蛛侠》,这是典型的西方思维,人想变得强大,都是靠外在的因素,比如蜘蛛侠,就是被一只蜘蛛蜇了以后,才产生了神奇的力量,用佛教的观点,那是向外求了,在修行上是走错了路。

  其实人真正的强大是内心。这就比如我们的“武圣关羽”,关老爷总是夜读chūn秋,内心强大的武圣人,才是真正的武圣,吕布也许可以打败关羽,但永远无法征服关羽,强大的心是关羽成为武圣的最终的依靠,什么向外求都是假的。这也是国术和洋术最大的区别。

  想变得漂亮和美丽,不用做手术,也不用把化妆品像摊煎饼一样厚厚的贴在脸上,只要练习国术就好,只要你练习,你就会获得美丽和快乐,这个美丽会伴随你今生今世,在现今的世界中,你会找到心灵的平静,那种久违的宁静会愉悦你的身心滋养你的五脏。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就是一块生理电池,从生到死就是一个不断耗电的过程,众所周知练武的人身体好,身体好的人五脏就好,说白了他的身体这块电池价值100块人民币,我们身上这块电池是2毛钱一节的,当你和他站在一起的时候,你发现大家都看这个练武的人却忽略了你,你长得再漂亮也没有用。

  呵呵!那是因为练武的人身上的电池是100块钱的,他发出的磁场强,当练武的人出现的时候,就会自然地聚拢大家的目光,你整容把自己整的很漂亮,但是你这个2毛钱一节的电池电量没有改变你还是你,吸引力也就是磁场一点没有增加,其实什么都不会改变的。

  练武就是改变你电池电量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身磁场和吸引力的方法,因为五脏强大了,你到了80岁腰也不弯、背也不陀,耳不聋、眼不花,说话声若洪钟,这才是人永恒的美。

  奉劝诸君,我的书你能看到今天,跟着我一章一章的走过来,我们就应该是有缘分的,爱美没有错误,但不能过分,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美貌,毁了父母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身体,那是无价之宝。那是你今生成仙成佛的依仗,不能轻易的毁了它。

  比如你找一个中医看病,中医给你开中药调你的肾脏,你告诉中医大夫,我的肾脏早就摘除了,那中医大夫怎么给你治疗呢?他给你调什么呢?

  一个女孩子身体填充了大量的硅胶,去练习内家拳,你身体充满了工程塑料似的东西,那练习起来会是什么结果呢?我真的不知道。你发力的时候会不会把这些硅胶弄坏啊!这些事情实在是想想都觉得可怕。

  我写的这个章节只是想告诉你,整容、易容、包括过度使用化妆品都是伤害人体健康的,你的皮肤会中毒,会阻塞你的毛孔,这些事情你做的过份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在内家拳练习的过程中,你该慢慢的把它看得很淡,诸君去看看找找那些百八十岁老拳师父的照片,去看看那些明师真正的jīng气神,其实那才是人永恒的美。

  人体这块电池有百分之八十是大脑消耗掉的,佛家要“六根清净”,道家要“无为自然”,其实也是避免人体这块电池不必要的消耗。一个练武的人,正确的练拳就是给自己这块电池充电,十丈红尘世事难言,慢慢地学会了看淡,学会了放下,慢慢地学着降低自己这块人体电池的消耗,慢慢地积攒自己的能量,早晚有一天你会发现崭新的自己,对着镜子你会觉得欣喜。

  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明理的下一步就是身体力行,真的站起来,走进国术的世界,塑造崭新的自己,若干年以后,你会为了今天的选择而自豪。

  泰森很可惜,世界拳王为了一个女人入狱六年身败名裂,功夫不能和品德同步成长的结果就是毁灭,洋术都是技术,它只教你杀人放火的技术,做一个刽子手的技术而已,国术、只有国术、只有那些国术的老拳师父们苦口婆心的告诫你:要练拳先做人,先正你的心,武德第一技术是小节……

  国术、只有国术,才教你怎么给你身体那块电池充电,怎么让你的生命之路走的更远,流星的光芒是以牺牲自己的能量为代价的,为什么现代科学手段训练出来的运动员20多岁就退役了,因为他身体这块电池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所谓的科学训练就是大量的耗电而已。

  为什么形意拳门的高手60多岁还能上台打擂呢?

  雄鸡一唱天下白!

  同胞们,该觉醒了!

  



-------------------【123 猛虎蹲穴】-------------------

  在老拳谱里猛虎蹲穴是个抱元守一的式子,有的拳谱也称为“白虎蹲穴”,一直都没有详尽的讲解一下这个猛虎蹲穴的动作,这个式子也是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白鹤大亮翅之后的动作,从这路拳里,这个猛虎蹲穴会多次出现,正好在这路拳里把这个式子拿出来单独讲解一下。

  首先从这个两脚并拢下蹲,双拳叠扣在小腹,抱元守一的动作中,你会发现这个式子很有奥妙,甚至可以拿出来作为一个dú lì的桩法去站。这个式子和劈拳的开式不同,劈拳开式的动作虽然也是下蹲但双手是在腰侧分开,而不是像猛虎蹲穴双手在小腹前叠扣,因此可以说各有各的奥妙。

  首先说这个蹲姿,往下一蹲就是功夫,因为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脊椎的力量,往下一蹲重心就开始变化,蹲到位的时候已经后移完成,这个式子如果不用文字把它写出来,只是看着别人做,很难悟到其中的奥妙。

  两腿夹紧相助为友,只有两腿夹紧才能体会一身的整劲,这个劲叫“夹提”,不只是要夹还要内提,紧撮谷道内中提,是内家形意永远的诀窍。

  坐腰敛臀后背的脊椎就能成一条直线,这时候头要向上顶,这个上顶不是脑袋整个望上拔,而是后脖梗子使劲,这样头顶起来,却不能影响下颚的微收。如果你的脖子像电梯一样整体上升,那么咽喉就会紧张,会影响你的正常呼吸。

  这样后脖梗子使劲,大椎穴附近会有一股较为明显的撑拔感,此处一得力,浑身处处得力也。盖因头为舵,一身六阳支柱,它舒服了,位置摆对了,全身就舒服了。

  头想上一顶,马上在你身上一个副作用就会显现,那就是沉肩,这是很自然的,不信的话你可以当场试验,其实这个沉肩是头顶的副作用,你单做沉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做到位的,先做这个头顶,这个头顶的力一出,沉肩作为头顶的副作用马上就显现出来了,真正的明师他是知道这里边的关系的,一个明师只要强调头顶就够了,他知道你脑袋对了肩膀就对了。

  顶头竖项、腰脊正直、宽胸实腹、坐腰敛臀、沉肩坠肘……在猛虎蹲穴一个姿势中,就含着形意拳所有的要求和说道,一个明师他只会纠正你最重要的几点,这几个大点作对了,其他的就好办了,就这几句提点你的话万金不换。

  在前些年,一个徒弟做火车换乘汽车去师父家,千里迢迢的赶到其实就是为了这几句话而已。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每个人练拳都有不同的毛病和缺点,一个明师的眼光看这些洞若观火,一句话比你傻练三个月都强,这才是徒弟不惜千里迢迢往老师家跑的真正原因。

  这个猛虎蹲穴的拳式,有耐心的诸君就把它当成一个定桩,认真的去站些rì子,我保证你能在里边找到很多东西,对着家里的镜子一点点的纠正自己的拳架,形意是jīng细拳,越jīng细越好,越细致越高,这个细致决定你今后的成就,万不可小视。

  猛虎蹲在洞口干什么?

  说完了架势该说说心理状态了,猛虎是百兽之王,今天这个百兽之王被欺负到家门口来了,猛虎蹲伏在洞口,从拳里说一定是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敌人已经打到了大门口,猛虎蹲穴不是站在大街看美女,而是发现了危险蓄势一击,这个拳意不能丢,形意拳门的老祖宗起个拳式的名称是大有深意的。

  这个拳意灌在脑子里,下一个右步的炮拳才能打出味道。力如火药拳似弹,灵机一动鸟飞难。猛虎归洞蹲伏在洞口积蓄了胯力,炮拳的劲力在胯,把心眼全用在手上就错了,脚下要撵出力道才是真正的炮拳。槐虫行路身形一紧一松,其实万变都孕育其中,肉虫虽小却混含天地的灵机,练形意拳要从小虫身上去感知天地的机巧,如此才是形意。

  君只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惊天气势,却不见小虫“破茧成蝶”的真实含义。一个小小的虫子,用蚕茧将自己秘密的包裹起来,经过数rì之功“破茧成蝶”,展现了小虫一生最伟大的变化,从此翱翔于天地之间,所谓“灵机往往出自孕育。”

  佛道两家的高僧高道,也是采用这个方法,找一个山洞或者房间封闭自己,在黑暗中去探求天地间的至真之理,有朝一rì破关而出,此乃“面壁十年求破壁”,灵机也往往出自黑暗中的孕育与激发。此与小虫之“破茧成蝶”何异也?

  是人学虫乎?虫学人乎?

  形意拳练之弥久,当知此中有大道理也。体之悟之武中之道即在眼前也!

  



-------------------【124 炮枪之术】-------------------

  在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中,下一个动作是炮拳,接下来就是单展翅的动作,这两个动作在前文的连环拳中已经说过,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就用大枪来彻底破译这个式子蕴含的奥妙,形意拳本身就是“枪拳”,拳中的一切道理和技术,都能用枪法来矫正,这是形意拳的根。

  在形意拳中你学会了炮拳,就应该学会了炮枪,用炮拳的姿势擎着手中的大枪,其实这个定势就是炮枪的姿势,在形意拳门中,大枪是不露后把的,你的后手要牢牢的握住大枪的末端。按照右炮枪来说,右手握住枪把的末端,左手握住枪身,然后上右步,让大枪在身前画弧,然后向右下方拨出,后把高枪尖低,这个就是炮枪了。

  在对扎枪中,敌人一个下扎枪直奔你的下半身而来,这时候右脚上步,左手持枪画弧线,走出右炮枪的架子,把敌人的长枪拨挡出去,一个练枪的高手,白蜡杆的枪身在手里就像灵蛇一般,他会有效的利用白蜡杆在加力抖动时候的震颤,一个抖枪的高手,手里有一杆好枪,那么枪尖的左右抖动能达到一米,这个震颤之力是真正的内劲,可以把敌人的枪杆磕出很远。

  炮枪得手之后必有一刺,此时敌人的枪已经被荡出很远,远离原来进攻的线路,那么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炮枪的姿势下下扎一枪,一枪直扎敌人的下三路,这个姿势很简单,在炮枪的姿势下前手不变,紧握枪把的后手一拧,这一个下扎枪就刺出去了,这个动作是紧接着炮枪用出来的。

  回到拳里,这个下扎枪就是炮拳最猛烈的后手。

  在现在各个支系的传承中,这个属于密中之密,轻易是没有人吐露的,我在这也只是开个头而已,形意拳本是枪拳,从枪演化为拳,还是有一些变化在其中,这个炮拳的后手,我们就暂时理解为“单展翅”这个动作就行了,这个动作是炮拳生化出来的,没有炮拳在先,这个单展翅没有意义,有了这个炮拳或者说炮枪,这个单展翅就有了存在的必要。

  这个单展翅是炮枪的后手,但不是绝对的后手,在大枪之中,这个动作是用炮枪荡开敌人的下扎枪之后,然后“推把直进”的动作,就是用大枪的后把去攻击敌人,这个力就巧妙了,既可以从上往下盖压,也可以从侧面推枪把直接打击敌人,这个主要看对敌的形式和形态,敌人适合哪个就用哪个,这个就是单展翅的变化。

  炮枪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个诀窍,玩大枪有了感觉,打拳就有了感觉,枪拳是一体的事情。如今许多练拳的人,这个炮拳打的挺好看也挺漂亮,但是这个后手太死板了,将后手向上一举就完了,没有灵动的意,那是没摸过枪造成的,在枪法里在战场上,这个炮枪不是摆造型的动作,是实实在在的实战枪法的招式,久练自能得之。

  炮枪一出就能清晰的看到枪尖的震颤,这个双手的合力就放到枪尖上去了,现代人练的枪在枪尖中放了钢珠,劲力到了枪尖,钢珠自然会发出响动,有经验的老拳师父从这个钢珠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出这个炮枪的劲力,知道这个枪劲的整合程度,大枪一举功力自知,这是瞒不住人的。久而久之这个枪意带进了拳中,打拳的拳意就放远了,就不会局限在拳头上了。

  在初学驾驶汽车的人群中有一个通病,就是开车练车的时候,自己的视线放的不够远,总是局限在眼前,总是用骑自行车的眼光来驾驶汽车,这是初学驾驶的通病。其实初练形意拳也是如此,眼光和心力不能远放,这样打拳的时候,明眼的老师傅一看,打拳好像全身筋不够长,总是蜷缩伸展不开,这就是眼光和心力不能远放是主要的原因。这个和初学驾驶的道理是一样的。

  你练驾驶的时候,你觉得你的眼光够用了,在教练员的眼里其实还差得远,只有有灵xìng的学员才能较快的掌握这个眼神的奥妙。在打拳的时候也是如此,眼神放的远,不只是打拳会提高,同样在拳里你也找到了自己在这块场地的空间定位,这是很重要的,练拳要有空间感,要练出空间感。

  王羲之的《兰亭序》,每一个字的每一笔都在这张纸的最佳位置,其实这就是空间感。打拳也是如此,每出一拳一脚都在在打拳的这个空间的最佳位置,这才是练拳,这才是练形意拳啊!呵呵,这种感觉需要你长久的习练。

  在古代的名将就是把战阵中敌我双方的位置都纳入了自己打拳的空间,都算在自己的空间内,在这个空间中指挥千军万马才有胜利的希望,话说穿了就没意思了,“心有多大这个世界就有多大!”,练的就是你的容纳能力。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那是韩信大将的空间感超越一般的战将,那是练出来的。一个连长指挥百八十个人,脑子就乱了因为他的眼光和脑力局限着自己,比如韩信指挥100万军队,这100万军队每天吃多少粮食?睡多少帐篷?怎么安营扎寨?每天怎么训练?打仗的时候怎么联络?各个兵种之间的怎么搭配?只有韩大将军超出一般将领的脑力和眼光才能游刃有余,换个连长去,这个连长得被下属问的自杀,不是说笑,只有脑力和眼光够用的人才能干大事情。

  净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需要你的脑力和眼光一点点的练出来,一点点的放大才行,如今的人们家里几口人,几十个亲戚,百八十个朋友,手机电话薄上不超过500人,就这么点事情,经常被搞得焦头烂额火冒三丈,轻易看不见他的笑容,那是脑力和眼光浅造成的,这个在拳里都可以练出来的。

  练成以后呢?也有个形容词,形容这个人有海样的心胸,能做大事,这个词就叫“气吞天下”。

  一上一上又一上

  一上上到高山上

  到了高山望平川

  万里江山都在望

  练拳就是这样,翻过一座山又是一道岭,翻山越岭百折不挠,早晚有一天站到山顶,那时候你整个人的心胸都会大不相同,世界在你的眼里是另一个样子,开始练拳吧!

 



-------------------【125 鹰熊合战枪】-------------------

  在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中,右炮拳、单展翅,退步鹰捉,这几个式子是连贯而出的,在单展翅的下边就是退步鹰捉,在前文单讲的鹰熊式子中,这个鹰捉已经说了很多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没用的话不会望上边写,我只写有用的东西,在这路拳里,我要强调一下这个退步鹰捉的步伐。

  退步的时候,左脚要发力,这样在退右步的时候,才能退的沉稳,才能打出退步鹰捉的威力。这个退步鹰捉退步后,就是个标准的左劈拳,这样说初学的诸君就明白了,我是说退步以后的定势,当然鹰捉有鹰捉的巧妙。

  这个退步鹰捉其实在枪里可以用大枪练这个动作,在我家这个动作叫“鹰熊合战枪”,这个退步鹰捉,其实就是退步的鹰形枪。在右炮枪之后,右手推现枪把,以枪把一击大或者盖压,这时候后把在前,枪尖在后,然后顺势扭腰退右足左手枪尖画弧从上劈下,这个动作就是退步鹰形枪。

  这个退步鹰形的枪法在实战之中也可以改成上步,这些都是可以变的,唯一不变的是劲力,这个鹰形枪和形意五行的劈枪还是有区别的,这个内里的区别主要在劲力,劈拳其实和鹰捉也不是一回事,这个细微之处要在练拳之中细细的体悟才是,明眼的老师傅一眼就可以看出在枪尖抖颤之时的劲力的微妙差别。如果劈拳能代替鹰捉,那么在多少年前,形意拳门的老祖宗们早就把它们合并了,不会留到今天。

  看懂了上述的枪意,在回到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中,慢慢的联系这个几个式子,诸君当会有新的理解与发现。猛虎蹲穴之后,是个右炮拳,然后是退步单展翅,打完了单展翅马上就是退步鹰捉。这几个动作要联系在一起去玩味,如果拿出一个来单讲,那就和前文说的单式没有什么区别了,关键是要弄懂大枪的这几下用法,才能纠正自己的拳路,把自己的拳练得jīng妙。

  在书法中,练字是练字,写文章是写文章。练字与写文章不同,练字是要在固定的格子里,找准每一笔画的位置,这样才能把单个的字练好。在宣纸上你写一首古诗,抄写一段经书,就不是写单个字的法则了,你要考虑这一段文字落在宣纸上的搭配,每段文字,都要在宣纸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这就是老拳师父们说的“打拳要有章法。”其实文武趋同,在这上面都是一个道理。

  形意拳必须要有套路,必须要有拳路,有了这些才能有章有法,才能练出东西。就像拳击也要有组合拳一样,单练笔画,也就是单练单式,脑子里会缺东西。武功不会有大的成就,就像在宣纸上写一个字,和写一大段文章是两回事,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上。

  得到的最佳方法是放下!

  重新格式化一下你的大脑,把你的大脑重新分配,然后在做个电脑上的“碎片整理,整理你的思绪,把练拳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这样你的心才会沉静,才有空间容纳新的东西,才有余地去思考,武功是脑力和体力并重的产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练拳的效果。

  武功国术从来没有不会武功的评论家,就是有也是胡说而已,比如一个外行写站三体式10分钟的体会,他会写成我汗如雨下,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这时候我的脑子里闪现了很多英雄的形象,老师的教育,领导的栽培,是他们鼓励了我,最终我坚持下来了,我为自己的胜利感到骄傲云云。

  这就是不懂武功的评论家写出的东西,一看就是外行说的话,他根本没站过三体式,这就是现在的那些“砖家”在被窝里意yín出来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本身就是害人的,他把所有看文章的那些人都带到yīn沟里去,为了赚几块钱的稿费,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样的人会下地狱的,因为你的语言你的文字毁了国术。

  许多读书的诸君被这样的意yín的“砖家”学者所误导,再有明师出来,诸君都不认识了,你这个老师说的和“砖家”不一样啊!我们不能相信你。这样的“砖家”学者的文章不是宣传国术,实在是毁了国术。

  乾坤浩大

  rì月照鉴分明

  宇宙宽宏

  天地不容jiān党

  使心用术

  果报只在今生

  善布浅求

  获福休言后世

  千般巧计

  不如本分为人

  万种强徒

  怎似随缘节俭

  心行慈善

  何须努力看经

  意yù损人

  空读如来一藏

  ……

  这是四大名著中《西游记》中的一段话,这些话其实也暗合打拳“正意”之说,今小作记叙,与诸君共勉。

  其实形意三体之苦,一句话就能说的明白,克服自己血脉中的难耐,脑中只有两个字足矣,那就是“顶住”!除此都是扯淡耳!

  古人总说一句话“像不像三分样!”其实打拳也是如此,文道武功正意为先,腾空了大脑,才能学进去拳理,身体力行早晚有一天大彻大悟,在此之前,就看你的毅力与灵xìng了。拜在菩提祖师的门下,也得看你有没有孙悟空的悟xìng才行。

  老拳师父们其实都深知这一点,你后天的东西退化了,先天的东西就会站出来补充,现代人无肉不欢,烟酒不忌,酒sè财气均占,这些人晚上躺下睡不着,反观小孩子饿了就吃躺下就睡,大人反而不如孩子洒脱,这就是后天养成的恶习造成的。

  小孩子生下来吃nǎi,小孩子舌头上的味蕾不像大人这么发达,大人的味蕾是不断的饮食刺激后长出来的。古话说“越呆越懒,越吃越馋!”这句话是恒古不变的真理。拳练进去了,你会改掉很多身上的毛病,这样身体才能慢慢的健康,越健康的人越会喜欢练拳,云深祖师深陷牢狱,也没有放下拳法,这是真正滋养你身体的东西,得到了要知道去珍惜,本章言尽于此吧!

  



-------------------【126 双龙出水】-------------------

  ()  在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中下边的式子是“双龙出水”,其实就是鼍龙浮水二式组合而成,在这个拳中被称为“双龙出水”式子。在进退连环拳中有个进步鼍横,其实也是个鼍龙式子,在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中,就变成了双龙出水,单练的鼍形放到了整个拳路里,还是有必要把一些要点强调出来。

  这个用鼍龙剑表述最为奥妙。

  十二形有拳法也有剑法,十二形拳和十二形剑向对应,形意拳有什么拳就有什么兵刃,从兵刃反过来去找自己拳中的不足,是提高拳艺至快至真的方法。这个双龙出水就是两个鼍形连在一起,关于这个鼍龙之式前文已经在十二形象中有所涉猎,重复的东西我们就不去说它了,初学的诸君一定要记得,这个鼍龙分水的式子,“不是从左转到右的,是从左变化到右侧!”。

  如果初学的诸君还不能随上述的这句话有所领悟也没关系,先记住这句话,然后在练拳中再慢慢的去体会。当年我练习这个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的时候,这个双龙出水也是很长时间才找到点感觉。

  十二形象放在拳中就有了新的含义,最起码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拳式老祖宗为什么要加到这个地方,加在这里有什么作用,这些需要你如老牛反刍,反反复复的品咂拳中的滋味。

  当年我在这个拳的练习中,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我总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双臂的“拨化”中,那时候我觉得在拳诀中最重要的是“两臂拨化在腰功”,总是试图在腰与手的搭配中去找这个“双龙出水”的奥妙。其实双龙出水的神妙并不在这里。

  翻江倒海胜蛟龙

  两臂拨转在腰功

  浮水轻游曲折进

  两手连环胯须冲

  在这个拳诀中,我如今以为最为重要的是第三句,“浮水轻游曲折进”。因为鼍龙乃龙生九子之一,鼍龙戏水最大的奥妙不是“浮”字,当年父亲讲过这个鼍龙,鼍龙最大的奥妙是在水中如意的升降,好似今天的潜水艇一般,这是鼍龙和水中的鱼类最大的区别。

  “鲤鱼跳龙门”是头领身,然后用摆尾的力量腾空而起飞跃龙门化龙而去。鼍龙不是这样,鼍龙在水中是直升直降的,复出水面的时候,肩背也同时在水中冒出。可谓之形体如山,因为鼍龙从水面上看,就像一座山突然从水中冒出来一样,这是鼍龙擅“浮”的本意。

  两臂的拨化和分水都在在这个冒出水面的前提起作用。这样一说,就能帮助诸君很快的找到这个“双龙出水”的切入点。

  双龙出水是两个鼍龙形叠加在一起,两臂要拨转四次,可疾可缓,这个就不能硬xìng规定了,这个主要看你在“双龙出水”这个式子中的体悟,快有快的节奏,慢有慢的方法。这个就不能统一规定了,看自己的理解吧。

  “浮”的对应词是“沉”,应该说鼍龙是水中最擅于沉浮的动物,鼍龙的一切神威,翻江倒海也好、胯打七星也罢,都是在这个沉浮之力中展现,“水中浮沉”最为能也,把这个拳意带进鼍龙式中,这个拳就活了,久加习练“鼍龙浮水”的意就出来了,就练自生肘打。要说真正的了解这个鼍龙式的奥秘,还要从形意剑说起。鼍龙剑在形意拳中有单练的剑法,今天就述说这个鼍龙剑法。

  右手持剑而立,面对练剑的方向,然后右手剑从身后画弧向前劈出,做一个左步劈剑式,左手剑指放在右腕部,然后剑尖向后在身右侧画弧,把剑竖立在右胯部,剑指依旧只在右手腕上。这时候左脚挥手成虚点步伐。

  此时右胯部的剑从身侧向前撩起向上,然后剑尖绕过自己的左肩膀后向下向前方撩出,与此同时左脚向前上一大步,右脚紧跟上一步虚点在地。这就是鼍龙剑,这个剑要停在身体前方,剑尖的高度不能高于胸膛。

  形意剑以后到了后边的文章在细细的讲解,在这说的就是个剑意而已。这个鼍龙剑其实就是进步左右撩剑,剑在身体左右两侧画“立圆”,然后身体跟进,这个剑式和十二形中的鼍形是不一样的。鼍形和“双龙出水”在形意拳中走的是“平圆”,两臂拨化曲折前进,到了形意剑中这个圆就变成了“立圆”。

  练形意拳不能“空”,要练兵刃,打拳和持兵刃不是一回事,形意剑中的鼍龙剑如果你能练习一段时间,我保证你在练“双龙出水”在练十二形中单练的鼍形的时候,你的感觉会不一样,你会觉得脑袋里多了东西。

  这个鼍龙乃龙生九子之一,如今这个式子加到了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中,我觉得这个拳式很不好讲,暗藏的东西太多,因此我搬出了形意剑,用这个鼍龙剑来说这个“双龙出水”感觉好了很多。

  这个式子本章就说到这吧,把握这个式子在拳中的感觉,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体证”,用身体去证明,去考察、去查证,在战争中可以学会战争,同样在打拳中也能学会打拳,哪个大师也是从这条路走过去的,走过去就能看见天



-------------------【127 一马三箭左右分】-------------------

  ()  心猿已动

  拳势斯做

  动静虚实

  刚柔起落

  这是拳谱中的话语,这些东西在内家形意拳的练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不把这些名词搞清楚,是无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因此在这个章节,我们先对心猿做个剖析。

  心猿意马这个顺序是没有错误的,在《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先收的孙悟空再收的白龙马,心猿在意马的前面这个是没错的,也是不能变的先后顺序。

  锁住心猿收意马,要立丹田海底基。这是形意周天诀中的东西,这些东西贯穿形意拳的始终,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拳诀中的意义,就不能有效的把握形意拳的内涵,练到一定程度就滞住了,不是你的身体不能承受,是大脑思维到不了这么深的程度,因此才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单讲,那些有传承的诸君,就不需要看下去了,这些东西你的师父都会,让你的师父给你讲就可以了,如果我讲的和你师父有差异,那你要以你师父讲的为准。

  在这里先说说猿猴的区别,吃桃子的是猴,食“露”为猿。猴子是灵动的动物,眼睛一睁开没有一刻是闲下来的,猿却是安静的动物,在古代猿猴这个词是通用的,说猿就暗带着着猴子,说猴xìng也暗带猿,“猿猴”两个字其实就是暗示这“动静”两个字,这样一说就比较明白了。

  练拳其实就是动静,就是动静的结合。这动静不只是说身体,是指思想和行为。现在有句广告词“心动不如行动。”,其实在内家拳法里,“心一战而内举动”,其实已经从内到外全都动了,这才是内家的jīng妙之处。

  回到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中,下一个拳式就是狸猫上树,这个在前文已经对“狸猫上树”做了具体的描述,这个“狸猫上树”是有后手的,这是一个勊单独拿出来使用的式子,在这个拳法中,这个狸猫上树要做的比龙形轻柔一些。

  在右手起钻拳的时候就要轻柔一些,脚下的外撇腿更要轻柔,要找出小狸猫上树的意,不是老熊爬大树,理解了这个形做的时候就不会犯大错误。

  狸猫上树的落式不要太低,要高于龙形,这样在行拳的时候才能紧凑严谨无懈可击,如果这个式子我们落的很低,手掌距离地面一寸,那么下一个式子崩拳就难做了,人为的给自己增加了难度,拳不是这么练的。

  练习单式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几个低低的式子锻炼几下腰腿,看看自己能不能达到标准,在行拳的时候就不要这样了,因为行拳,练整路的拳脚,形意有形意的法则,不能想怎么练就怎么练,那样不容易练出功夫。

  双龙出水之后就是这个狸猫上树,衔接非常巧妙,双龙出水其实后边接了一个轻柔的龙形,如果说鼍龙浮水是横,七星进步的话,那么狸猫上树就是个直的,鼍龙式生化了一个含着钻横的狸猫上树,这个拳的演变在此处,我感觉最为高妙。这个落地不能像东北话一样“啪啪”地声音,“刚刚的”也不对,要想小猫上树捉蝴蝶一样轻柔,你落步太沉了,就惊飞了蝴蝶,不合拳名的深意了。

  下一个拳式就是崩拳,进步右崩拳,在崩拳单独的练习中,转身就是龙形,在这里崩拳在狸猫上树的后边,这个崩拳要打出拳劲,前文强调了崩拳的“夹肋”,崩拳的要诀是擦肋出入,两拳要在自己身体中线上交错,这样才能打出崩拳的威势。后边是一个左手崩拳,这两个崩拳连接起来一起做,就叫“追风赶rì”,快步崩拳比较难,先把这路拳练熟,然后在慢慢地提高这两个崩拳的速度。

  接下来的动作是顺步右崩拳,右脚上前一步,左脚在后紧跟半步,两腿分开打出右手顺步崩拳,这个拳也叫黑虎出洞,崩拳出手正当胸,要打出黑虎出洞的威风。

  五行连环形意根

  一马三箭左右分

  鹰熊合演鼍形意

  狸猫上树倒翻身

  这是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的拳诀,为了迎合现代人的阅读,第二句我打成了“一马三箭”,其实这句拳诀古传的拳意不是这样,一马三箭也是音误造成的。“一马三践”才是古传的拳意。

  在评书中说书人总有这样的描述:话说南侠展昭展雄飞一个箭步就来到了敌人面前,手起刀落耳轮中只听“喀嚓”一声,斗大的人头飞出老远……

  这个箭步的说法来自评书,或者一些武功拳谱的弓箭步,形意拳门不是这个说法,形意拳讲的是“马奔虎践”,讲的就是一个“践步”,功夫本从趟步来,前脚趟劲,后脚蹬地,前趟后蹬才是形意。

  在狸猫上树之后,先打出一个并步右崩拳,然后接一个并步左崩拳,最后再打出顺步右崩拳,三个崩拳连续打出,步伐也同时向前趟进三步,这个在形意拳门中就叫“一马三践”,在大枪中就是进步连出三枪的意思,“三践”说的是脚下的步子,不是手的拳形。

  个人认为这个“三践”的寓意比“三箭”要深的多,飞箭虽然快如流星,但失了形意拳脚下的根本,“三践”最能表现形意拳的拳意,我在前面的文章标题中还是用的“三箭”这个词,我写的东西你要仔细看,前文留的扣子在后边都有解答,不求甚解不认真读书的人还是让他蒙在鼓里吧!

  呵呵!说个笑话而已,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中有几个重点,第一句是说这路拳是形意的根,也就是根节上的东西,提醒诸君认真的钻研练习,还提到了几个重点,一马三践、鹰熊合演、狸猫上树倒翻身,这几个招式是这路拳脚的灵魂,希望诸君把住这几个招式体悟进去,就能把握这路拳的脉搏。



-------------------【128 内五行动 外五行随】-------------------

  ()  在世人的眼中谈情说爱是神圣而神秘的,古人吟咏用大量的诗篇赞美爱情,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我不想在续写一部《红楼梦》,也不想给《西厢记》来个“狗尾续貂蝉”,我只想借着这个男女之间的情爱说说内家拳的奥妙,练拳不是动身子,不是在海面上兴风作浪,那是表面的文章,练内家拳内里要动,身体内部也要风起云涌才对,今天就是讲这个“内动”就是讲这个“风起云涌”。

  恋爱双方初次见面,眼前的美女好漂亮,美的让人惊讶,让人窒息,让人张大了嘴合不上。用古文诗词形容就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sè。”一个女孩子的美让人惊讶,让人窒息,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是你的肺气动了,见到美女你身体内肺气有了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两个人开始眉目传情含情脉脉,手拉手走在大街上,互相看着对方,感到身心愉悦,眉目传情也好,眉来眼去也罢,那是你的肝气动了,“肝开窍于目”,肝气内动的人才会做出暗送秋波的举动,这也是内五行动,外五行随之。

  恋人相交不会一帆风顺,时不时的就会有点小插曲,范晓萱的妹妹“范小病”,拌句小嘴、吵个小架生活也其乐融融,其实这就是五行中的脾动之像也,脾气脾气,由脾而生之气也。

  情侣热恋到一定程度,接吻的行为就会产生,这时候恋爱中的男女互相心生爱恋,“舌为心之苗”,在这个时候用吻的行为,表达互相的爱恋之情在合适不过,其实从拳法中来看,此乃心动之像也。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恋爱中的男女通过婚姻终于走到了一起,完成了洞房花烛人生的一件大事,其实这就是男女双方肾水之动也。

  这五动在热恋的男女之间表现的最为充分,最为淋漓尽致,切互相勾结、互相包容、互相缠绕,五行五气混杂而生,内外五行的交互运动互相影响,一动即可牵连数动,其实恋爱中的男女五行互动心生爱慕才促成了这桩亲事。

  反观现代人练拳,扪心自问你的五行动了没有?

  呵呵!其实许多人根本感受不到五行的存在,自己身体的感觉都不能细细的体会,不能讲出自己身体上存在的道理,枉自为人也,这个人可以与天地并称为三才,且人为万物之灵,内藏无限玄机,今天我们就从内家的角度说说人身体的奥妙。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如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

  知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夫人难养而易危也,气难清而易浊也,故能审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奢yù,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三一守焉,百病却焉,年寿延焉……

  内五行动,外五行随!我刚才用恋爱中的男女举例,热恋中的男女五行之动最容易被人理解,许多人只是把内家拳当成了体cāo,他认为我做这个动作,就是练拳就是练内家拳,此乃大错误也。

  心动如火起

  肝动如飞箭

  脾动气团凝

  肺动吼雷声

  肾动如闪电

  五行顺一气

  放胆即成功

  这才是内家形意五行之动,没进入内家拳境,其实一切就是“零”也。打拳正意为先,此为入道之门,意正而身直,方能松肩气下,久练其理自明,其体自健!

  在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中,诸君也要有意识的去找自己的五行之动,这样才能在内家形意中找到自己,舍此别无他途,因此我写了这个章节,作为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的插叙,把这个内涵的东西讲出来。

  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光看这个拳名,上来先讲的五行合一,五行顺一气,放胆即成功,形意拳练到了这趟拳,许多人已经进入了内家拳境,在这里也许只要画龙点睛的一句话,他就能整个身体体悟体察进去,猛地醒悟过来,呵呵!如果你体悟不到这么高深,就想想恋爱中的男女吧!

  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个人用恋爱中的男女来讲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来讲解内五行动,外五行随的东西,这些深邃的道理,我已经打成了文字,能领悟到哪个程度,就看诸君的本事了,本来想再写一些内五行的东西,考虑到现代人的接受程度,就先写到这里吧,如果有人能看懂,在今后的章节中,我再讲一些类似的东西。本章言尽于此!



-------------------【129 五行与五味】-------------------

  ()  五味不宜偏多

  故酸多则伤脾

  苦多则伤肺

  辛多则伤肝

  咸多则伤心

  甘多则伤肾

  此五味刻五藏五行,自然之理也。

  这些都是练内家拳不可不知的道理,前文既然写了内五行动外五行随,那么在这一篇章,不如彻底做一个交待,省得读书诸君迷茫,这个插叙我觉得很有必要,讲完了这个章节,下一个章节,我们在接着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没讲完的部分往下说。

  五味不宜偏多,酸多则伤脾脏,苦多则伤肺、辛多则伤肝,甘做则伤肾,五味藏于无形,习拳练武不可不知也。凡言伤者,乃不即可觉知也,久之即损寿耳,往诸君读之悟之,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在古人看来,和自杀差不多。

  古人饮食遵循的规律是什么呢?

  言语既慎仍节饮食。是以善养xìng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yù数而少,不yù顿而多,则难消也。常yù灵如饱中饥,饥中饱耳。盖则饱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酸可伤骨,故每学淡食,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肠,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暴数为烦,侵触为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人不得夜食,又云:夜勿过醉饱食,勿jīng思,为劳苦事,有损余,虚损人。

  我没有这么大的道行,这话不是我说的,这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大家孙思邈说的,这些话出自《千金方》中《道林养生第二》。现代人总是自以为聪明,被现代的东西所蒙蔽,看不到古人先哲的大智慧,总是把古人贬损的一无是处,其实古人的智慧非今人可以肚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武者要珍惜古人前辈的智慧,“深入经卷、智慧入海。”

  吾rì三省吾身!

  不断的改变自己,练习武功的同时,也改变自己的思维状态,塑造自己强大的内心世界,如此才能得武道之乾坤!

  形意拳是内家拳,脊椎是条大龙,从某种意义上说,形意拳是练脊椎,练百骨节节贯串收发自如的艺术。现代的人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身体,也不知道自己身上的那些事,每rì只在酒、sè、财、气中苦苦挣扎,醉生梦死之间徘徊无定,心无归属,魂不守舍,食不甘味,夜不能寐,长此以往毁身伤命耳!须知大限来时,地火水风消散,不过南柯一梦耳!

  我问问大家,你的脊椎有多少节?

  呵呵!可能除了骨科医院的专科大夫,很少有人能知道自己的身体脊椎有多少节,古人早就知道,人体脊椎24节,对应人间24节气,这是古书中早有的定论。古人认为,人秉承天地灵气所生,人乃万物之灵,天地有的东西,人身上都有。练拳如果不懂这些基本的道理,比盲人摸象还不如也。

  这个章节叫“五行与五味”,将了五味与五行的一些对应关系,许多人练拳没有长进,不是不下功夫,而是不知道功夫与饮食,与生活方式之间相辅相成的奥妙。

  古人在古书中说过,人喝酒喝到人事不知,大睡一觉第二天早晨醒来,这样的生活方式一次减寿命一个月。许多现代人夜夜笙歌,都已经习以为常,他练拳再刻苦,也弥补不了身体这种无休止的亏耗。拳法不能长进,大脑不会产生灵xìng,因为他身体这块电池的电已经快被耗光了,这个灯泡没有灭掉就算不错了。

  物理学有一个定律,量变产生质变,他这个量总是负数,总是不能盈余大于亏耗,那么怎么练拳,灵xìng也不会产生,大脑没有能量的供给就不会产生质变,一生都会是武道的门外汉。

  现在全世界能打几下太极拳的人也许有一个亿,你看看能称得起太极拳大师的绝对不会超过十个人。其实这一个亿的人群中,许多人可以练到大师的境界,可惜的是99999999人因为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法毁了自己,练拳得到的对身体的好处,不够他糟蹋的,这就太可惜了。

  得到的最好办法就是放下。

  你想得到一个好的身体,就要放下很多不良的嗜好,这样你的生命之树才会长青,你的生命之路才会走的更远。恶习会毁了自己,不但毁却人的生命,也会毁掉你的事业。

  自古“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放下你就是神仙。吃饭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吃饭,这就是今人的想法,作为一个武者:活着是为了练拳,如果你能想到这一步,离神仙不远了。

  呵呵!五行、五脏、五味、五劳七伤,其实这些和五行拳都有关系,就算不是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也跑不了,因此我把上下这几个篇幅,插叙在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里,在练形意拳的同时,你还要知道一点养生养xìng的基本道理,身体的亏耗总是大于补充,别说是形意了,就是神仙下凡也教不会你。

  五行凝聚四稍齐!

  这是根本的先后顺序,我在这些篇幅中一直在大量的讲解五行,讲解五行合一,只有五行齐备四稍才能具足。在形意拳中,舌为肉之稍,牙为骨之稍,发为血稍,指爪为筋稍,这四稍其实是建立在五行上的。

  指爪为筋稍,如果你的肝脏不好,肝主筋,你说你的筋能有劲力吗?那是不可能的,就是有劲力也是假的,肝脏不好你的筋力就是有也不会持久,“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便有一点,断不会持久。

  老祖宗早就在拳谱中留下了话头,“四稍齐内劲出!”,四稍齐备的人才可以发出内家形意拳的劲力,姿势是假的,谁都可以摆,内劲是真的。四稍的齐备是建立在五行敦厚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一直在说这个东西,银行有了大额存款,再学花钱不是太简单了吗?

  五行真如五道关

  无人把守自遮拦

  在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中,我们就想办法打开这五行的关口,这个关口一开,你就站在了内家的门槛上,就像爬泰山一样,其实五行练好了,你就站到了“中天门”,这时候气势磅礴的“南天门”已经能远远的望见了,虽然前路还有坎坷不平,但你已经能隐约的感知这个终点。



-------------------【130 拳谱】-------------------

  ()  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拳谱:

  一式:无极式(站立)

  二式:出式蹲身式

  三式:右钻拳

  四式:左劈拳

  五式:崩拳

  六式:退步崩(横)拳(青龙出水)

  七式:顺步崩拳

  八式:猛虎归洞

  九式:白鹤大亮翅

  十式:猛虎蹲穴

  十一式:炮拳

  十二式:单展翅

  十三式:退步鹰捉劈拳式

  十四式:双龙出水一

  十五式:双龙出水二

  十六式:狸猫上树

  十七式:狸猫上树落式

  十八式:追风赶rì一(崩)

  十九式:追风赶rì二(崩)

  二十式:黑虎出洞(顺步崩拳)

  二十一式:步步鹰熊一

  二十二式:步步鹰熊二

  二十三式:步步鹰熊三

  二十四式:步步鹰熊四

  二十五式:转身狸猫上树一

  二十六式:转身狸猫上树二

  二十七式同上述五式

  二十八式同上述六式

  以下同略

  二十七式至四十七式,依次与五式至二十五式相同,唯方向相反。

  四十八式:转身狸猫上树一

  四十九式:转身狸猫上树二

  五十式:转身狸猫上树三

  五十一式:进步崩拳

  五十二式:退步崩(横)拳(青龙出水)

  五十三式:收势

  五十四式:复归无极

  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正反两趟共计54式,我在打出这路拳的拳谱的时候,配上了老拳诀中的名称,习练形意拳有些基础的诸君不难把这路拳串接下来,为了写的明白看得清楚,狸猫上树、步步鹰熊都写成了分解动作。

  在前文顺步崩拳之后,就该是步步鹰熊了,这个拗步熊横加拗步鹰捉为鹰熊合演,其实就是拳谱中的步步鹰熊,这个式子在拳里要尽量多练,一般我练拳的时候要练四次,因此在拳谱中我写了步步鹰熊四式。

  鹰熊竞志

  取法为拳

  yīn阳暗合

  形意之源

  练形意离不开劈拳鹰捉,在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中,劈拳开式诸拳合于鹰熊,因此这路拳的编排我只用两个字来说明,那就是“合道”,这是合道的顺序,这样练习下来有奇效。

  如果诸君实在懒惰,步步鹰熊练两个也可以凑合,初学的诸君可以打半趟,到二十七式的时候就打崩拳收式,因为初学诸君的体力未必能把这路拳走下来,如果强自练习,后边半趟的动作就会走形得不偿失,练出了偏差再改可就难了。

  形意拳的学练有一个特点,一个式子不jīng熟,绝不妄练下一式,这是秘诀也是天机,前面的拳式和呼吸如果不能到位,会牵连下一个式子,使整路的拳脚失真,这样练习下来,其实是空耗了体力,对功力和拳艺的增长没有丝毫的帮助。初学者要慎之又慎!

  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我家干脆就叫“大五行连环拳”,因为这路拳囊括的东西比较多,比较丰富,是一路不可多得的好拳,此拳传到今天,说实在话已经没有多少人能打下来了,在市面上最常见的是“进退连环拳”。我希望把这路拳传下去,这些经典的东西不敢说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发扬光大,最起码不能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因此,我把这路拳的拳式和拳谱一字不差的打出来,放到这本书中,有形意基础的诸君,不难把这路拳串接下来,留待有缘人去探求这路拳法的奥秘吧。

  形意拳式贵低不贵高,贵缓不贵速,初学诸君不可贪多求快,要一拳一式的去把握拳中的内涵,盲目瞎练就会“如入宝山空手而归”,与拳中的jīng益之处擦肩而过,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此拳之妙,妙在有十二形象穿插在五行连环拳中,为什么用这几个式子穿插而不用别的?这里边都能讲出练出道理,与此拳有缘的诸君该到内里去探寻。

  在这路拳的收式中,一个转身的狸猫上树,然后打出一个并步右崩拳,然后是退步崩拳,退步横拳也行,前文讲过一个是行拳,一个是行枪,其实都是对的,退步横在大枪里就是退步横枪,我说都是对的,是从大枪的角度来说的。

  收式的时候一定要稳当,呼吸吞吐要合道,呼吸是内脏,吞吐说的是全身,这个先要搞明白,一个码头的吞吐量是说一个码头整个的容纳和接收的能力,这是指整个码头说的。在拳里说吞吐不是只说的你的呼吸和内脏,二是说的你的全身,你全身的身势都包括在内。

  所以在内家拳中一提到“呼吸吞吐”,那是说你全身的事情,不是只说你身上的某一个点,某一个部位,这样一说,大家就能很快的领悟其中的内涵。内家拳是有深意的,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也是有深意的,说的再多,不练也是惘然。

  此拳珍贵不可多得,在形意拳门中独树一帜,练之增进功力、协调身心、调养五脏、形神合一、望诸君习之、珍之、体之、悟之也!



-------------------【131 人之脏腑】-------------------

  ()  在内家拳的练习中,掌握一些必要的脏腑知识,还是很重要的,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些脏腑的知识,你练内家拳,内家拳是内动的,在内动之前,你是不是要知道一下你的肚子里有什么?

  首先是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ww。ienG。com>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复气,午时血气注此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为阳中之太yīn,通于秋气,多气少血。寅时血气注此。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为阳中之少阳,通于chūn气,多血少气,巳时血气注此。

  脾胃者仓稟之官,五味出焉。为至yīn之类,通于土气,少血多气,巳血气注脾,辰时血气注胃。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少肾之脉,附于肝经,多气少血,于时血气注此。

  肾者,做强之官,巧伎出焉。为yīn中之阳,少yīn,通于冬气,多血少气,酉时血气注此。

  檀中者使臣之官,喜乐出焉。为手厥yīn心包络之脉,多血少气,戊时血气注此。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为手阳明之脉,血气俱多,卯时血气注此。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为手太阳之脉,多血少气,酉时血气注此。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为少yīn之脉,多血少气,酉时血气注此。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为足太閭一穴。

  此处儒家谓之:九曲明珠

  佛家谓之:九重铁鼓

  道家谓之:九曲黄河

  实乃化气上顶之正路也

  打出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想练拳的诸君对自身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地制宜的把拳练好,在古代的中医学上,许多论述都对人体的功能有了极为清醒高深的认识,许多东西是现代人很少能了解到的。

  现代人的家中还有几本古书呢?

  我听说西点军校一直采用《孙子兵法》作为教材,在去年一个流行的美国大片《超级战舰》电影中对白中,多次提到了《孙子兵法》,可惜也可叹,现代人崇洋媚外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身上没几件洋人的品牌,好像就不是一个现代人。殊不知,洋人念念不忘的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

  我们的先辈古人智慧入海,今人实难望其项背,其实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发明,那就是——国术。国术囊括了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智慧,内涵深如海,其广大无边,假以时rì,国术必将是这颗星球上最璀璨的明珠。

  回到本章的内容,这个章节主要是讲解人的脏腑的一些基本知识,学拳的诸君有了了解也就是了,这些都是与打拳沾边的事情,形意拳“养战为道”,且“养大于战”也,脏腑器官也需要滋养,才能益寿延年,在内脏的调养方面,古人喜欢用动物来举例,今天我就照搬一下古人的智慧,启发一下诸君的思维。

  古人有句话“龟龄鹤寿”,龟鹤的生理各有特点,首先龟鹤的呼吸与一般的动物不同,且龟还有冬眠的现象,神龟服气为食,故能长寿。华佗的五禽戏是古人调养身体滋养五脏的一个巅峰,有心的诸君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我相信这些东西对你练拳是有好处的。

  一些老师傅总讲,chūn天要多打崩拳,这样可以滋养肝脏,你再接着问一句,这是为什么呢?许多人就答不上来了,其实这是肝脏自己决定的,前文刚刚说过,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为阳中之少阳,通于chūn气,多血少气,巳时血气注此。因为它通于chūn气,这叫打拳应于节气,这样大自然和体内相合,自然有奇效也。

  呵呵!所以说文武兼修才能成大家,打拳明理可以事半功倍,文武之道都需要厚积薄发。五脏与五拳相应,且五脏五拳交互影响,在自身汇聚凝结,五行拳打的好的人,绝对是擅于调理五脏的高手。这样才不枉了一个“好”字。

  chūn种秋收,秋收而冬藏,天地四时、四季、二十四节气,各有个的奥妙与玄机,练拳的人五脏调养的好,自然感觉灵敏,慢慢地你就能感知到节气,感知到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慢慢地提高自己的拳艺。

  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很多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这个和现代人思想压力大四体不勤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个重病的人,吃什么都不觉得香甜,一个感冒的人,吃什么都觉得“味同嚼蜡”一般,没有什么味道,不是厨师的手艺退化了,而是你的身体素质下降了,你感觉不到造成的。

  我在开篇的时候讲过一个道理,练拳最好从chūn天开始,chūn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这时候身体迎合节气,也在慢慢的内调内动,这是符合自然之道的,你非要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的时候开始练拳也不是不行,那时候你的筋骨很紧,抻筋拔骨要比chūn天耗费更多的力气,是这个意思。

  练内家拳,不贪多、不求快、不要想一rì成功,寒来暑往持之以恒,终能有所得也,天地间酒、sè、财、气,各种嗜好,除了打拳参禅之外都是耗电的,都是消耗你身体这块电池的电量的,包括很多所谓的洋术及现代体育,其实也都是消耗你身体这块电池的。

  国术,只有国术,才是给电池充电的武功,练拳要适可而止,意犹未尽的时候结束最为好,不能练到自己想吐,明天早晨都起不来的程度上,那就是伤身的练法。

  现代体育超大运动量,超大负荷的训练其实就是自杀,因为第二天你的筋骨皮肉不能复原,这一夜的休息还没缓过来,第二天又继续爬起来训练,这是极度伤身之道也,内家拳不是这么练的。君不见现代体育那些冠军20多岁就告别体育生涯了,因为这些年的大负荷运动量,已经使身体严重亏耗了,电力不能补充,成绩不能提高,他的运动员生涯就结束了。

  练拳要有度,和煮饭煎药是一个道理,火候小了,饭不会熟,火大了,饭就烧糊了,火再继续大下去,你身体这口“鼎”就烧坏了,这是练内家拳一定要把握的大原则。

  身体素质人人不同人人有异,把握自己练拳的强度,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就是你的个人医生,按照老师开的方子去练有奇效的,没有老师教的诸君也要把握“张弛有度”的原则,不能空耗了体力,结果功夫没涨上来。

  这个章节我想就说到这,在后边的章节中,我想说说练内家拳必须知道的一些名词比如什么是“任督二脉”,哪个为“奇经八脉”?

  何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这五气是哪五气?这些和练内家拳有什么关系?

  “前三山、后三山,通了三山是神仙”!这三山是花果山还是背yīn山?

  呵呵!你看完我讲的这些东西,就知道了神仙的“仙”字,为什么是个“人”字旁加一个“山”字了,人上山就是神仙,古人这么造字是有说道的。

  大家听到的这些名词一般都出现在评书等一些故事书中,在练武的书中很少有涉猎,也许那些现代派的“砖家”“叫兽”根本就不懂,“打破顽空须悟空!”跟着我一点点的走进国术,走进内家,去感受国术的博大jīng深吧!



-------------------【132 内外三宝】-------------------

  ()  首先对131章中的一个字做个补充说明!

  脾胃者仓稟之官,五味出焉。为至yīn之类,通于土气,少血多气,巳血气注脾,辰时血气注胃。这个巳血气注脾,巳说的是巳时。

  这个章节说的是内外三宝,前文已经说过在形意拳中的老拳谱中有个说法叫:“天有三宝rì月星,人有三宝jīng气神。”这个“jīng气神”为人身上的三宝。

  其实这个三宝是分内外的,也就是在人体上有内三宝和外三宝,这个就不是一般的练拳人能知道的了。今天我们就依着古书的意,来说说内外三宝,知道了这些对练内家拳是有好处的,最起码别人的口中吐出这个名词的时候,你不会感到迷茫。

  内三宝jīng气神也

  外三宝耳口目也

  古书云:凡人之有生,无不籍此jīng气神。有jīng则能化气,有气方能化神,神旺则气旺,气旺则jīng足,jīng足则神更足也。

  在形意拳古拳谱中写的“三层道理”更是透彻。

  练jīng化气、

  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

  天地人三根凝结于此,久之元气rì充,元神rì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步健。人有jīng神则健康长寿百病不侵,可保延年益寿耳。

  吕祖云:“丹田有宝休寻道,对镜无心莫问禅!”

  《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jīng累气以为真。”内外三宝在人身互相影响,擅于守护自身的jīng气神不使其流失,长此以往,必能身体康健jīng神矍铄。耳鼻口为外三宝,乃神以眼漏、jīng从耳漏,气从口漏,眼不视而魂在肺、鼻不嗅而魄在肝、耳不听而jīng在肾、四大不动而意在脾,谓之四象和合。

  佛、道、儒各家很多的修行人其实都是从静坐守神开始的,各家的高人都知道身体内外三宝的知识,把握身体最jīng华的东西不让它泄漏,这是根本的根本。形意拳门的老祖宗早就在拳谱中写道:心定神凝、神凝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觉明、觉明则神意相通万物归根!

  jīng养灵根气养神,

  养功养道见天真。

  丹田养就长命宝,

  万两黄金不予人!

  这些是练习内家拳应该知道的一点道理,没有什么神秘的,找几本古书翻一翻,你就会发现古人的智慧浩如烟海,今天的人们被许多身外的东西所迷惑,新添了许多新的毛病,比如手机综合症、网瘾等等,致使许多人不能静下心来,去练习内家拳,他明明知道打拳啊,运动啊,对身体是有大好处的,但是他的心不能静下来,用修道的语言说,它的心已经蒙尘,就是被十丈红尘的纷纷诱惑蒙蔽了自己,使自己不能再把握自己的内心。

  能练拳的人只有一个理由,我喜欢,我愿意为了练拳付出汗水和时间。不能练拳的人有一万个理由,我没钱,孩子上学需要送,父母年纪大等等不一而足,其实归根结底是他的心不能静下来而已。

  打拳练武甚至包括一些体育锻炼,只要你不像世界冠军练的那样苦,适当的运动绝对有益于身体健康,“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工作中。

  “骄奢yín逸”是魔鬼!你不能战胜它,它就会战胜你。

  我的家里是一组中式的沙发木头的,当年买的时候不是很贵,许多到家里的朋友第一句话就说,你家的沙发太硬了,也不配个垫子,我只是笑笑而已。我家有茶具,朋友来了一般就是喝茶,等茶过三巡的时候,我问他,这个木头的沙发是不是坐着很舒服啊,许多朋友就会回答坐的时间长了,还是木头的硬沙发舒服。

  明清家具的制作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许多家具的尺寸被国外家具大公司借鉴,古人有句话“行的正,做的端”,在明清的家具上我们坐的很直,开始的时候我们感觉累,但是你坚持一会就习惯了,能坐很长时间。

  洋人的沙发看着很舒服,坐在里边很惬意,但是你不能久坐,久坐就会感到很累,因为斜着身体坐是最累的,你的脊椎是倾斜的,不利于你的身心,久坐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你根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迷茫世人就是被这些洋家具的外形所诱惑,只图一时的舒适,其实明清家具的尺寸与舒适程度最符合人体的科学,是我们崇洋媚外的思想蒙蔽了自己,使我们的心灵蒙尘。

  说到这许多人会不信我的话,那么我们就举个例子。一个印度的高僧用盘坐的方式坐的很直,这位高僧也许能坚持很长时间,也许能连续打坐几天几夜,我们不说的这么神奇,我们就说他能打坐8个小时行不行?

  一个正常人,你能不能蜷缩在沙发里8个小时一动不动吗?我想是不可能的,就是你咬牙玩命坚持下来了,你的身体也会很疲累,就跟得了一场大病一样,会浑身的难受。打坐8个小时的高僧却会神采奕奕,这里边的差别太大了。

  你不信就可以试试。

  其实坐直了时间长了并不累,因为人的脊椎很直,“意正身直,松肩气下”,符合人体的科学,所以印度高僧能盘坐很长时间,你越是斜着、歪着坐,其实就是暂时的舒服,时间长了你就受不了。迷茫的世人就是贪图这种暂时的舒服,损伤了自己的身体而不自知,因为他的身体不练武没有这么敏感,许多这样的事情他是感觉不到的。

  练形意拳第一个要求就是“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初学一定首要把握姿势的正确,呼吸的顺畅,这样久经练习,才能锻炼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五脏,用这些人体的jīng华去供给自己的jīng气神,jīng气神足的人益寿延年,古人就是这么说的。

  现代许多人迷信风水,买房子啊,升官啊,要找风水师,一个公司办公桌被8个风水师看过,8个风水师说了8个方位,把当事人都说傻了,哪个风水师都振振有词,到底听谁的呢?

  呵呵!其实你听我的就行,办公室的办公桌一定要靠墙,不能坐下来背靠着窗户,其实练内家拳的都懂这么道理,为什么呢?

  因为背后有个大椎穴,这个大椎穴的名字不是白起的,风会向锥子一样从那个穴位吹进去,古人起了“大椎”穴,这个名字,就是善意的提醒你要避风。人长期背对着窗户坐着,脖子经常受风,他能好受才怪?

  古人讲“避风如避箭”,一个练武人身体敏感,他自然会知道这些道理,请什么风水师,自己全都明白。说到这,我再说说我们的华服,我们的练功服都是华服式样,都是立领的,古人做衣服为什么做成这样?

  就是为了保护你的后背,保护你的大椎穴。现代人以洋人袒胸露背露大腿为美,我不多说话,等他们老了一身病痛他就知道了,还有现在什么“露脐装”“低腰裤”,大冷天把人的丹田腰肾整个暴露出来,一年四季如此,古人夏天都不敢这么穿啊!我不提什么世风rì下,我只说等他们老了,jīng气神不足的时候,所有的病就都找上来了,到时候悔之晚矣!

  擅养三宝,擅于调心,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是练拳人的不二法门,生活和练拳是一码事,练拳人要懂得这个道理,如此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善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搜遍了网络也找不到我写的东西,因为不练拳的人他没有这么敏感,是感觉不到这些的,我把这些东西写出来留待有缘,这是一个爱武者最大的善良,我相信有缘人他会懂!



-------------------【133 入道之门说三体】-------------------

  ()  道家所谓的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其实说的并不神秘,下乘炼jīng化气,中乘炼气化神,上乘炼神还虚,jīng生气、气生神、神合道,返本还原入子太虚,此之谓三花聚顶。

  身不动则jīng固而水朝元

  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

  心xìng寂则魂藏而木朝元

  妄情忘则魄伏而金朝元

  四大安合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之五气朝元,皆聚子顶也。

  这些东西其实都源于jīng气神。

  jīng气神这个东西解剖中你是找不到的,但是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东西,jīng气神也是中医的一切理论的基础,如今本书已经写到了133章,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在回过头来可能看形意拳的三体式,相信诸君会有全新的感悟。

  三体式在形意拳里不是一个简单的姿势,在形意拳门之内,这个式子被称为“入道之门”,许多老拳师父公然宣称,练会了三体能走劈拳,形意拳你就会了一半,此说绝非妄言,三体式不是在照相机前面摆个“泡丝”的手势那么简单。

  在前文的100多章节里,我写了五行拳、十二形象,还有相生相克,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等等许多东西,却没有写三体式,这不是笔者的疏忽,而是我认为,初学根本领悟不了三体式的奥妙。

  如果我开篇就写三体式,我能就这个姿势写本书,那些深奥的道理,会把初学者侃晕。一个站桩的拳式就有这么多说道,这个形意拳可真难,我可看不下去学不下去了,我写书的本意是让大家喜欢走近国术,加入到体育运动的行列中来,这是我的本意,如果我开篇写的太过高深,就会吓跑很多读者,非我本意也。

  国术的教学在初学的时候不需要你明白,你只有照着做就行了,因为跟你说你也不懂,就像初学一年级的小学生入学,知道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至于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小学生未必答得上来。你知道自己叫啥名就行了。随着以后学问的增加你自然会知道姓氏的起源,父母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这里边有什么说道。

  呵呵!如果你给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讲《物种起源》,还有《百家姓》姓氏的来历,那就太搞笑了,学生们根本理解不了,这个道理和初学其实理解不了三体式的内涵是一个道理。

  如今的诸君跟着我看到了这个133章,不到30万字,已经对形意拳有了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对我的语言表达的方式渐渐的习惯并接受,我的常用语及一些我自创的词汇,诸君也能有所理解,我觉得这个时候讲讲三体式的姿势和它在拳中的内涵,恰如其分恰逢其时!

  说形意拳的这个式子,不能不说说古老的心意拳,在古老的心意拳传承中也是有这个拳式的,只不过古老的心意拳没有把这个姿势放在“纲”上,而是放在了“目”。没有象形意拳那么强调以三才三体为基。

  关于这个拳式的起源于发展,网络有太多太多的说法,形意拳传承到了今天,门内也各有说法不同,这些就不赘述了。我们不可能时光穿梭回到过去,亲眼看见这个三体式到底诞生在谁的手里,谁和谁学的,如今再争论这些没有意义,不如塌下心来把三体式练好。

  两脚并拢站立双手从身体两侧缓缓升起,手心朝上,肘部要略微弯曲不要伸得很直,“伸直力僵”初学的诸君老是不能把握手掌和肘部的配合,这个没有办法,多练自悟其妙也。两手掌伸到头顶上方然后缓缓的落下至小腹,身形随之自然下蹲到你平时打拳的高度。

  从站立的无极式到猿蹲之像,这里边有个呼吸的变化,手起气也起,在两个手掌上举的时候,你要微微的吸气,手掌到了最高点的时候,随着手掌的翻动变成呼气,小腹随着呼吸自然的起伏,久练自然就能找到呼吸和丹田相应的感觉。这个只有练而没有秘法,否则就是我解释800句也没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练形意拳要身体力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你练,功夫慢练入道,再加上你细细的体会,你就会找到我说的感觉。

  这个蹲身也是很有讲究,在这个蹲身之中,我只强调最重要的一点,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这个蹲身要向下要向后,像身后有一把凳子一样,缓缓的“坐”下去。注意我的用词,是坐下去而不是蹲下去。

  在这个猿蹲身之中,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要求,比如眼睛平视啦,身体不左歪右斜之类的啦,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就是这个蹲身要向后,要保证脊椎的竖直,脊椎的位置对了,再去找其他部位,这个蹲身一定要向后坐下去。

  “提肛敛臀”这样可以充分的调整脊椎的位置,从头顶的百会,到脊椎的末节形成一条看不见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中有一个最虚弱的部分,那就是脖颈,人的肩膀和脑袋是靠脖子连接在一起的,在站桩的这个时刻,要挺起你的后脖梗子,这样脑袋与身体脊椎就做了有效的连接。

  这就是老谱中所谓的,头上顶有冲天之雄,这个头向上顶的力,其实是来源于你的后脖梗子,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不能学“乌龟伸脖”,只能是后脖梗子发力,因为咽喉如果紧张起来,会影响你自己顺畅的呼吸,影响自己“十二重楼”的气降。

  十二重楼在身上那个位置,有什么作用,我们后文再具体的解释,现在你只要知道就行了。

  “两股肉交”这个动作不能单做,从练拳的实际来看,这个“两股肉交”是“提肛敛臀”“收腰缩肾”的后遗症。只要你的脊椎和腰肾到位,“两股肉交”自然就有了,这个力量一有,两腿之间相助为友你马上就感觉到这个桩站的稳当了,两腿提踏自然伸缩有力。

  丑话说在前头,这个三体式我是按照自己家的传授讲的,是我一家之言,有传承的诸君可以按照自己师门的传承去练习,不必按照我的东西来练,我只是在这里普及一下三体式的知识,如果你认为我说的不对,就不要看下去了,这是我的chéng rén童话,不适合大师级别的高手研读。三体式的内容很多,这个章节先说到这里,我们下一个章节再续。



-------------------【134 任督二脉】-------------------

  ()  说到了三体式,就不能不说说人的任督二脉,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什么,这个拳是很难练的好的,三体式在形意拳中被称为“入道之门”,有的老拳师父把它称为“母拳”,天地花生万法成,万法归于一道,既然是“入道之门”其理必深。

  任督为yīn阳之总司。

  任者,总yīn脉所在也,起于会yīn、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yīn交、神厥、水分、下脘、建里、中脘、巨厥、鸠尾、中庭、檀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入人中而上发际,历经24穴。

  任者,妊也,行腹部中,故龟纳鼻吸,鹤养胎息,而能有寿,通此脉也。

  督者,乃为阳脉,都督领阳脉之海也,起于下极,升于夹脊,由长强、腰俞、命门、阳关、悬枢、脊中、中枢、至阳、筋束、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卤会、上星、神庭、下至、素胶、水沟,而至于兑端,龄交历经24穴。督者,督也,行背部中,固鹿运尾闾,还jīng补脑,而至上上之寿,通此脉也。

  在任督二脉中有几个重要的穴位要单独说一下。

  曲骨:穴在耻骨上缘凹曲处,故名曲骨。治虚冷失jīng,五内寒热诸症,**膀胱诸病多取之。

  中极:本穴内应胞宫、jīng室。胞宫、内室为人体极内之处,犹如房室之堂奥也,乃人体至中至极,故名中极。

  关元:关者,门也,出人之孔道也。关元为元yīn元阳交会之所,为养生家聚气凝神之处,即先天之气海也。元通玄,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处为下玄关,颠倒读之,即关玄,古人于此等穴位皆守秘,则隐玄关而称关元。

  石门“石喻坚固,门有通行和闭藏之功能,坚封此门能孕育种子,以待发生生长,故此穴表面穴位为石门,即石室之门,本穴内应子。

  这是古书上的说法,这些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可能与现代中医学的针灸穴位挂图有些许的偏差,也许还有繁体与简化字的区别,我不是大夫,没有做过古今的比较,有兴趣的诸君可以在网络上搜搜古代书中的插图,与上文相互对照,这样理解起来比较快些。人体的厚度有限,任督二脉这些穴位可以说就在脊椎24节骨头的周围,彼此相近交互影响。

  动物的脊椎与人不同,因为动物有尾巴,动物的脊椎随着尾巴一直延伸到体外,各种动物活动尾巴,其实就是活动脊椎,在这上边动物的尾巴有先天的优势,许多动物的能跑能跳,能扑杀猎物,能蹿房越脊尾巴的功能殊不可没。

  人没有尾巴,因此人的脊椎尤其是下根节,活动起来就很费劲,上乘的武功,不管他是武当还是峨嵋,还是其他的门派,其实内家拳就是在脊椎上求功夫的。佛道儒各家的修行其实也离不开脊椎,也离不开任督二脉,作为一个练武的人要知道这些知识,其实这才是武功的本来面目,这是最深邃的道理。

  古人认为:脑为髓海。

  故上至泥丸,下至尾闾,俱肾主之。檀中在两rǔ之中,为气之海,能分布yīn阳,为生化之源。故名气海。隔膜在肺下,与肋腹周围相着,如幕以遮浊气,使不熏蒸上焦。幽门者,大肠之间,津液渗入膀胱,渣滓入大肠而变化出矣。

  “低头猫腰,传授不高!”这是很多老拳师父爱说的话,看这个人打拳总是低头,腰老是感觉没有竖劲,不管他是什么门派,练的什么拳,老拳师父都会说,这个人传授不高,练拳的人有问题,他的师父教拳的时候也有问题,“低头猫腰,传授不高”说的是师徒,这是很重的话了,不是只说这个人练的不好。

  老拳师父们用这么重的话,评价一个人的拳不好,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的身架不对,你怎么练都不会对的。一个摩天大楼盖歪了,那就说明这栋大楼的每一块砖的位置都有问题,说白了就是没有一个地方是对的。所以形意拳一上来就要求“意正身直”这个太重要了。你身体歪斜,那么脊椎肯定不正,任督二脉所有的穴道都是歪斜的,你说你练拳能练好吗?

  三体式也是如此,站这个桩要把握动作的要领,在无极式站立和蹲身的时候,千万不能养成“低头猫腰”的毛病,此病一出定无大成也!诸君体之悟之当知笔者所言不虚也。

  在蹲身的时候,你的双腿要夹紧,初学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两腿并拢下蹲后两腿夹紧,可以用手摸一摸你的大腿内侧,许多初学的人他的大腿外侧可以紧张紧绷起来,可是大腿内侧的肉却是软软的,没有一点力道,这是不对的,大腿内侧的肌肉在承托全身的体重下蹲身的时候,也要稍稍有点表示才对,适当的紧张起来,这样大腿的力量才能均衡稳固。

  大腿的力量稳固了,这时候两手在小腹前才能慢慢的握拳,然后缓缓上提,两拳分窝在两侧腰间,这个动作也有一个秘诀,要夹肋。我父亲当年讲这个式子的时候,不说别的单单点出了四个字:“头顶、夹肋。”这个是初学很难做到的。

  头向上顶,两拳贴到腰际,这时候两个臂膀要夹紧肋部,这样的胸腹就空了,便于呼吸和行拳,也便于下一个动作的出现,在这里人和昆虫是一样的,你看昆虫的盘旋飞舞也罢,觅食争斗也罢,不管自己身体怎样运动,也不能影响了自己胸腹的正常呼吸。

  形意拳的老师傅有句古话叫:“学虫子”,其实也有这个含义在内,你打拳不管作出什么动作,也要保证胸腹正常呼吸,这是练内家拳很重要的事情,不打拳人可以存活,但不能呼吸的人就不能活下去,打拳要促进呼吸才对,而不能去影响,这个道理一定要记住。

  下边就是钻拳,这个钻拳一定要沿着自己的身体中线出拳,在超过檀中穴的时候向外翻拧而出高不过鼻,在拳停留在身前的时候,要保证小指翻天,就是拳头要向外拧,把小指尽量的向上翻,只要你能做到小指翻天,你的胳膊绝对伸不直,这个在练形意拳的时候死有奇效的。

  小指不翻转,你的肘不会沉下来,这个坠肘其实小指是有功劳的,初学的诸君在这个动作中很难做到肘尖冲着地面,那是筋骨还没有“合槽”造成的,这个我也没有秘方,我的秘方就是一个:练字。除此别无良法。

  在右拳钻出的同时,左拳也沿着身体中线向上,停留在右手肘的内侧,两腿要相助为友,两手其实也要相助为友才对,在这个右拳钻出的同时,许多支系还要上一步,这个我觉得对初学来说太难了,爱初学三体式的时候,我觉得此刻还是不动步的好,降低一点难度为好。

  因为初学的诸君有个共xìng,那就是一动就散,站住了的时候,这个姿势啊,拳劲啊还找不全呢,你再让他动步,一下子就回到解放前了,所以我个人以为,初学三体还是先出定步的钻拳为好。这样比较容易找到感觉。本章就说到这吧!



-------------------【135 三体之式】-------------------

  ()  关老爷平时不睁眼,睁眼就要杀人。这是古代人对武圣人关羽关云长的评价,现在的影视剧中,关老爷总是咪着眼睛,前文说过:耳、鼻、口为人外三宝,乃神以眼漏、jīng从耳漏,气从口漏,眼不视而魂在肺、鼻不嗅而魄在肝、耳不听而jīng在肾、四大不动而意在脾,谓之四象和合。古人说:“贵人语话迟!”是很有道理的说法,关老爷知道人身上内外三宝的道理,擅于守护自己的jīng气神不失其流失,久而久之神功自得也。

  古人讲:“言多必失”,这个“失”是失去什么?其实最关键的是“失气”,一个一天到晚喋喋不休的人身体不会好,因为话多了伤气啊,嘴动心就动,每一句话出口之前,你必然要过一遍脑袋,这样身心都会疲惫。所以古人讲:净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些事情中第一就是净口,其实净口就是“守气”,守住了自己的jīng气神不失其流失。佛教要静坐参禅,道家要清心寡yù,其实都是守护自己的jīng气神三宝。

  古人有句话:“创业难,守业更难!”,如果说打拳练武就是“创业”的话,那么在生活中就要做到“守业”,练拳练出了jīng气神,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就让jīng气神三宝少流失,我们的身体和开一家公司一样,总是“盈余”大于“消耗”,时间长了公司就有了丰富的利润,我们也就有了一个万金不换的好身体。

  许多人练武不是不刻苦,但是他不懂得如何去生活,不懂得如何去爱惜,去保养自己这个万金不换的身体,身体这家公司总是消耗大于盈利,功夫不会长进,身体也不会好起来,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形意拳“养战”为道,功夫更多的要靠“养”,“调身、调息、调神”都是“养”,今天把这个道理毫无隐瞒的说出来与诸君共勉。

  下面言归正传我们接着说三体式,右拳从身体的中线出拳,在檀中穴以上,在下颚以下这个部位“翻拧”钻出,初学的时候,胳膊在保证“肘垂”的基础上,尽量伸的长一点,在这个方面我受河北派形意的影响比较大,练拳不能全身的筋“揪、缩”在一起,尤其是初练,式子要舒展大方。

  初学的三体的时候,你要当成新姑爷上门接受丈母娘的检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jīng气神,把自己的意念集中到打拳上来,要展示自己的身材和拳架。初练的时候,你就当你的丈母娘站在旁边看你打拳站桩一样,把握这个内心,很快就能找到站三体式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上步一劈,这个动作就是你的左拳,现在你的哦左拳应该在右胳膊的肘部内侧,这时候两拳同时翻转同时左拳变成掌,左拳擦着自己的右手小臂,向前斜下方劈出,停留在身前与心口平的位置上。

  于此同时,右拳也翻转变掌,带着“撕摞”的拳意,收回小腹前,落在肚脐下的位置,掌指向前方,扣在小腹之前。这时候左脚要向前开进一步,前脚竖直向前,左腿的膝盖要有向前顶的力,在重心分配上,我喜欢前三后七。

  在初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出左腿的时候,左脚不是向前迈步,而是向前趟步,人在走路的时候,脚掌总是在起伏,在练形意拳这个三体式的时候,这个脚是平直趟出去的。这是初学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初学的时候,这个步子要稍微大一点,这个稍微大一点是个什么标准呢?

  稍微超过你平时走路的步距就可以了,一般人在平时走路的时候是不动胯的,你步距稍微大一点,就非动胯不可。胯一动练拳的目的就达到了。重心尽量压在后腿上,屁股和脚后跟要尽量往一条线上靠,其实初学你是很难做到的,就算你的屁股和后脚跟成为一条直线,前腿的顶劲马上就没了。

  这是因为你的胯没有打开造成的,站三体式初学最难的地方在这,按照我家的练法,右腿就是此刻的后腿,尽量不要外撇的过大,要内收,这个和现在许多的练法是不一样的,到现在为止你其实已经打出了一个标准的左劈拳。

  这个动作把持不动就是三体式了,把这个三体式当成一个桩站,初学的时候还需要你自己进行细微的调整。因为初学很难做到姿势完全标准,这些细微的局部调整很重要。首先你要调整脑袋的顶劲,头向上一顶,肩膀自然会垂下来,把你的舌头顶到上牙膛,要做到“舌顶齿扣”,在舌头上顶的时候,你的牙齿要微微的咬住劲,这是密中之密。

  这时候你的神意要微微的放在两个手掌上,正好纠正两个手掌的姿势,前文曾经说过;“你冬天伸出双手烤火的姿势就是形意掌”就这么简单。在这个掌形中食指要微微的挑起来一点,这样才能把手掌的虎口撑圆,大拇指与食指还有小指的三个指尖,组成了“心”字的三个点,“心”字下边的弯钩其实就是你手腕掌根的掌缘,在你的掌根附近有一块突出的骨头,这块骨头就叫做“小天星”。

  你的手指撑得恰到好处,掌心的劳宫穴就有了反应。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没有掌指的撑拔到位,就打不开劳宫穴。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在初学的身上,强调手指的撑拔就可以了,久而时习之神明自得也。三体式是个左劈拳的定势,既然是劈那手掌劈出就要有一定的弧度,否则就成了推掌,在初学的时候,这个弧度尽量练的大些练的慢些,细细的体味这这其中的“拧滚钻翻”。

  关于这个立掌的角度我不想说,这个自我体味为好,只要你不把手掌翘成与小臂成90度角就行,“衡平竖直”不是形意,这样会影响血脉的正常流通,只要不成直角就行了,也不能与胳膊形成“0”度,也就是没有角度,这都是不对的,只要你在这个范围内,“立掌”还是“塌掌”随你的便,因为这个手掌的角度也是你功力的体现,随着练形意拳时间的增长,你会慢慢的修改这个立掌的角度,因此在初学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下这个死定义,规定你多少多少度,那是错误的教法。本章先到这里吧!



-------------------【136 三体之妙】-------------------

  ()  这个三体式我是以左三体式为例讲的,在实际的练习中,许多人包括我是左右三体式都站的,站累了就换一条腿,这时候你会发现左腿在前和右腿在前的时候,你坚持的时间会不一样,这是初学的时候人的身体左右不平衡造成的。

  这个三体式初学我大概说个界限,如果你的式子站的比较低,姿势比较到位的话,三分钟应该是初学的极限时间,这时候后腿会有一种血脉中的难耐从中升起,三分钟坚持下来,有的人后背都会微微的出汗,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如果你初学能站1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呼吸均匀面不改sè,那就先别练了,你的姿势肯定有问题。大部分是两腿“双重”造成的。你的重心在两腿之间,没有前三后七的分派两腿的力量。这样站是不出功夫的,不过是虚耗了体力而已。

  除了体质特异身心极度坚忍的人能坚持到三分钟之外,一般人三分钟就是体力的极限了,呵呵!说个实话这个体质特异身心极度坚忍的人我至今还没发现过,我也一直想找一个这样的弟子来传承我的武功,至今还没碰到过。

  形意拳大部分的拳法都是用左劈拳作为开始的动作,左劈拳的定势其实就是三体式,我们练三体式也是从左三体式开始,这里边是有玄机的。<ww。ienG。com>在佛家的经典中,在佛祖讲经说法的时候,四大菩萨都是坐左边,在佛家的经典中,不止一次的介绍过四大菩萨所坐的位置,这些都是有说道有深意的。

  在百姓之中也有“左为上首”的说法,这些东西要是引经据典的剖析出来,一本书都写不完,在这里我们主要是说形意拳里边的一些道道,这些东西我们知道一下就可以了。老祖宗们传下的形意拳是以左三体式开始,也就是从左劈拳开始,是有深意在内的,这里边也有古老的人体科学在其中,我们知道这个意思就行了,等你的功夫练出来了,那时候不用我说你什么都明白了。

  三体式的步伐是前脚直,后脚外撇的姿势,有的支系前脚稍微的内扣一点这都是可以的,只要不出大的变化都是没有问题的。区别主要在后腿上,我家的练法是后腿尽量的膝盖内扣,这样可以保护裆部,到了今天各个支系的三体都是各有特点,我看问题比较简单,一人发一杆长枪,用枪架来修正拳架是最简单最不抬杠拌嘴的事情。

  你的三体式到底合不合形意的大道理,那就看你端着枪站在那舒服不舒服了,这个其实你心里最清楚,电视小品中有一句经典的玩笑话:“没病走几步!“你端着枪上步试试,用五行枪检验下三体式很简单的事情。姿势站的不对,你上步会很别扭的。

  前三后七怎么掌握呢?

  就是你站三体式定势的时候,抬抬你的前腿,你的前腿稍微离开地面一点的时候,后腿的姿势保持不变,这样多多的实验几次,你就能找到前三后七。

  在初学三体的时候,找一个高度适宜的凳子坐上去,然后摆出三体式的姿势,双腿使劲蹬地,然后找个朋友慢慢的把凳子撤掉,保持这个姿势不变,你就能较快地体会三体式的魅力了。呵呵!注意在撤出凳子的时候,要慢不要摔倒哦!

  三体式不能站的太低,这个是有标准的。就是不能影响你的“提肛”之力,形意拳讲究“心要并,内要提”这个内提就是提肛,如果你的拳式站的太低,就会影响提肛,这个提肛之力一散,“两股肉交”的腿上合力就没有了,再练下去就不是形意拳了。初学就是以上几点最难把握。

  耐得形意桩步之苦,才能真正的触摸武道。

  有经验的老师傅,在你学形意桩三才式第一天开始,他看你站桩的坚忍程度,就能初步的判定你将来的成绩。你的忍耐力和你的悟xìng在三体式中暴露无遗,那是你吹不出来的,许多网络上的假功夫师父,他可以把形意拳的所有拳都打下来,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位师傅有没有真功夫,因为你脚下的力道,趟出的劲道是瞒不了人的。形意拳的拳不难,一个稍有武术基础的人几个月就能都学下来,但是这样的拳是骗不了内行的。

  三体式是检验假功夫的不二法门,我如果是武协主席,在武术考试的时候,练形意拳的我不让他打拳,我就检查他的三体式,大家站在一起,拼拼三体式站的时间长短,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功力。那些假功夫师如果知道形意拳考试是考站三体式,他就不会来了,因为那些假功夫根本过不了三体式的站桩关。

  “滥竽充数”是因为管理者是外行才有空子可钻,如果这个管理者是形意拳的大行家,那什么伎俩也难逃他的法眼,现在有许多怪现象,武打电影的主角都是不会武术的,会武术的专业人士都是替身,开飞机的驾驶员去做养鸡协会的会长,才使“假”有空子可钻。国术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也要打假,要告诉自己的同胞真正的国术是什么?

  国术实乃国魂,国魂不容蒙尘!



-------------------【137 奇经八脉】-------------------

  ()  三体式脚下的三七劲是个难点,初学很难练的明白,对这个三七的形容,也就是三体式腿下的形容,我也是颇费脑筋,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语言不够细致,就不能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形成文字也许会有歧义,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这几个章节改了又改,主要改的是措辞。

  首先要说的是脚,三体式左脚向前一步,这个脚是有要求的,首先这个脚的五个脚趾要弯曲,要微微有抓地的力量,这个样子才能做到手与足合,前文我们说过手掌,这个手掌要象冬天烤火一样撑开,稍微有一点撑劲,这样劳宫穴就有了感觉。同样在练习三体式的时候,脚趾也要适当的增加一点力度,这样脚下的涌泉穴就会有变化,经络穴道的感觉人人不同,有的人感觉灵敏些,有些人感觉迟钝,甚至感觉不到其实都没有关系,只要你的脚趾的力度恰到好处,就能引起脚下的穴道的变化,从而引起全身的微妙变化。

  形意拳的脚是平飞,也就是直出直入,正常人的步伐,在迈步的时候,脚底板向上勾起,然后身体向前移动的时候再落下去。在练拳之中尽量要缩小脚腕的这种变化,这样练习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这样做的目的是移动的时候,步伐能最有效的带动身体。使自己的身体快速移动中不失稳重。

  这个多年形成的向前迈步就动脚踝的毛病,在形意拳中要纠正很长时间。在这一点上古人比我们占有优势,在遥远的古代,那时候的古人是没有鞋子穿的,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鞋子,可那些鞋子基本上都是平底的,到了近代洋人的鞋子传了进来,现代人很多人都穿皮鞋和高跟鞋走路,许多人很久都没有“脚踏实地”的感受了,因为现代的鞋子基本上都是有后跟的。

  一只脚稳稳当当的落在地上是什么感觉?

  现代人已经没有什么体会了。这就需要你在练拳的时候,一点点的找回这个感觉,练形意拳脚踏实地真的很重要,脚上的鞋子也很重要。你如果穿着高跟鞋练拳,你的姿势永远不会正确,因为你的脚后跟被鞋跟提高了好几寸,你的身高都产生了变化,很难找到形意拳中那些细腻的感觉。

  高跟皮鞋具有美观,提高身高挺拔身材的优点,这是按照现代人的审美眼光说的话,其实长久的穿高跟皮鞋,对健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你的脚总是不能舒舒服服的呆着,在支撑体重的时候,脚尖和脚跟不能均衡受力,这样时间长了会损害自己的身体,在网络上诸君能查到很多类似的报道和说明,在这里就不赘述这些了,道理人人都懂,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前文我已经明说过,在所有的鞋子种类中,我首推布鞋,这个不看广告看疗效,布鞋在养脚排汗的许多功能上,要胜过其他鞋子,这种鞋子没有跟,脚掌能平平的放在地上,这种感觉对练拳很重要,对练形意拳也很重要。穿着千层底的布鞋练拳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只有身体练得很敏感的人才会懂。

  形意拳的功夫出在脚下,人的脚丫上有几十个穴道,这些穴道的养护其实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脚舒服了,人就舒服了。随着形意拳功夫的深入,你的脚下的感觉会越来越灵敏,那时候不用我说,你就知道自己练拳的时候该穿什么鞋子了,在平时也会尽量避免经常穿后跟很高的皮鞋,那种鞋子其实穿一天下来,比你练功夫还累。

  在左三体式中,左腿的膝盖一定要有向前顶的力,但不能超过90度,前脚的小腿和大腿之间的弯曲度,绝不能超过90度,这个90度在数学中叫“直角”,这样的弯曲角度会影响血脉的流通,这个我只能用上限来说,这个上限就是90度。前腿在自已的腿窝处形成一个钝角。

  后腿前文已经说过,外撇的角度不能过大,后膝盖要尽量靠近前方,这样在两腿之间就有了一个“夹裆”的力,前脚直后脚斜,这个斜要斜的有道理,初学诸君往往后脚一斜,脊柱的末端就会跟着歪斜,造成身架不正。形意拳不管两只脚如何变化,尾闾中正的根绝对不能失去。身势的正确不仅仅影响任督二脉的位置,也会影响奇经八脉,下面我借着古书的意,说说奇经八脉。

  阳维在顶门前一寸三分。

  yīn维在顶后一寸三分。

  冲脉在风虎穴入发一寸二分。

  带脉在脐两旁。如带系于腰际云。

  任脉起子人中,降至会yīn窝终止。

  都督脉起于尾闾,逆上泥丸,至齿交龈处止。

  yīn跷在尾闾骨后第二节窝中。

  阳跷在谷道前一寸二分阳窝中。

  八脉唯yīn跷一动,周身俱动,然非先天大药,八脉闭而不开。

  (这个yīn跷的跷字,在古书中是个“足”字旁,右边是个“乔”字,但是我的输入法里,找不到这个字,只好用“跷”字代换下,因为这个字很重要,特在这里做个说明)。

  上述就是古书中所载的奇经八脉,这些都是一个练拳的人应该知道的一些知识,也许不会像一个专业的大夫一样jīng通,最起码也要知道一点,这样对练拳是很有帮助的,否则那些年代久远些的拳谱你根本就看不懂。

  在闲暇的时候,多翻翻古书,多参参古意,多理解一点自己的身体上的器官、穴位、在身体上都起什么作用,是对人很有好处的,我觉得比出去吃、喝、玩、乐都强,问一句不该问的话,你了解你自己吗?

  练拳其实就是身体上的学问,在身体上做学问,一个好的身体是与你能寸步不离随身携带的,一个练武的人只要身体能动就能打拳,拉小提琴的放下了小提琴不能演奏,木匠离开了斧刨也制作不成家具。只有国术才是随身携带的技能,不需要任何道具,在澡堂的水池中都能施展的技能。这是许多别的学科和学问做不到的。其实天下什么技能你想学好了,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身体,还要有充分的脑力,形意拳就是练这个的。身势对练拳很重要,古人也说大势所趋,这个大势在形意拳中我们就把它理解为身势,这样在行拳走势中我们就不会犯大的错误。

  在网上有一篇佩服金庸金老爷子的文章,香港在金庸写书的时候非常繁华用现在的话说,玩个通宵有的是地方,金老爷子在写书的时候,能抵制十丈红尘的纷纷诱惑,认真的在家写书,这是需要大毅力的,因为如此金庸才是金庸,才有这么多烩灸人口的佳作问世。

  一个练拳的人能不能成功,关键是你的心态,你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能不能把握十丈红尘的诱惑?

  须知天道无常、人生苦短,灯红酒绿、纸碎金迷,青chūn转眼即过,当你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发现你竟没有坚持做一件你最喜欢的事情,我不信你会不后悔!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

  内家拳境

  此生难求

  今rì不学

  更待何时?



-------------------【138 三体式之内意】-------------------

  ()  在形意拳三体式中,后腿在弯曲的情况下,要承担身体百分之七十的重量,三七开的重心分派是形意拳的特sè,这种集中受力的站桩方式,站出了形意拳门的一代代的高人。

  三体的奥妙不是初学就能全部了解的,随着练拳时间的增加,功力的加深,三体式会越来越标准,许多形意拳大师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纠正和调整自己的三体式,让自己的功夫进一步提升,这就是民国时期同一个人不同年代留下的三体式照片有差别的原因,大家可以去搞清一下照片的年代顺序,这样看起来就比较明白了。

  从初学形意拳到形意拳门的一代宗师,形意拳这个三体式的桩法会伴随终生,一直练下去,就一直会有新的体悟和新的收获。我这些章节介绍的三体式只是我一家之言,也就是家里边留给我的一点东西,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水平有限,我写出来的只是我能认识和理解到的一点东西。我敢说超过我的水平,这个三体式还有更深的东西,那就需要诸君自己去探索,去翻越这一个个武学的巅峰。

  前腿膝盖前顶,身体的重心坐在后胯上,初学步子要尽量大一些,扯动了你的胯极端的不舒服,胯不扭一点,两条腿的姿势就不会到位,这个距离刚刚好。这个胯稍微一扭,许多练不到的地方就练到了。

  胯要扭开一点,后腿的膝盖还要收进来,这样就形成了腰胯之间的挣力,后腿的“内收内合”就是为了控制胯部无限制的“扭”,呵呵!形意拳这个三体式练着别扭,我说着也别扭,初学的诸君会感到身上没有一个地方是好受的,如果初学你有这样的感觉,说明你练对了。<ww。ienG。com>如果初学初站你感觉到你身上有的地方不难受,那这个地方肯定有问题,这就需要你赶紧修正一下。

  三体式就是在这个浑身难受中求功夫的。说到这个章节,我要说一点三体式的意了,练这个三体式你只要做到姿势正确,呼吸顺畅就可以了,意念微微在两掌,今天我也明说这个问题,眼神顺着指尖要望出去意念要远,内心的感觉微微的放在掌指上,或者放在劳宫穴上都可以,万不要给练拳乱加意念。千千万万不要这样做。

  有的人讲无极式的时候,下一个动作两臂从身侧抬起到头顶,然后缓缓下落,有的人教别人练拳的时候告诉人家,你的两只胳膊象托着整个大海,要把大海托起来,两手下落的时候,要把地上的山按进去。

  这些东西都不要加,这些拳意都不要有,想都不要想,你的任务就是呼吸顺畅的摆三体式这个“泡丝”,练武就是练武,武道有它自己的东西,在这里边我用不着你用的意去做导引,因为你的心力没有那么大,你想让你的脉搏停下来,你想一个试试?

  你的脉搏不会听你的话,你想有什么用?只不过给你练拳增加了负担而已,前文我一直强调,武功不是纯佛法,也不是纯道法,用不着你用那些乱七八糟的导引什么的来影响它。所以站桩练拳就是站桩练拳,别动那些歪脑筋,把心思放在认真的练拳站桩上比啥都强。

  宽胸实腹

  虚领顶劲

  含胸拔背

  沉肩坠肘

  这是形意拳十四要则的前四句,站三体式先从这16个字中去体悟,先不要看那些什么“三才九势歌”,那些太难太复杂,那些规矩是硕士研究生用的,我们现在就用《小学生守则》。这16个字做到就很不简单了。

  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虚领顶劲”,现在有许多书中还有一些网络上的文章都是写的“虚灵顶劲”,我不说他们是错的,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这个“领”字更符合这句话在形意拳中的意义,这个虚灵顶劲为什么不说它是错的呢?因为形意拳还有一句话叫:“虚jīng实灵”,这句话是形意拳很高深的东西,也许这个“虚灵顶劲”说的意思,和“虚jīng实灵”有关。

  初学我们用不到这么高深的字意,我们只要做到“虚领顶劲”就可以了,其实这句话说的是你头部的正确位置,后脖梗子向上顶为实,下颚微微向内一收为虚,这一虚一实合二为一就是一个“领”字,能做到这些就行了。下面我把《形意拳十四要则》都打出来,诸君自己分析下

  《形意拳十四要则》

  宽胸实腹

  虚领顶劲

  含胸拔背

  沉肩坠肘

  疾起疾落

  虚jīng实灵

  上下相随

  yīn阳相合

  内外如一

  接连不断

  动中求静

  用意不用力

  尚守不尚攻

  尚柔不尚刚

  这些东西练形意拳的你最好把它背下来,随着练拳时间的增加,你会慢慢的咀嚼这些拳诀的意义,前提是脑袋里要有这些东西。配合这个《形意拳十四要则》的还有几句话,今天我一并把它打出来,不管你理解不理解先把它背下来,rì后你会从中得到益处,那时候你就会理解我的深意了。

  意能使力

  静能制动

  柔能克刚

  神能益气

  气能促力

  力随气到

  气随神行

  神到克敌

  这些拳诀在形意拳中不是“目”而是“纲”,形意拳就是研究人“形”和“意”的学问,这些理论万分之重要,前文没有讲,是初学根本理解不了,我才把这些东西放到后边讲三体式的时候再说,这里边是有深意的。呵呵!这些东西网络上不是没有,但是没有人跟你讲“虚灵顶劲”和“虚领顶劲”的区别,这个字如果会错了意,《十四要则》就变成了《十三要则》和后边的“虚jīng实灵”有了冲突的地方。有心的诸君当能体会,如果说拳诀就是银行的密码,那么银行的密码错了是什么结果呢?

  这个章节说的东西太多了,希望诸君有个好胃口,能慢慢地消化它。



-------------------【139 谈武说道】-------------------

  ()  心往一处想,劲才会往一处使,这也是形意拳,形与意合的根本道理,身在练拳,神在娇娃,难有大成就也。练武也是练心练心量。

  生活中每人都有面具,在练拳的时候就要放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