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孝”的五个层次

 漯河天地秀 2012-07-17

   

 

       第一个层次:“行孝”是基本义务。我们的祖先自古就把“行孝”作为做人的根本,作为人类繁衍与传承的基本保证,儒教和佛教也都把“行孝”作为人生的一种基本的道德义务而给人以约束。历代统治阶级大都把“行孝”作为一种统治手段而提倡“孝道”,提倡“孝道”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江山的稳固还要为了社会的安定,所以上有“朕以'仁孝’治天下”,下有“推孝子”、“举孝廉”等等,现代的国家更是把“行孝”直接列入法律,明确规定子女对老人的“孝养”的法律责任、法律义务以及违反法律的惩戒方式等等,这样“行孝”就具有了道德和法律双重义务,子女必须遵照执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以我把责任和义务类为第一个层次,也就是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这是最低、最起码、最基本的“行孝”层次。

 

 

        第二个层次:“行孝”是还债。我们的父母从十月怀胎饱到临产时饱受了人间的痛苦与折磨,又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们从无知小儿抚养成人,教我们学走路,教我们学做人,不仅供养我们衣食住行,还要起名贪黑为我们操劳上学的学费,父母把一颗心都放在了我们的身上。这样,我们一步步的长大了,一天天的成人了,中用了,会挣钱了,会理家了,会在社会上混了。可是,我们的父母也一步一步的变老了,变得没有力气了,变得腿脚不灵了,变得嘴碎好唠叨了,甚至变得大病缠身了。我们怎么办,就两个字毋庸置疑——“还债”!我们要毫不犹豫的把欠父母的债还给父母,还父母的“生养”之“债”,还父母的“操劳”之“债”,还父母为我们的“良苦用心”之“债”。

 

 

 

        第三个层次:“行孝”是自己的事。近几年的电视中,不乏对家庭养老矛盾纠纷的调解节目,而且近段类似节目越来越多,大都是父母老了,不中用了,儿女们为了父母的赡养问题互相推诿,对莫公堂,有的甚至还大打出手,从各方的陈词中看,扬言公开不养父母者也有,但是很少,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是很多的养老问题确是矛盾重重,大都是集中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对哪个子女偏向问题,另外一个是自己对父母很孝顺,自己的兄弟姐妹不孝顺等等,大都忘记了父母的辛酸,父母能把4、5个儿女,甚至7、8个儿女抚养成人,现在父母老了,一群儿女却养活不了两个父母,有的是父母已经去世一个,一群儿女养活不了一位老人。在这里想给各位年轻的或者是同龄的朋友商榷,其实“孝”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回报,与你的姐妹兄弟何干,你尽你的“孝”,你还你的“债”。再者“孝”是没有尺度可以衡量的,有的子女为父母穿衣端饭、接屎接尿这是一种“孝”,我看电视上有个不孝的老姑娘大言不惭的说曾经给她娘买了一个躺椅,她竟然质问他的兄弟说“难道说我不孝顺吗?”,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兄弟在家给父母端水端饭,在病床上常年接屎接尿侍候父母,那应该叫做“孝”,你仅仅给母亲买了一个躺椅就叫“孝”,真是不可理喻。可是,“孝”在各人心中的分量没有轻重,无法对比,可能老包在世也难以断的清楚。所以说,“行孝”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要把孝作为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一种天生的本分,不要和其他人去比对,你只管尽力去做,求得你的心理平衡,同时你把你的“行孝”作为责任对自己的子女也是一种教育,一种交代,把“行孝”作为一种美德让自己的子女好好的传承。

 

 

 

        第四个层次:“行孝”不能等。这句话在书本上,网络上,电视上,大家都会经常的听说,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世界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个是行孝,一个是行善”,老人一天一天的变老了,我们“行孝”的机会一天比一天的少了,不能老是说“等我有空了再回去看看”“等我有钱了再给父母买点什么什么”,朋友们,我们已经没有时间等了,你的身体可能一天比一天健壮,父母身体会一天比一天糟糕,说不定有哪一天父母就突然离我们而去,那个时候,你再想“行孝”已经是不可能了,那个时候你再痛苦,再悲伤,再眼泪横流,甚至父母的丧事办得再体面,再隆重,也不如在父母健在时给她老人家洗洗脚,捶捶背,也不如给老人家端一碗茶,盛一碗热饭。
 

 

        第五个层次:“行孝”离不开“顺”和“敬”。“孝”从字义上看上面是“老”字的上部,下面是一个子字,意思就是老人老了,子女要作为老人的腿脚,或者是把老人背在背上,具体的说就是老人老了,子女要负责老人的衣食住行。实话说,目前的社会,虽然电视上不乏有不肖子孙,但是我认为那还是少数中的少数,或者说是个案。我所了解的我周围的大多数朋友或者说是绝大多数的朋友都能够对父母尽“孝”,但是,仅仅是尽“孝”还是远远的不够的,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孝”与“顺”,“孝”与“敬”联系在一起,就是对父母不仅仅是“行孝”,还要“顺”和“敬”,甚至,某些时候“顺”与“敬”比单纯的“孝”还要重要。举一个笔者曾经看到的一则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

        故事说的是父亲不在了,母亲老了,女儿在城里工作,儿子在家里种地,儿子成家后也生了儿子,就是老人家的小孙子,老人家的女儿对老人家也不错,经常寄钱给老人,老人呢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总是给小孙子买这买那,小孙子高兴,她也高兴,精神头好得很,整天乐呵呵的。后来老人家的女儿听说了,却感到不安,她怕母亲在家吃苦遭罪,就把母亲接到城里居住,给老人买好吃的,买好穿的,并在钱财上尽量满足老人,想让老人的晚年享个清福,可是,老人的心却在小孙子身上,她自己吃的再好,穿得再好,也没有看到她的小孙子吃得好,穿得好时心里高兴,可是女儿偏偏就想让母亲吃好穿好,不让她顾及别人,这样老人就觉得生活很没有意义,整日郁郁寡欢,身体很快就垮了下来,不久就离开人世。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孝顺、孝敬”中的“顺”与“敬”在对老人的孝养中的层次的高低,对老年人的“顺”与“敬”是多么的重要。实际的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行孝”保证父母的衣食住行,不让父母忍饥挨饿,应该还是不难的,但是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人们为生活东奔西走的今天,要做的“顺”和“敬”是需要较好的心里素养的,所以我把“孝顺”和“孝敬”作为“行孝”的最高境界。
 

 

 
由于鄙人水平有限,难以对此命题作出较为圆满的论述,希望各位好友谅解。并请有兴趣的朋友对此文补充、修正,在此表示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