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海拔健康防线

 水共山华 2015-04-07
\

大多旅行者都已熟知高原反应,然而,高原反应一旦迁延不愈或是加重,则有可能转变为需要临床治疗才能痊愈的高原病。在普遍缺乏便利医疗条件的高海拔环境中,旅行者对于自己身体准确、全面的医学判断,即是维护自身健康的最重要防线。
高原地带往往拥有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但同时,形成这种独特风景的特殊气候又是一个对人体而言相对特殊的自然环境。其中,空气稀薄所导致的大气压、氧分压降低,是高原环境对机体影响的主要因素。下表中详细列出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与氧分压数值的相应变化。
 
\

通常,医学上将海拔3000米定义为“不损害健康的高度”,3000米以上的高原被称为医学高原,海拔每升高1000米,人体对于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大约下降10%,因此,相应需要的机体代偿性活动则是诱发高原反应的主要诱因,高原反应一旦经久未见好转,很可能转成危及生命或是容易留下后遗症的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因为人体的代偿性活动有着因人而异的个体化特性,所以粗略地根据身体外显的症状估计病情严重程度并不科学,而以下标准化的病情评估,则有助于帮助陷入危机的高原旅行者们清晰、准确地判断自己或同伴的身体状态。
高原肺水肿
症状:早期可出现全身无力、干咳或伴有少量黏液。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烧、恶心、烦躁不安等症。
自我评级标准:自觉不适——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无法工作;呼吸困难——0分:无,1分:轻度、稍活动即出现,2分:中度、静坐即产生,3分:重度以致无法工作;咳嗽——0分:无,1分:轻度、干咳或少量痰,2分:中度、痰较多或带血,3分:重度、大量泡沫痰;胸部紧压感——0分:无,1分:轻度发紧发闷,2分:中度紧闷或伴胸痛,3分:严重紧塞、憋气;每分钟呼吸次数——0分:20次以下,1分:轻度增速20~30次,2分:中度增速30~40次,3分:40次以上,频率非常急速。
自我评级结果:0~2分:正常;3~5分:提示早期肺水肿可能;6~10分:已有肺水肿出现;11~15分:典型
肺水肿表现
预防及治疗:高原肺水肿可事先服用高原宁、红景天等药物预防;若已出现相应症状,评分低于5分者需密切监督症状是否加重,使患者保持坐位,同时辅以适当吸氧;评分大于5分者需尽快送医。
高原脑水肿
症状:严重的急性高原病症状,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尿量减少、呼吸困难、表情淡漠甚至嗜睡等,若不及时治疗,短期内可出现昏迷、意识丧失,危及生命。
自我评级标准:精神状态的反常改变——包括冷漠、无神,定向障碍、判别混乱,人事不省、半意识状态与昏迷等4种症状,按无、轻度、中度和严重各评0、1、2、3分
共济失调——令患者分别以脚跟和足尖为着力点行走直线,包括动作失去平衡,步子出界,跌倒及不能站立4项,也按无、轻度、中度和严重各打0、1、2、3分
眼睑、面部和肢体等周围性水肿——分为1处、2处或更多局部水肿等3级标准,再按无、轻度、中度和严重各打0、1、2、3分
自我评级结果
0分:完全正常;2项或以上,每项1分:提示早期脑水肿可能;2项或以上,每项2分:已有脑水肿出现;2项或以上,每项3分:典型脑水肿表现
预防及治疗
阶梯式提升海拔高度是预防如高原脑水肿等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方法,即便是怀疑出现早期脑水肿,也应让患者保持绝对卧床,辅以高浓度高流量吸氧(6~8L/min);一旦确定已有脑水肿,应立即送医,并让患者尽快脱离高原环境。

Voyage推荐
哪些人群不适合进入医学高原环境
1.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显著心律失常、各种血液病患者以及高血压Ⅱ期及以上的患者。
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等。
3.有癫痫病、严重神经衰弱、癔病等任何精神系统疾病史的患者。
4.重症胃肠道疾病,如消化道溃疡活动期、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患者。
5.其他严重肝、肾、脾、内分泌系统功能不全。
6.糖尿病未获控制的患者、肥胖症(体重指数>30)患者,以及妊娠晚期的女性。
7. 正患重症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体温38摄氏度以上者,或体温38摄氏度以下,但全身及呼吸道症状显著,在病愈以前,应暂缓进入高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