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想到:日本新干线,原来是"山寨货"?!

 洁洁赢 2015-04-07

1.png


近年来,中国高铁的崛起令世界侧目,不但给人们的便利出行提供了服务,还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代表,高铁走出去也广受关注,我国领导人更多次在国际场合推广中国高速动车组!

2.png

但是,在中国国内,往往越是中国自己发展好的东西,却越容易遭到质疑乃至非议。如满大街外国品牌的汽车可以接受,但是高铁却经常被批评为“山寨”。日本的《产经新闻》就在沪杭高铁开通时评论称:沪杭高铁就是新干线的山寨版本,并称沪杭高铁这种巨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从表面上看是对刺激沪杭地区经济增长的一种投资,但“却无法阻止社会差距扩大的脚步”。

其实,日本媒体这样酸爽,是因为中国高铁的崛起,威胁到了日本高铁公司的利益。比如香港高铁的全球招标、中国南车集团面对德国、法国、日本竞争对手同台竞争,更成功拿下订单。这一系列的成功,让很多国外企业恼羞成怒。此外,在泰国、美国、巴西、土耳其等国家的高铁市场,中国高铁都是有实力的玩家,让很多竞争对手感到不舒服。所以,日本媒体抹黑中国高铁,我虽然不同意,但是也理解他们的心情。

3.png

但中国国内一些人,也将同样的恶毒语言加诸中国高铁,就让我不理解了。而更让我不理解的是,他们的攻击与国外媒体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难听的话你都听过,所谓“运椅子”、“等灵魂”、“耻辱号”、“吃人号”、“山寨品”、“吃掉安全冗余提速度”、“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给领导脸上贴金”,总之我能想象到的恶毒语言他们都已经用了一个遍!


不过,这些声音终归只是杂音。中国老百姓对中国高铁的认识,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中国高铁的口碑,是靠一趟又一趟的列车积累起来的。随着高铁线路的逐步开通,客流正在呈爆发式的增长,很多线路已经趋向饱和,节假日订票又非常紧张。上周去香港出差,同事想去深圳,然后从深圳坐高铁回长沙,但是一周前车票已经全部售罄!他开玩笑说,多么希望“高铁运椅子”是真的,他就可以顺利回家了。


好了,我们再说说中国高铁与日、德、法等国高铁技术的关系。中国高铁在早期发展中,虽然研制过中华之星、奥星、蓝箭等车型,并创造了321公里的中华第一速,也建设了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专,但是真正大规模发展还是从引进日德法三国高铁技术开始的。

4.png

不过,经过多年学习,我们的高铁动车已经有了很大范围的创新。中国南车推出的CRH380A型车,是我国目前唯一具有出口资质的量产型高速动车组型号,不但拿到了国际招标平台的订单,还通过美国知识产权局的评估,拿到美国的专利!


在后续的开发中,包括500公里试验列车以及CRH6更是对中国标准的完全探索,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南北车正在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更是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打造中国标准。


可日本人却还说我们山寨他们。理由是他们是动力分散型的,我们也是动力分散型的,他们的转向架四个轮子这样分布,我们转向架的四个轮子也这样分布。对,我们毕竟曾经以日本为师,可如此狭隘的地定义"山寨",那谁的技术又不是山寨的呢?日本新干线,按照这种标准,就也是彻头彻尾的山寨产品!

5.png

JR东日本会长山之内秀郎就曾透露,日本新干线的车辆、线路、信号,基本上全属于欧洲人原创,日本只是改良后为我所用,真正属于日本自己原创的技术,基本上没有……


其实,日本铁路技术一直处于模仿中,为建设新干线,派出大量人员去欧洲学习引进技术。1936年4月,日本铁道省派出20多人的考察团,赴欧洲、南美、北美、非洲考察。这次考察历时1年9个月,岛秀雄也是其中一员。1937年4月,他在法国莱茵河沿岸,发现荷兰制造的动力分散式旅客列车性能优异,这对他产生很大触动。而后来岛秀雄成为十河信二的左膀右臂,为新干线的开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下图,就是日本新干线当年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不知道这在日本媒体和中国一些人眼里,这算不算“山寨”?

6.png

其实,"创新"绝不仅仅是“闭门造车式”的完全原创,而是有很多不同形式,比如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等。与近年来中国高铁所走过的路径一样,日本新干线,当年也正是利用了“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了本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引进,也就没有日本今天在世界铁路史上的地位。


而且,在全球化的今天,“闭门造车”是非常愚蠢的事情,任何“后发国家”,都是在学习中实现超越的。从历史上看,日本也曾经历过一段漫长的山寨历史。比如,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基本上是“山寨”中国的政经乃至文化制度。此后,日本发生了变革,不再"山寨"中国,而是改为“山寨”欧美。


不过,日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山寨”,而是给这一过程起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名字,叫“逆向工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紧紧地跟随在美国的创意后面,电脑、消费品、通信产品都是如此。日本技术人员不仅从书本上吸取知识,还通过实物来学习。买来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拆解,对每个部件进行彻底的研究,进而吸收其设计思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日本精彩的“山寨”历史:

7.png

8.png

9.png

当然,如果日本满足于“山寨”,也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日本也是在“山寨”中不断创新。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高铁的创新路径也在发生变化,集成创新将成为主流模式,原始创新的比重正大幅度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退居末位。而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多多支持我们的高铁发展,而不是简单偏执的就说这是“山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