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晓霞之死

 签语千寻 2015-04-07

  读罢路遥《平凡的世界》这本巨作,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似乎还不能马上从书中走出来。

  在我读到田晓霞因在洪水中救落水女孩而英勇牺牲的时候,我是万分悲痛的。我就像是被作者打了一棒,久久不能清醒和平静。前文似乎没有任何暗示,因此我对她不幸的结局没有任何心里准备。在恍惚之中,我是如此痛恨作者无情,将如此一位脱俗的女子给剥夺了性命。在之后的几天里,我仍然为一位小说中人物的逝去而伤痛。

  在我知道田晓霞的结局之前,我自以为不是很庸俗的推断她最后该是顶住家庭的压力和孙少平结合的。

  孙少平是双水村一个乡巴佬,和原西县副革委主任田福军的女儿田晓霞是高中同学。在高中时,两人在对时事人生等问题的思想交流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两人身处不同的阶层,田考上了黄原师专,孙随后赴黄原打工,两人的生命航线似乎再也不会交汇。但两人在电影院门前的邂逅,拉开了两人感情继续发展的序幕。通过周六孙在田父亲办公室借书并与田交流思想这一浪漫的秘密活动,两人之间迸发出爱的火花。他们相约到麻雀山,在一棵木梨树下的一个拥抱一次接吻定义了两人新的关系,并相约两年后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会面。

  但两人身份相差悬殊,我原先料想两人注定是和孙少安(少平哥)与田润叶(晓霞堂姐)悲剧式的结局。孙少平很有自知之明,他身为铜城大牙湾煤矿工人后面对当了省报记者的田晓霞,内心无可避免的产生巨大的自卑,对这份感情充满了悲观情绪。但田一次次热热烈烈的爱表现,似乎让他看到了这份感情冲破束缚的曙光。

  孙少平沉浸在爱的潮水之中,他忘却了煤矿生活的辛劳,干活甚至有点心不在焉。可就在临近他们相约再次相会的时间时,作者充斥全篇的悲剧式风格在田牺牲的事迹上得到了体现。田随省领导乘机到了省南部被洪水吞没的城市做跟踪报道。当田听到洪水中有一个女孩在喊救命时,毫不犹豫的跳了下去,将一块浮木推给了女孩,接着是一个浪头将她吞噬。

  孙少平在赴约之前,早就把两人的终身大事想好了。他准备趁这次回黄原,赴约后将田带回双水村面见父母。悲剧发生之前一切都太过于美好,美好的过于逼真!但沉浸其中的人怎么会去怀疑它呢?得知田不幸去世的消息,孙犹如五雷轰顶,除却脸上的热泪,竟然激动得尿失禁。但他还是如约来到了麻雀山上的那棵木梨树下。

  田的悲剧太过于突然,对书中和书外的人来说都是如此。田的悲剧似乎也太偶然,在洪水中救人被卷走。作者凭什么如此安排?为何就她凑巧碰见一个落水女孩?她为什么非救不可?为什么救人中偏偏又有一个巨浪?为什么作为游泳好手的她不能在洪水中生还?这不是一个极其偶然的事件吗?我在心中责怪过作者,有必要制造如此悲伤的气氛吗?这本书中已经充斥了悲剧,为何不能“手软”呢?一个美丽大方、风风火火、豪放洒脱的女孩给“扼杀”掉呢?我在心里是不希望作者把她“处死”的。

  但后来想想,再加上写这篇文章时参考了一些评论,路遥的安排再适合不过了。如果说田晓霞和孙少平结合,我们自会在心中有所安慰。孙的哥哥和堂姐两人之间的悲剧没有在他们身上重演。婚媾两家门当户对,这种思想虽然庸俗,但在现实婚姻中发挥着难以抗拒的作用。他们两人冲破了这种束缚,其爱情自然脱俗。如此,作者就让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婚恋让它在自己笔下实现了,给了读者一个精神的寄托。这种婚恋故事写童话的人是最会作的。作者没必要如此浪费笔墨。相信读者也不会满足于如此的思想水平。若说田最终屈服于家庭的压力而妥协分手,我认为这是行不通的。依据田独立自信的性格,她会坚决维护自己的爱情,任何人也难以阻挡她。对她母亲不敢说,但对其开明的父亲,时任省委副书记田福军,能否接受煤矿工人身份的女婿,实在是不好说。倘若两人最终被强行拆开,那就是重复少安和润叶的不幸。作者也不会赘笔。

  即便之前心中有过极大的不情愿,但让田晓霞长眠于江海是再好不过的结局。爱情的花朵开得正艳的时候,还来不及结果,陡然间凋谢。虽令人悲痛不已,但田晓霞永远停留在了她最美丽的年华,她永远属于孙少平一个人。所以晓霞遗物中有三本关于两人爱情的日记由少平来保存了。孙少平是幸运的,他有生之年碰到过这么好一位女孩,曾经那么热烈的相爱过,她甚至比他爱得还多,日记里面火辣辣的文字就是有力的说明。而且,在田的心中,他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即便在田生命最后的一瞬间,眼前闪现的也是他的身影。孙少平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尽管他每次读田的日记时,便不能自已,悲痛惋惜之余,何不怀念这曾经的幸福时光。生命之中能有此般回忆,身为掏碳工的他还会有什么遗憾呢?此刻,我也不再为田的死过于悲痛了。

  这只是本人就路老著作其中两位主人公爱情悲剧的一些粗浅的见解,但愿路老在天之灵也不要对我的狂言而太过责怪。

  当然《平凡的世界》背景广阔,矛盾纠葛复杂,我谈的连皮毛还不算。这确是一本难得的巨作,我读后久久不能平静。我对作者抱以深深的敬意,感叹他对生活如此深刻的见解,叹服他深厚的知识底蕴和精湛的写作技巧。 此外,我向读此篇日志的好友,极力推荐此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