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通过指标快速筛选水乳剂之我见

 jianqi2023 2023-09-01 发布于江西

小心有毒水乳剂的性能指标较多,如有效成分含量、外观、分散性、稀释稳定性、倾倒性、热贮稳定性、冷贮稳定性、pH值、粘度等。我的研发实践发现,在这诸多指标中,以热贮稳定性最为重要,若热贮合格,没有析水和析油现象出现,则很大程度上配方合格。其余各个指标如有效成分含量与原药在水中是否稳定有关,若原药在水中稳定,则通常合格;稀释稳定性则由所选乳化剂决定,乳化的蓝光越明显,通常稀释稳定性越好;冷贮稳定性则主要由原药在溶剂中溶解度决定,原药在溶剂中溶解度较大,或溶剂添加足量,则一般冷贮稳定性合格;分散性、倾倒性与粘度的指标主要与增稠剂有关,增稠剂用量多,则粘度大,制剂不易分层,但分散性和倾倒性差。因此,通常为了快速筛选获得水乳剂配方,可以考虑最初配方筛选阶段将考察指标主要放在热贮稳定性(54±2℃放置14d),重点考察热贮析水和析油情况。
水乳剂的热贮稳定性主要表现在热贮析水和析油,若析水,且热贮后乳化仍然很好,蓝光很好,可以考虑加一些增稠剂。若析油,肯定是乳化剂选择不合适,需要重新选择。这是我的一些感受,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新安:热贮物理化学稳定性、冷贮稳定性的结果需时较长,分别为14d与7d,为了节省时间,加快研制速度,可寻找其他性能指标加以代替或进行规避。离心稳定性与热贮物理稳定性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在4000r/min 下离心5min,若制剂析水率或沉淀率(非油性)小于5%,制剂的热贮物理稳定性极大部分合格(无油析出且析水率低于10%)。因此在最初筛选配方阶段可考虑用离心稳定性来代替热贮物理稳定性。冷贮稳定性则主要由乳化剂、共乳化剂、防冻剂等组分的用量决定,配方研制可考虑保证一定用量的防冻剂,以免制剂在低温下发生冻结,但研制配方时可暂时不考虑制剂的冷贮稳定性。

小心有毒楼上的是浙大朱国念老师的一篇文章吧,个人的实践经验感觉离心稳定性与热贮差别较大,离心稳定性合格,但热贮不合格。

求是者:水乳剂热贮除了析水和油外,絮凝穿孔也比较常见,这个可能跟细度分布有关,加一点分散剂可能会有些作用,另外还有部分是沉降结底现象,调节密度或许有用。

铁水流年水乳剂靠离心是不行的,还是要看热贮啊,热贮是比较难过关的,个人认为冷贮好比较好做,热贮稳定行比较难解决!如果出现絮凝当然还原药优化助剂搭配的,絮凝是绝对不行啊!

小心有毒冷贮我感觉只要溶剂足量,不析出结晶来,乳化剂选择合适,那么一般问题不大,热贮较难解决。

zhoumf113做水乳剂,我觉得经验和方法很重要,经验就是你筛选单体是很的直觉,如果做多了,可能就会少花点时间,做EW,方法很重要,好的方法可以较少很多时间和原材料消耗,大家都知道,在做EW时,一般都要求要高速剪切,但在筛选时,可以用震荡方法,理由是:好的乳化剂配方做EW不需要高速剪切只需一般搅拌也 能达到稳定。

小泥人请问一下求是者,絮凝穿孔和沉降结底从外观上怎么区分?谢谢!

求是者絮凝穿孔不一定结底了,而且絮凝是可逆的,在水乳中主要是乳化剂的作用不够好引起的一种“准”聚结状态,属于热力学不稳定,而结底是动力学不稳定,是重力沉降引起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密度问题。

zhpzhang在乳化剂、溶剂没有选择好时,可能出现上析水,下析油等现象的。

如果析油多,应当增加溶剂或者提升起分散能力的乳化剂量。

如果冰晶则一定要加防冻剂的。

如制作的水乳上微有黄层,一般可加高分子亲水助剂微调的。

如果乳化后略有沉淀,一般加油性助剂调节(钙盐可以用小小)。

zhpzhang:有时也要考虑体系pH值对乳化剂的影响。我在做菊酯EW时就发现这个现象,为了保证稳定,进行了不同pH的测试,证明pH是有区间的(主要针对乳化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