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经学家刘向是“汉初”人?

 汉青的马甲 2015-04-08

西经学家刘向是“汉初人?

——互联网上以讹传讹的一个实证


最近一二十年,随着互联网的兴盛,人们越来越离不了这个对学习知识、查找资料、撰写文稿、设计图表等等都十分方便、快捷的“电子机器”了,传统的纸、笔、纸本书,渐渐地远去了。但是,借用古人早就说过的“尽信书,不如不读书”这句话,对今天互联网来说,上面的“知识”更是不可尽信之,因为,它所存在的问题,远比传统的纸本书的问题严重千倍万倍。

笔者最近上网查找资料,在国学经典·十三经·里读到了这样的“知识”:“礼记是儒学的一本经典著作,其中的文章是孔子的学生以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被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被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9篇,而小戴礼记则成为今日通行的《礼记》。[1]吃一惊之余,将这条资料在网上粘贴查寻,竟然得到了类似的千余条信息,比较有影响的网站就有非凡电子书论坛·<大戴礼记>作者》、[2]维基百科:礼记[3]国学经典·十三经·[4]中文百科在线·<礼记>目录[5]中国雅虎知识堂·大戴礼记[6]百度文库·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7]等等。为了纠正和制止互联网上的以讹传讹,笔者不得不写这篇文章。

一、刘向是“汉初人?

那条“资料”说:“汉初刘向收集的130……”这里的“汉初”显然是错误的。

众所周知,公元前206年,秦灭亡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三郡其后经过楚汉相争的四年历史,刘邦是在公元前202年才正式称帝建立汉王朝。这个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公元25年,刘秀重新建立汉王朝史称“东汉”。

汉书对身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的刘向介绍得很清楚:刘向又名刘更生字子政。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官至中垒校尉。[8]刘向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学的奠基之作。刘向也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刘向汉王朝时期的一个非常有名经学家目录学家,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散文家,一生有著作多种。《说苑》《新序》等书,杂举前代群书轶闻琐事编录而成,寓以劝戒说教之意。其中许多篇目富有小说的意味,如《齐桓公出游》《楚庄王欲伐陈》等,篇幅虽小,但叙事生动,上承《韩非子》的《内、外储说》、《说林》之体,下开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之先河。政论散文中,《极谏用外戚封事》历数前代帝王任用外戚之弊,劝汉成帝不要让王氏擅权,显示出他对刘氏政权旁移的深深关切。《谏营昌陵疏》以历朝贤君尚俭兴邦、昏君奢侈亡国的生动史事,力劝汉成帝去奢节葬,意蕴深刻,态度诚恳,说理透辟,是一篇极富教益的好文章。

刘向在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编辑方面曾作出过突出贡献。每校毕一书,他都编目记录,还为许多书写了书录,这其中有些就是很好的文学散文。如《战国策书录》,不但详细介绍了该书的编校过程、书名的由来,而且还描述了春秋战国之际的政治变化,纵横策士游说诸侯局面的形成,以及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叙事中杂有议论说理,见解深刻,语言简洁,文笔生动。

刘向的生卒年是公元77公元6年。当他出生的时候,西汉王朝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的时期。他一生活经历了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这个时期是西汉王朝的后三分之一时期。因此,只能说刘向是西汉晚期人,怎么可能是汉初的人呢!

二、《礼记》来源于“刘向收集”?

那条“资料”说:“礼记是……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这里的“刘向收集”又是错误的。

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主要内容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解释《仪礼》,阐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记载,《礼记》由戴德、戴圣编定戴德、戴圣都是西汉礼学家。邯郸成安县人。戴德,字延居,人称大戴汉宣帝时立为博士,官至信都王太傅戴圣,为戴德侄儿,人称小戴官至九江太守。他们因为编定《礼记》使儒家的礼仪论著得以传世,故《三字经》有“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的记载。后人为纪念其功绩,曾在成安县北乡义村立“大小戴故里碑”。

戴德、戴圣编定的《礼记》,确与刘向有一定的关系。据《隋书·经籍志》载:“河间献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时亦无传之者。至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向因第而叙之。……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

这里的“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证明与戴德、戴圣编定《礼记》确实有关系。但是刘向所“得一百三十篇”不是他“收集”的,因为他是奉命“校经传子诗赋”,[9]这在《汉书》、《隋书》中都有明确记载。他所“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是来源于“河间献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这是历代搜集的关于“礼”的131文献。此事在·艺文志》上也有记载。

三、戴德编《礼记》仅来源于“130吗?

那条“资料”说:“礼记是……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被称为《大戴礼记……这里的“将……130篇综合简化”也是错误的。

古代典籍中关于戴德、戴圣编《礼记》的过程是记载得很清楚的。《隋书·经籍志》载:“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向因第而叙之。而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

这里说得很清楚,“戴德删其烦重”的不仅是刘向“考校经籍”所得的那130,还有《明堂阴阳记》等四种84篇,共“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所以,只说刘向那130篇而不说其他四种书的84篇是不正确的。

即是说,戴德历代搜集的关于“礼”的这214文献综合简化,得85篇,称为《大戴礼记《礼记》的这一编辑过程是得到了历代学者的认可的。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引晋陈邵《周礼论序》中所说:“戴德删古《礼》二百四篇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只是后来由于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给《小戴礼记》做了出色的注释,使之为人广泛传习,到唐代更升列为“经”而八十五篇《大戴礼记》则少有人传抄研读了

四、追本溯源:这个错误是怎么产生的?

一条关于《礼记》来源的百多字的资料,就有三处错误,这当然是不能容忍的。那么,这个错误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互联网上追本溯源,发现这条资料的来源竟然是这样的:[10]

本目录据一九八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四库全书目录索引》录入并编排。
   《四库全书》是中外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丛书。这部巨著搜集了自我国周代以来至乾隆年间编书时为止3000余年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算,舆地,科技,医卜等方面的重要著作。

……

经部
易类 【经,传】
书类 【伏胜:今文尚书,29篇,用汉通行文字;孔壁:古文尚书,多16篇,用蝌蚪文】
诗类 ……

礼记之属【是儒学的一本经典著作,其中的文章是孔子的学生以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被称为“大戴礼”,后来他又将大戴礼简化删除,得46篇,在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被称为“小戴礼”,大戴礼后来失落了,小戴礼就是今天的礼记。礼记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
……

    不用说,这是一条错得更加离谱的关于《礼记》来源的资料,它竟然将“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都省略,而将《礼记》的编辑之功全部送给戴德了!

我认为,这条错误百出的资料就是那些网络推销“一九八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四库全书目录索引》的书商们写出来,再在互联网上以讹传统讹而造成这样的局面的。

互联网上这件“关于《礼记》来源”以讹传讹的实证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上互联网,都可以发表文字,互联网的这个特征使其它上面的知识、资料,大都没有经过有水平和责任心的编辑处理,所以,错误的东西非常多。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给我们快捷、方便的同时,不要轻易就相信乃至使用上面的资料,必须经过核对和查证,这是互联时代必须牢记的一项基本学习手段。

 

注释:

[1]国学经典·十三经·http://dict./China_Classical.html

[2]非凡电子书论坛·<大戴礼记>作者http://www./t253712/

[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