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艺集』手把手教你做扎染~

 荆歌津哥 2015-04-08




扎染工艺起源中国,史载盛唐时传入日本等国,日本将我国的扎染工艺视作国宝,至今在日本的东大寺内,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绞缬。



而在日本扎染称之为Shibori。已经成为日本最古老的靛蓝染色技术,盛行于日本江户时代早期。它是将布进行各种方式的物理防染处理,包括捆扎、缝合、折叠、扭曲、夹、压等。每一种方式都能够在布的表面创造出漂亮的视觉设计。不同的面料有不同的特性,所以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做出想要的效果。染出来的效果有各种可能。


首先,你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 一份蓝染的原料(可在淘宝购买)

· 天然材料的衣服或布料

· 容量约100升的水桶

· 橡胶手套

· 麻线

· PVC管子

· 木头长棍

· 剪刀

· 木制小夹子

· 橡皮筋

· 小木块

最好选择天然质地的布料或衣物,以棉、羊毛、丝绸或亚麻的最好,染色前需先清洗布料。这里用的是长方形的餐桌布。当然,任何形状的衣物也都是可以的。

第二步,扎花

Shibori有六种扎花方式,今天主要介绍其中的Itajime, Arashi, Kumo三种。

ITAJIME,可以染出具体的形状

首先,将布料象风琴一样折叠起来。

对折完毕后,分别在布料的上下两面放上木板或者其他的平面物(如硬纸板),用橡皮筋或绳子捆绑好,防止染料渗透织物的表面。表面物的面积越大,橡筋和绳子用的越多,染色完毕后留白的部位就会越多,反之,靛蓝的部位就越多。

ARASHI,杆状缠绕扎花

把布料围绕着塑料PVC管斜包起来,布料缠绕完毕后,用麻绳在布料一端打上死结。

接下来,把麻绳在布料表面连续缠绕6-7圈,然后把布料挤到底部,堆积起来,再把麻绳绑紧。注意:如果在挤压布料前就把麻绳绑得很紧,会很难移动布料并且难以控制染色效果。

继续缠绕、挤压和绑紧麻绳,直到所有的布料都被压紧为止。在布料的上方打结。这样染色后的布团会有很多稀疏的白色斜纹,即布料被麻绳捆绑的痕迹。

KUMO,打褶扎花。它把布料缠绕成很多段,从而产生类似蛛网的染色效果。

首先把布料层叠对折。按照平均的距离,把中间部位挤捏成点状并打结。

在另外一边做同样的尝试,形成交叉的节点。继续用橡皮绳缠绕,让它逐渐缠绕到中心。

一直缠绕到不能继续为止。用多余的皮绳把布料扎成牢固的一捆。

缠绕的时候可以灵活多变,使用夹子、回形针、装订夹、老式木夹、罐头瓶盖等。

最后,浸染

这是一种不断反复的冷加工手工艺。首先要做的是调配靛蓝染液。这次,我们在20升的桶里装入16升的热水,倒入靛蓝染料粉并不断搅拌。


然后,倒入苏打灰(即纯碱碳酸钠)和还原剂,继续正反打圈。为了让染料不被氧化,保持轻柔的打圈和遮盖是很有必要的。当染料充分混合后,需要遮盖晾放至少1个小时。当看到泡沫状的油亮面附在上层,黄亮色的液体在下层,染液就差不多调配完成了。

把之前捆扎好的布料都放进另一个装有清水的桶里。当布料吸饱水后,把水分拧干,再把布料浸透到靛蓝的染液桶里,轻柔地用染液渗透布料,同时摇匀桶里的染液。

大约5分钟后将布料拿出。布料刚拿出来的时候会呈现绿色,但在空气里暴露几分钟后,会变成深蓝色。这时,如果你小心地掰开其中一块布料,能清楚地看到有规律的空白,这就表示你成功地得到了想要的图案效果!

当所有的布料都浸染并氧化过之后,可以继续重复这个染色的过程。浸染的次数越多,织布的蓝色就会越深。记住,当布料变干的时候,靛蓝色会更深,而当它经过第一次洗涤,颜色会稍有褪色,不过,这才是植物染料的自然效果。

染色完成后,把这些布块放置晾干。建议过一夜之后再去解开它们。戴上一双新的手套,找一把剪刀,放置一桶清水,把捆成一扎的布料放在水里冲洗,小心地剪去麻绳和皮筋。

基本制作已经完成,让我们来看一看分别用Itajime, Arashi, Kumo三种扎花方法做出来的不同效果吧!

Itajime,把布料摊开后,你会看到上面网格状的图案,这是我们放在其表面的四方形木片的作用结果。

这个是用了夹子的Itajime,在四方形的四边都留下了夹子的留白痕迹。

Arashi,间隔条纹的缠绕效果。

Kumo则形成了万花筒似的绚烂图样。

把所有的布料都解开,用洗衣机清洗干净(记住用冷水,不要用洗涤剂),然后晾干,或者用烘干机的最低档烘干,熨平。这样,属于你自己的靛蓝染色就完成了~

在了解了基本的制作方法后,大家有没有跃跃欲试的想法呢!授之以渔,这里再为大家提供一些特别的案例,来激发灵感吧~


好玩嘛?动手试一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