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欢评剧中的“反调唱腔”-- 老骥伏枥

 LuXin4164 2015-04-08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品“京剧”和“评剧”等剧种,我已经发表了几篇文章。尤其是近日发表了《古今戏皆宜的“评剧”》一文后,心里总是不平静,其实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嘴里就一边不断唱着自己喜欢的评剧唱腔;唱时,眼前似乎又浮现那些熟悉的、喜爱的著名评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身影,所以写文章,特别是回忆往事的文章,往往会牵动心灵、激发情趣,倒也是乐事。

我喜欢各种评剧唱腔,其中最喜欢的,就是那评剧中的“反调唱腔”,这是受我母亲的影响,因为喜欢评剧的我母亲,就最喜欢这反调唱腔。至于为什么叫“反调”,我从来没有深究过,只是觉得好听而已。那评剧反调唱腔低沉情重、韵味醇厚、缠绵悱恻,特别是在那击鼓和撞钟儿的伴奏下,更增强了演员的演唱效果。小时候,我母亲带我观看的第一部有反调唱腔的评剧,就是评剧《小女婿》。我看时才5岁,对于剧情在意识中朦朦胧胧地似懂非懂,但是却偏偏对于那有反调唱腔的唱段儿“鸟入林,鸡上窝,黑了天”感兴趣儿。那是著名评剧演员小白玉霜扮演的剧中人物“杨香草”演唱的。当唱到“杨香草,守孤灯,我左右为难,我心里,千头万绪拿不定主见”那句时,就过门儿转为反调唱腔,我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真好听”,我母亲很高兴,说我和她一样喜欢评剧反调唱腔。从此,我对于评剧中的反调唱腔开始进入着迷的状态。

应该说明的是,在观看这出《小女婿》时,剧中人物“田喜哥”的扮演者,是著名评剧花脸唱腔演员魏荣元。所以观看第二出有反调唱腔的评剧《秦香莲》时,当我母亲告诉我剧中人物“包公”(当时称其“黑老包”)的扮演者魏荣元,就是《小女婿》中“田喜哥”的扮演者时,我怎么也不能够把舞台上那个英俊的农村小伙儿“田喜哥”,和眼前的“黑老包”联系起来,这就是演员角色的变换效果。

《秦香莲》中,小白玉霜扮演的剧中人物秦香莲的那段《琵琶词》唱段儿中的反调唱腔,更具吸引力和魅力。当唱到“他进京赶考,三年不回家转”时,便自然地转入反调唱腔“撇下了老小度饥寒”那句,我认为那是小白玉霜的千古绝唱!这段儿唱段儿,算起来至今我已经听过近200遍,真是百听不厌!遗憾的是小白玉霜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受迫害英年早逝,仅45岁就永远离开了喜爱她的广大观众!后任继承人虽称“白派”传人,但恕我直言,谁也唱不出小白玉霜演唱时那腔调韵味儿来!

应该说,从小时候开始,凡是小白玉霜主演的评剧剧目我必看。自然也就欣赏到她凡是有反调唱腔的演唱了。记得在评剧《临江驿》、《家》、《苦菜花》等剧目中,都有小白玉霜演唱的反调唱腔。我之所以写文章指出评剧演古今戏皆宜,仅就这反调唱腔来说,都是那么吸引观众。像《苦菜花》中,小白玉霜扮演的英雄母亲,被关在日本人的监狱中抱着被打得奄奄一息的幼小女儿“曼子”唱道“我的蔓子咽喉哽哽叫了一声娘,鲜血淋淋,湿透衣裳”后也转入了“反调唱腔”。小白玉霜的演唱,准确地恰到好处地渲染了剧情效果!

小白玉霜主演的评剧《杜十娘》中,也有一段儿反调唱腔,那饱含深情的演唱,激起广大观众对杜十娘的同情。

提起反调唱腔,我还喜欢那位人称“时代艺人”的著名评剧演员喜彩莲女士,她在出演的不少剧目中,也有脍炙人口的反调唱腔。如她在评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扮演的剧中人物“杨母”,即共产党地下工作负责人、剧中人物“杨晓冬”的母亲,被日本鬼子和汉奸逮捕后,在监狱中有一大段儿唱词,其中就有反调唱腔,记得是:“晓冬儿,怎知我被捕遭难……”

评剧中的反调唱腔,也是男女演员皆宜。我听过多遍的有反调唱腔的评剧剧目还有《硃痕记》中,由魏荣元扮演的剧中人物“朱春登”演唱的“望坟台”(著名评剧演员马泰也扮演过这个角色,改革开放后演出这出戏时,由评剧演员傅嘉祥扮演朱春登)。这段唱段儿我不仅喜欢听,而且也会一字不拉地唱下来。比较起来,我最喜欢听魏荣元演唱的这段儿唱,可惜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病逝了。

说凡是有反调唱腔的评剧我必看,自然也喜欢其他演员演唱的反调唱腔。我还喜欢著名评剧演员、评剧“新派”的创始人新凤霞在《祥林嫂》中的反调唱腔;著名评剧小生演员张德福在评剧《三里湾》、《杨乃武与小白菜》里演唱的反调唱腔;著名评剧演员马泰在评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演唱的反调唱腔;著名评剧演员李忆兰在《张羽煮海》、《无双传》中演唱的反调唱腔,等等。这些反调唱腔出自不同演员之口,各具特色,各有不同风格韵味儿。

我亲身感受到,喜欢评剧中反调唱腔的人不少,而且有些老人还会演唱不少我没看过的评剧中的带有反调的唱段儿。退休后的一天,我到“大观园”去玩儿,看到这公园里有不少人唱评剧。其中一位60多岁的妇女唱的是解放初由新凤霞主演的评剧《艺海深仇》。这出评剧好像自我五岁后,似乎没有再演过,所以我没看过。这位妇女所唱的带有反调的唱段儿,我小时候曾听我母亲唱过,印象很深。想不到50多年后,能在这公园里再次听到有人演唱这唱段儿。当我走近前听那位妇女唱完后,对她说:“老大姐,您唱的这出《艺海深仇》,可有些年头儿没听过啦,还真有新凤霞的韵味儿!”这位妇女听了非常高兴,她说:“看来您是懂行儿的,我就这么天天唱,还真没有几个人知道这出戏。”当我们谈到反调唱腔时,感受相同,她高兴地又唱了一段儿评剧《祥林嫂》中带反调的唱段儿,那也是新凤霞主演的戏,看来这位妇女是喜欢新凤霞的戏。

一种戏剧的唱腔,应该是一种文化艺术风格的体现,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极“左”思潮盛行时,一些“形左”的人士,疯狂地随意扣帽子、打棍子害人!就连有唱戏爱好的人都不放过。上述提到的评剧《硃痕记》中人物“朱春登”的反调唱段儿,唱词是:“望坟台,望不见慈母的面。哭一声去世的娘,再不能够团圆。儿的父早年丧蒙母教养,教子有方如孟母一般……”我们胡同里一个中年男子喜欢唱这段儿唱,他是个工人,下班后在自己屋子里经常哼唱,要是在炎热夏季的晚上,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他更要开唱。实话实说,这个男子唱这段儿评剧,还真有那么点儿评剧著名演员魏荣元演唱的韵味儿,所以喜欢听他唱的人不少。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初期,当山东曲阜的孔庙被捣毁的消息传来后,那“孟子”自然也是在被打倒人物行列了。一位邻居抓住那位男子唱评剧《硃痕记》中那句“教子有方如孟母一般”的唱句,竟丧心病狂地非咬定这个男子这样唱是宣扬“反动封建头子”孟子的母亲的封建教育流毒,为封建思想鸣锣开道,是封建社会的孝子贤孙等。为此,这个唱戏的男子不仅受到一些“造反派”的批判,而且一个二愣子“造反派”战士还抽了这个男子两个大嘴巴!您说,人家唱戏招谁惹谁啦?虽然他是个工人,但是被批判为丧失阶级立场。

更荒唐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一些根本平时不看或不喜欢评剧的人,确切说是那些“老左”,却是批判和摧毁评剧艺术的急先锋,他们不仅野蛮地残害那些著名评剧艺术家,而且那驴唇不对马嘴地强加给评剧艺术的罪名儿,真是荒唐之极!对于这评剧的反调唱腔,竟有人说什么这“反调”就是和无产阶级文艺路线唱“反调”;这“反调”就是“反革命论调”等,这都是哪儿和哪儿呀?!在“文化大革命”中,之前的那些评剧剧目也都停演了!

改革开放之后,虽然评剧艺术又在舞台绽放,但是我还真是很少听到有“反调儿”唱腔了,虽然新一代演员也有不少佼佼者,但是听他们唱时,总是提不起兴趣!所以我有很多年没有看评剧演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