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铁涛: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辨证论治

 负鹏载舟 2015-04-08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没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名,但本病常见的症状为胃部疼痛,故可概括于胃痛证中。胃痛或称胃脘痛,文献亦有称心痛或心气痛。心痛与胃痛不同,但临床上心绞痛与胃痛的确有时容易混淆(心绞痛易误诊为胃痛),心绞痛《内经》名为真心痛,有些文献因《内经》有“胃脘当心而痛”一语,便心与胃痛并论。但明清两代已十分强调心痛和胃痛的鉴别了。如明代《证治准绳》:“或问丹溪言心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腑)其病形不同,因胃脘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清代的有关著作论述更为详明。今天看来,不仅心痛与胃痛应予以鉴别,而且应该和西医的辨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 -


(一)病因病机 -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因病机,据个人的体会,本病的成因较为复杂,多因几种因素的反复作用而成。于诸种因素之中,较为重要的有三大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体质因素。三者之中又以体质因素为关键性的因素。体质因素即脾胃虚。金代李东垣的内因脾胃为主论,对本病的防治的确有指导意义。 -


从脏腑的关系来看,病生于胃,受侮于肝,关键在脾。脾气虚常为本病的重要一环。 -


(二)分型与治疗 -


1. 肝胃不和 -


主症:胃脘疼痛拒按,痛连于胁或胁背,易怒,口苦口干,嗳气或反酸,甚或吐血、便血、舌质如常,或偏红,尖边红,或有红点,舌苔薄白,脉弦。 -


治疗:宜疏肝和胃,方用四逆散加云苓、白术、大枣。四逆散用以疏肝,云苓、白术、大枣用以和胃,使肝得条达,胃气安和,疼痛自止。若胃胀嗳气可加砂仁或佛手之属;反酸可加煅瓦楞、海螵蛸或左金丸之属。肝郁易化火,切忌过用辛燥止痛药,否则伤津耗气,反而不愈。肝郁减轻之后,宜用四君子汤加柴胡、白芍,健脾和肝,以作善后,最好能服药12个月,以巩固疗效。 -


若胃部攻刺痛,胁痛易怒,脉沉弦有力,偏肝郁甚者,宜柴胡疏肝汤或四逆散合左金丸。前方适用于肝郁偏寒,后方适用于肝郁偏热。若肝郁减轻,痛已缓和,则宜疏肝健脾,用四君子汤加首乌、柴胡、白芍、乌豆衣之属以善后。 -


若兼见心烦口苦,口干喜饮,舌质红,舌苔白黄,脉弦数是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所致。宜三黄泻心汤加川楝子、元胡索郁金之属,以清热疏肝,和胃止痛。热减后宜调理脾胃与疏肝若热盛迫血而吐血,宜清胃热与止血。方用三黄泻心汤加侧柏叶、生地、白及、阿胶、田三七,三黄泻心汤以清泄胃热,侧柏叶、生地、白及、阿胶、田三七以凉血、止血。 -


2. 脾胃虚寒 -


主症:胃脘隐隐作痛,空腹痛增,得食痛减,喜按喜暖,食后腹胀,时或泛吐清水、酸水、胃纳较差,神疲怠倦,四肢乏力,手足欠温,便溏或大便潜血,舌质淡嫩,胖或有齿印,苔白润或浊腻,脉虚或缓或迟。 -


治疗:宜健脾温中,方用黄芪建中汤。方中黄芪补气行气,小建中汤温运脾阳。若偏寒则痛增痛剧,四肢不温,宜附桂理中汤,或再加高良姜。若寒减痛轻,可继用黄芪建中汤或香砂六君子汤以善后。 -


若脾胃虚寒而见呕吐清水冷涎,胃部有水声,舌苔厚腻者,是胃中停饮,宜温中化痰,方用平胃散加桂枝、云苓、法半夏。 -


3. 脾虚肝郁兼瘀 -


主症:胃脘时痛,或痛连于背,过饥过饱痛增,或吐酸,口曹杂,或大便黑,舌质嫩,有齿印或暗滞或淡或有瘀斑、瘀点,或唇黯齿根黯黑,脉弦细或虚大或兼涩象。 -


本证若肝郁甚则痛增加,或痛连于胁。脾虚不统血,则大便潜血或便血。再加肝郁甚气血逆乱,而至吐血,这种吐血,其势较缓,脉不太数,舌不红,苔不黄,而脉虚,舌嫩是其特点。 -


治疗:健脾去瘀或兼舒肝。用四君子汤加黄芪、红花、桃仁、柴胡、白芍、海螵蛸之属。大便潜血,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侧柏叶、阿胶、白及、血余炭之属。兼便血宜用四君子汤合黄土汤。 -


4. 胃阴亏损 -


主症:胃脘痛,或胃部有灼热感,口干欲饮,干呕,或食后胃胀,便秘,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甚则舌光无苔,脉细数或弱。 -


治疗:宜益胃养阴,方用麦门冬汤加减(麦冬、党参、沙参、石斛、玉竹、云苓、甘草、乌梅)。若胃阴亏而两手脉虚大者,宜加吉林参以大补元气。 -


(三)体会 -


本病虽成因多种,但必因脾胃元气受损至不能自复而后成病,常常是慢性而反复发作,故不能满足于症状的缓解而中止治疗。既然脾胃气虚为本病之根本,因此不管原属何证型,最后均需健脾益气或健脾益气再加养胃阴,巩固治疗24个月,乃可停药。脾主肌肉四肢,欲脾胃常健运者,必须坚持体育锻炼,药物治疗终非长久之计,故用药的同时,应衡量体质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特别是疾病基本治愈之时,坚持锻炼是达到根治的重要措施,不可因病愈而懒于锻炼。 -


西医治疗本病重视制酸,个人认为,制酸并不能根治本病,但在调理脾胃药中加入一些制酸之剂,使标本兼顾,亦是良策。如配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13次,对制酸止痛有一定的疗效,但制作必须注意研成极细末,否则反而不美。 -


止痛药亦是治标,止痛药多辛燥,久用则耗气伤津,有损脾胃,不可不知。 -


笔者不成熟的意见认为:舒肝与健脾有调节神经与肠胃功能的作用,故常以下方为基本方: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15克(或煅瓦楞子),甘草5克。随证加减。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