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明明白白“借”与“贷”

 伟天英 2015-04-08


借与贷,是复式会计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下的两个记账符号,分别表示会计要素的金额,不同方向的变动。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是会计核算的三个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表明会计核算主体在某一时点,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及与其对等的所有权。

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或事项,反映在会计核算上,总会引起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的变动。一般而言,从经济实质上看,借记与贷记资产类科目,表示其金额的增与减;与之相反,借记与贷记负债、权益类科目,表示其金额的减少和增加,具体如下图:

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实务中,借和贷也许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统一用“增加”或“减少”来单一地解释借与贷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会令人困惑,如果强调“结转”的概念(如上图),将主体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处理与会计技术处理区分开来,借与贷将变得更明朗。

比如,收入和费用,按照会计准则的定义,其发生就代表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和减少,实际就相当于所有者权益贷方与借方的一个特殊命名及细分,用以解释所的者权益变动的原因和构成。收入与费用类经济业务发生(包括调整与冲销)时,贷记收入(权益),借记费用(权益),仅在期末需要结转时,才在对方科目,将科目当期的发生额合计转入(借收入,贷费用,结转而非发生)另一个权益类科目-本年利润,本年利润贷方与借方分别转入各收入类科目及费用类科目的当期发生额,其贷方余额就是本年形成的利润(权益的净变动额)。

复式会计系统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与随后的账面层次的会计技术处理,都要用使用借记或贷记。当发生额与技术处理需要结转的数据,不加区分地记入某科目的同一方向,虽然并不破坏会计科目整体余额的平衡关系,但会给后期的报表处理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将一笔需要冲销的费用,记入了费用类科目的贷方,报表系统取数,仅会关注其借方的发生额,而忽略此笔冲销业务,得出不正确的结果。一个处理账务层面会计事务的员工,应当全面理解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及数据需求,或会计主管人员对会计业务发生或处理所遵循的借贷规则,应做出明确的规范。

在目前会计核算体系下,会计核心要素只有三个,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损益类科目只是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为反映各期间权益的双向变动而设立的一些“中间”类科目,并没有脱离“权益”的实质。这样理解,容易厘清在涉及损益类科目的业务处理中,借方与贷方操作的正确性。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个相对特殊的权益类科目,用来记录对以前年度损益发生影响的会计事项,借记或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代表了对以前年度损益的调减或调增。考虑到该科目的发生额后续将结转到“利润分配”科目的贷方,建议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方记录发生额,而无论是调增或调减(负数)。

整个会计科目体系的规划与架构,要从会计信息需求出发。会计科目级次,决定了我们能从账务系统中所能了解到的信息的详略程度,而数据记录及处理过程中,借与贷的使用,则会决定一个归集点的数值是否准确、清晰,体现了一个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本文系财务第一教室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刁子晏;来源公众号:财务第一教室(ID:cfoclas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