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高考阅卷作文分析(打印)

 昵称21189171 2015-04-09
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件事儿,绝望极了, 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根据平时教学的作文训练情况与此次阅卷时遇到的具体问题, 本文将以下从四个方面说说 这则材料和这次作文。 一、审题立意 本则材料看似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善心善行、感恩、职责、防患于 未然,或者从小与大的关系入手,这些方面都有话可说。但细加分析,这则材料玄机暗藏,而 考生实际答卷情况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大多数学生基本都找到了可入手的角度, 但多是泛泛之 论,难有新思路、新角度、新材料,也难以写得深入透彻。所以说,今年的这则材料对学生知 识(精神、素养)的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只有对所谈论对象(比如爱、责任等话题) 有深入透彻的认识与思考,才能准确地抓住材料真正的意图,谈出新意,写出深度。 1、从关键句和关键词入手 材料有一个很明显的关键句子: “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通读材料,还能找到这样三 个关键词:顺手、小事、救了他们(救人、助人) 。由此很容易得出一个概括:顺手做一件小 事就可以救人一命。 遗憾的是,很多考生都只从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关键词展开思路,而不是综合考虑。比如, 很多考生以“顺手的小事”为题目,但将“顺手”理解为随便、随意、不经意,甚至是大意、 意外、偶然、巧合;材料中的“小事”意指小的善意或善行,但考生们往往不能结合第三个关 键词“救人/助人”而将其理解为细节、细心,从而有很多写“细节决定成败”的文章。或能 结合第三个关键词,看到做“小事”的“大”的结果而以“小事不小”为文题,但内容却是: 积少成多、基础的重要性、众成拾柴火焰高(团结) ,终于偏离甚至脱离题意。 2、从材料故事人物关系入手 ★修船工(主要人物) ①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举手之劳乃大善之始/小事关乎大德 ③常存善念 ④让行善(做好事/助人)成为习惯(自然)之事 以上是切合题意的立意。 ⑤职业道德(符合题意) ★船主(次要人物) ①知恩图报 ②防患于未然 (符合题意) ③责任心
1

★综合 ①多做有益事,常怀感恩心 ②让美德成为社会风气(能顺手助人,能知恩图报) ③付出与回报(必与行善助人相关) ④你的小举动往往成为影响他人的大事情(很多考生简单概括为“细节决定成败” ) 从实际答题情况来看, 切合材料的立意非常有限, 相当数量的考生抓偏了题目。 由此看来, 我们的作文教学首要问题仍是审题立意,而训练的关键不是多见材料,多写作文,而是在拿到 材料是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与讨论时间,努力使学生对每则材料有深入透彻的自主分析。 二、材料内容 在基本把握材料, 确定恰当立意之后, 考场作文能不能取得较高得分的关键因素就是材料 与内容了。更多的时候,一篇考场作文是否给人新颖不群之感,也取决于材料内容。 不论平时作文练习还是考场作文,其实我们都有一个潜在的前提:应试。这样一来,作文 材料内容就有了些一般的模式。 (一)关于原材料 对于原材料,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照搬,二是拓展或扩写,而这两种可以说都是败 笔, 是比较蠢笨的方法。 第三种是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原材料、 特别是开关破题、 中间过渡点题、 结尾扣题。这是聪明的作法,比如有考生这样开头“修船工在刷油漆时顺手补了船上的小洞, 却救了一船人的性命,可见小善之事彰显大德。 ”还有考生在中间这样过渡“在关键时刻能挺 身而出并非源于英雄们的勇气, 而是他们平时都心存善念, 并将行善助人之事化一件件平凡细 小的顺手之事。 ” (二)学生平时积累的材料 1、典型人物和典型故 ★典型人物之“感动中国系列” : 郭明义、吴菊萍、张丽莉、吴斌、沈星??这些人物与其故事和本次材料内容在善良、爱 心、奉献等方面是比较适合的,可以用来论证“常存善念” 、或“职业道德” ,但考生们往往不 能恰当地运用,用他们来论证“平凡小事就是大德” 。他们为助他人做了普通人难以做到手付 出,甚至是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考生为了扣自己的题目与立意,说他们做“平凡小事”是“不 经意的举手之劳” 。 ★典型人物之我国历代古人: 李白、杜甫、司马迁、陶渊明、历代君主、各国诸侯??此次材料显然不太适合麻烦这些 古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考生生拉硬拽。 ★典型人物之中外名人: 牛顿、霍金、丘吉尔、乔布斯、袁隆平、谢希德、杨幂、董卿、刘伟??考生们用这些名 人来说明“细节的重要性” 。比如“刘伟细心地发现他还可以用脚弹钢琴” ,让人哭笑不得。 2、典型故事 学生一旦发现有一个故事可以很好的故事可以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就会肆无忌惮的发挥。 比如写“细节决定成败”的考生大多都用到了“应聘”的故事:应聘时细心地捡起地上的纸、 图钉、香蕉皮、笔??扶起拖把、笤帚??各类物品,连捡带扶用了个遍; “粗心的国王”的 故事:只钉了三只马掌便出征,结果兵败亡国;还有“最近一片树叶”的故事?? 甚至有考生直接搬电视电影故事来论证观点, 语言又罗嗦, 结果最变成一篇不怎么样的剧 情介绍。 种种情况都说明了我们学生在素材积累方面的匮乏,还有材料运用的呆板缺乏灵活变通。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需要更重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和质的提高, 而不是单纯看写作练习 的数量。个人觉得师生共同阅读共同欣赏(读共一篇文章,交流讨论;读不同的文章,交流分 享。 ) ,让学生以周记形式写个人阅读体会等都是比较实际的方法。
2

三、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作文阅卷中,阅卷人首先重视的也是题目。因此一个好的题目往往 能为文章加分不少,而一个糟糕的题目很可能坏事儿。 本次作文较好的题目有: 《芥子纳须弥》 、 《乐善助人》 、 《小善成就大德》 、 《勿以善小而不 为》 、 《让爱成为习惯》 、 《行动在低处,灵魂在高处》 、 《船到江心补漏迟》 、 《不一定感天动地》 、 《滴水藏海》 、 《静静的给予》 、 《点亮心烛》 、 《爱在心中》 、 《积善成德》??阅卷人能从题目本 身看出文章是否很好的把握了材料的意图。 还有一些题目,或是用心设计或是随意而加,总之是搞砸了。比如: 《举手之捞》 、 《不经 易的美》 、 《好人终就有好报》 、 《勿要“勿以善小而不为” 》 、 《顺手不而矣》 、 《小举动,道德大》 、 《细节挽救成功》 、 《独善其身》 、 《从善如流》 、 《让我们与帮助之风同行》 、 《小处不可大便》 、 《请我叫你一声妈》 、 《人生中的小生活》 、 《雨伞下的阳光》 、 《良德的魅力》 、 《若之便就人之福》 、 《顺手“牵羊” 》??先不说题目能不能体现文章立意,成为文眼,单单是其中的错别字、有 语病的表达或故作深沉而不知所谓就给阅卷人留下了糟糕的印象: 题目就这样, 正文还能写成 什么样?而且这也不是不负责任的武断, 而是经验的判断。 因为能不能为自己的文章起一个恰 当的题目正能说明其本人的语文水平。 更有写完文章而不加题目的情况。 四、开头、过渡与结尾 人们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概括一篇好文章, “猪肚”是指文章内容充实,而“凤 头”和“豹尾”则是就文章的整体结构而言。而考场作文的开头、过渡、结尾在阅卷人那里则 意味着破题、深化、点题。而这三处正代表着整篇文章的结构思路,因此是重要的得分标准。 考场作文的开头最忌故弄玄虚,不知所云,而宜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比如最为考生喜欢 的优美的排比句, 恰恰是最令阅卷人头疼的。 例如有考生这样写: 善良, 他像一轮皎洁的月光, 照亮了黑暗中游子的孤独;善良,他像百合花一样,开出属于大家的花朵,必竟他看起来美丽 善良;善良,他像一瓶矿泉水,爽凉了沙漠中疲倦的探险者。 文中过渡尤其能体现考生思路是否清晰。好的过渡能使文章更有层次、更有深度,而坏的 过渡不但达不到效果, 反而会将文章引入困境。 比如一篇 《顺手的小事》 的文章中间这样过渡: 小事成就大多,多一份坚持,多一份成功。文章在后半部分开始写“坚持才能成功” 。题为《不 求回报的付出》的文章这样过渡:我想做一个雷锋一样的好人,虽然我没有他伟大,没有他的 胸襟,可是我却有自己的信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信仰,那么他如何在这个地球生存?很自然 的,后 400 字都在说信仰。 大多数考生都有在结尾点题的意识,问题主要在语言表达上。 我们不防看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文章题为《柳荫成画》 。 古人云: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为人处事不一定要有目的,不一定要计报酬,做好事无需特 意。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助他人。 (开头) 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伟人。 (过渡) 扶起摔倒的老人,不过举手之劳,怎么摆上议桌成为社会的重大议题,困扰国民?是什么 让利益污染了道德?放心灵一条生路吧,让助人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成为风尚。 你无心插柳,柳荫成画! (结尾) 而我们平时的写作练习,像题目、开头、过渡、结尾,都是可以加以训练和培养的地方。 总的来说,对于好的考场作文,我有这样的体会:可以没有深刻的思想,但一定要有真挚 的感情;可以没有精巧的设计,但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可以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一定要有流 畅的表达。

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