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只要美就行

 剪刀土豆汇 2015-04-09

作者:余继聪    剪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2491501008uht.html

余继聪,1971年6月生于云南楚雄;199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经获得“老舍散文奖”、云南省第八届“边疆文学奖”。曾经在《青年文摘》红版发文2次,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民族文学》月刊发文5次,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华散文》月刊发文8次,在河南省《散文选刊》发文6次,在《北京文学》《读者》等发文数百万字。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选编出版的“21世纪年度散文选”《2004散文》《2005散文》《2006散文》,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摘读者评选精华本——每一次感动都值得回味》,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中国散文随笔精选(专家年选)》等三十多个选本。

几十年来,作家们提出了若干理论,扯起了若干大旗,我看都有标新立异的意思。

其实,新只是个相对而言的说法,说新的不一定新,不标榜新的不一定不新。韩愈、柳宗元、老舍的散文很多也新。

新只是个相对而言的说法,说新的不一定新,韩愈、柳宗元、老舍的散文很多也新,起码在当时很新,但是他们并没有标榜自己新,人家旧。新散文、大散文、文化散文都只是个说法,努力方向,想法是好的,但是不可以因为自己的标榜新,就认为自己有多好,人家有多落后,甚至要不得,应该退出文学领域,让他某一家一派独领风骚。文学的繁荣正在于多种多样,百花齐放。

我不敢否定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行走散文,也不否定贾平凹的大散文、美文、大美文。但是我知道,他们说的这些东西并不是他们的什么新发明。

难道古代就没有大散文,就没有文化散文,行走散文、学者散文?苏轼的《赤壁赋》不是大散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不算美文么?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难道不算文化散文、学者散文么?

什么散文原生态,什么新散文?好象数千年的中国古典散文就不新,就不原生态一样。好象周作人散文,梁实秋散文,老舍的散文,冰心的散文,沈从文的散文,季羡林的散文就不新,就不原生态一样。我不迷信余秋雨,也不迷信贾平凹,更不迷信其他人。

但是,我从他们的文章中获得了享受,正如我从法国散文,俄罗斯散文,中国古典散文,中国现代散文中获得了享受一样。

不要总玩弄新词语,不要否定古人,否定别人,博采众家所长,才能写出好文章。

好好读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里面常读常新的东西很多,倒是现在泛滥的一些自以为不得了的散文,自以为开一代散文新风的散文,除了花里胡哨的忸怩作态以外,我看不出比古典散文新到哪里去。

只要读起来感觉美丽,觉得是享受就行了,管他什么大散文、文化散文、行走散文、亲情散文、爱情散文、乡土散文、城市散文、原生态散文、新散文、小女人散文、军旅散文、西部散文、东部散文、学者散文、历史散文……不用理这些理论。我从来不关注自己写的文章属于哪家哪派,只要我自己读着觉得还有点美,还有些读者喜欢,我就坚持写。读者的喜欢是散文的生命力所在,读者读着只去感受它的美丽,不会考虑这篇散文是什么散文。我想大多数作者都像我——普通小百姓而已,才没有时间管它是什么流派的文章,只要读着觉得美丽,好比是吃了一口好菜,喝了一盏好茶好酒,听了一曲好乐好歌,就觉得值得读,就继续读。

别管他们如何标新立异,撤什么大旗,只要写着觉得美丽,读着美丽就行了。所以我只主张写美文。“美丽”这个标准好说,好感觉,举凡贩夫走卒、工人农民、学生干部、市民村民,只要识字的,应该都能感觉出大多数文章究竟美丽不美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