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得一的学问?

 德道传媒 2015-04-09

得一的学问?  -《道德经》第39章深度解析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1、2、3、4、5、6、7、8、9、0?

这10个数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最大是0,最小也是0.?

0这个数字,单独看,没有意义,添加到其他数字后面,它就让那个数字变成了最大。?

10,20,...90。?

这就是老子说的“故,致数,与无与”的道理。这个也是“一”的道理。?

(故,致数,与无与 = 就数字而言,最大的数字,就是最少的那个)?

 

《道德经》第39章,老子讲“一”的道理,什么是“一”??

有高又有低,有贵又有賎,这就是“一”。?

一,就是动态的平衡,就是孔子说的“中庸”。

伸+缩 =“一”?

涨+跌 =“一”?

来+去 =“一”?

高+低=“一”?

阴+阳=“一”?

正+负=“一”?

公+母=“一”?

男+女=“一”?

进+出=“一”?

收+放=“一”?

奇+正=“一”?

前+后=“一”?

这种“一”的现象、“一”的概念到处都是,存在于一切之中。?

所以,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得一以正天下。”?

“其致之也”。所有得以存在的一切里面都有“一”。

是啊,如果老天光出太阳不下雨,光下雨不出太阳,只有白天没有夜晚,只有夜晚没有白天,只有夏天没有冬天,这老天还让不让人活了啊?

没有伸缩的这种“一”,稻谷的营养就输送不到植物的每个细胞,没有一缩一放的这种“一”,血液就无法输送,就要死人。

没有阴阳的来回变化,地球也要报废,一切都毁掉了。

 

所以,老子提醒说,如果地位很高的人,你要再做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就失去了“一”了,“将恐蹶”,就像骑在马?上,本来跑的飞快,马再受惊,就要把你撩下来。摔下来很惨的。??

 

懂了“一”的概念,就明白了,任何事情,任何事物,无论是做人、还是搞科学研究、做事,都要讲求一个“得一”的问题。

 

古时候的候王,把自己叫“孤”、“寡”、“不谷”(谷,是虚怀若谷的谷),

老子就说,光是嘴上说说,可不行啊,要实际行动才行,你的位置最高,更要做抓好最底下百姓的工作啊。不要本末倒置啊。(候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賎之本与?非也。)?

 

普通人,也是这样,你要想真的变得尊贵,就得修炼自己的朴实。

要想像玉石那么尊贵可爱,那么“禄禄若玉”,就得像石头那么朴实平凡,就得“珞珞若石”。?

 

正因为“万物得一以生”,就不难解释,那些被揪出来的坏蛋是怎么坏掉的、那些想出名想疯了的人搞稀奇古怪的事情了。

例子很多,大家可以自由联想,不举例了。?

 

以上部分理解了,就明白《道德经》第39章说的是什么了。??

 

为便于大家温习,粘贴如下:?

(39)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

谓天毋已清,将恐裂;

谓地毋已宁,将恐废;

谓神毋已灵,将恐歇;

谓谷毋已盈,将恐竭;

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

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必贵,而以贱为本。

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此其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