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25)葬坟略考新葬坟用地立“阴契”

 wsy3347 2015-04-09
    殡葬也叫丧葬,礼仪是善待亡故父母躯体和灵魂,使其入土为安的一系列仪式。从汉代开始完备,经历唐至如今,历朝历代生生不息,它的核心就是“孝”, 包括送终、初终、报丧、成服、吊唁、接三、出殡(含大殓)、下葬、居丧和祭扫10个礼仪,场面隆重、肃穆。
重视孝道殡葬礼仪,善待已逝父母,就是尽孝道的集中体现。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尽忠孝道是
中国人的根性,孝道使人的心灵和情志得到确实的勖慰。培养一个人的爱心,要从培养他爱自己的亲人开始,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道德,也是培养和树立其他一切道德的基础。孝是仁的本源和基础,孝的标准就是“敬”和“尽礼”,以报还父母的生、养、育之恩情。在中华文化中以不遵从殡葬孝道礼仪,敷衍了事犯礼仪大忌,没有做到“敬”和“尽礼”,是不孝和不仁,更是不忠和不义瑕疵德行的体现,耻于为人子之道,愧于存乎人类。
佛语有云:死即生,生即死。意思是有生的一天即有死的一天,死意味着新的生命再次轮回。当我们出生时父母尽己所能为子女选择一家最好的医院、最好的
医生为我们接生,期望我们很顺利、很健康的来到人世间,享受快乐和幸福;当父母去世时我们也应该尽己所能为父母选择一家最好的专业公司、最好的礼仪师善待父母的躯体和灵魂,使其入土为安,使父母的灵魂得到确实的安息,让亡故父母有尊严的迈入另一个世界,这样也最终庇佑和福泽子孙。
2008年我国将清明节提升到法定节日地位,表明国家重视传统孝道文化,致力弘扬孝道精神。恪守孝道文化,善待已逝之人,是中国人慎终追远、尊祖敬宗的传统美德。父母亡故后子女不能好好善待和敬孝,似若无其事一般,不遵循殡葬10个礼仪操办后事,祭送父母,那么可想而知当他们的父母在世时子女们也是不孝子孙,如果这样,清明节上香祭祖还有必要吗?如果他们真上香祭拜了,只能认定这些子孙虚伪和无耻到了极点。
纵观天下,凡不敬重、不善待亡故父母者,亲戚、朋友、同事、领导、战友、生意伙伴等都与其保持疏远关系,甚至断绝往来,一生遭受世人的白眼和唾骂,因为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就是一个没有中国人根性的人,不可能真心的对待其他人,事业和仕途注定最终一败涂地;相反,做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敬重、善待亡故父母者,会得到周边所有人的认可和赞美,他们乐意与其交往、帮助并提拔他,事业会顺顺利利、一帆风顺,仕途会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其中也有无形力量的作用。
让人心痛的是,现在有大部分人期望遵循传统殡葬礼仪祭送和善待亡故父母的躯体和灵魂,尽忠自己的孝道,但苦于不懂,无法实现愿望,把所有希望寄托于家族老者身上,但可惜他们中多数对于殡葬礼仪只懂表皮一二,知其果而不知其因,含糊其词,以讹传讹,更甚者有些老者为维护长者身份却不懂装懂,说的话模棱两可,让你去猜。比如:为什么亡故父母停留在家中时头必须朝北,脚朝南,到了墓地时灵柩或骨灰盒安放又必须成座北朝南之势;为什么家中还有祖辈时亡故父母不能移入正厅;为什么寿衣不能有扣子,只能用带子;为什么寿鞋脚底要有
七星,寿帽要有红布疙瘩;什么叫遵礼成服,接三是什么,怎样进行等等最基本忌讳问题,家族老者中能全部答出来者寥寥无几,能够全部答对的应该是万分之零点几,就是一些号称专业殡葬服务机构也不明白,他们只重形式,殡葬礼仪忌讳事项根本不懂,不信你就试试。再试想一下,时光飞梭,以后的下辈成为老者百年归世后,又有谁能担当重任,有礼有节的祭送他!到那时,还有多少人懂孝道,行孝道!
我司欢迎社会所有想尽孝道、有孝心人士的关于孝道殡葬礼仪细节的探讨,如果你参与探讨,证明你还有中国人的根性,懂得孝敬父母,用心关心社会,我司也愿意接受你们的指导和建议。
孝道殡葬礼制10个部分是基本礼仪,现简述如下,实际遵循孝道时可参合当地习俗进行相应融合和调整。能够基本懂得这10个礼仪的专业人士才算勉强合格,经营殡葬礼仪服务必须要懂风水、命理学和奇门遁学,否则,只能算是跑龙套的形式派,就连犯大忌了都可能不知道。
? 送终
当人的生命垂危之时,其亲属要守护在身边,直到去世,这种习俗就称为“送终”。人在弥留之际,儿孙及亲人都必须在床侧守侯,要保持安静,不能喧哗,更不能哭泣,目送其去世。为老人送终以子女到齐为“福气好”。
在临终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她)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放置时一定要头朝外,脚朝里。如果死者之上还有长辈,则死时不移入正厅。
在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后,家人要先为其擦身、修剪胡须和指甲、理顺头发,擦洗死者身体可由长子完成。为逝者更衣,即穿寿衣。寿衣对面料、件数、颜色、是否带扣、帽子、寿鞋及寿品等细节有特定讲究。
? 初终
初终包括停尸、举哀、含敛和灵堂布置两方面内容。停尸即逝者在家中停留,注意摆放方位;灵堂布置注意灵台的摆放位置及其上的灵牌、香坛、蜡烛、引路灯的位置及颜色要求。
? 报丧
亡者逝世后家人要尽快地向亲友通报死讯,为报丧。按照旧规矩,以响火炮表示报丧,或门前有白色纸旗。同时,如有庙宇的情况下,需要到各庙宇上香烧纸,告之各路神灵,希望惠待死者。
? 成服
亲属需要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穿戴不同的丧服,叫成服。在报丧的同时,家中眷属便要遵制成服。说到成服,即说到五服制度。“遵礼成服”分为五等,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在重亲情、重血缘关系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亲情及血缘与成服的对应关系不能有失伦理,即何亲必须服何服。养父母与血缘父母同重。成服与接三在殡葬孝道文化中尤为重要。
成服礼仪中切勿要分清直系直亲、直系旁亲、旁系旁亲三个层次五服与死者亲疏关系并“遵礼成服”,不要出现张冠李戴,亲者不亲;同时还要注意五服中各辈分与戴孝颜色的对应关系。
? 吊唁
吊唁,指接到丧报的亲友要尽快前往死者家中吊唁。吊唁者行“一跪三叩”之礼,也有三跪九叩首的,孝子再以跪拜礼答之。在重殡葬,重人情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吊唁活动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若闻亲友有丧而不前往吊唁者,多伤及感情。
? 接三
人死三天,谓之初祭。习俗以为亡人三朝必在望乡台上瞻望家中,所以三朝要祭祀亡人。希望亡人尚食,送些物品供亡人在阴间享用,所以称“接三”,也是佛接引的意思。接三是丧礼中的大典,仪式场面隆重,老
北京的丧事中,最重接三。接三的时间、方位、灵台布置、供品种类、焚烧纸钱的张数、仪式、言语等都要遵循严格的规矩。
? 出殡(含大殓)
出殡:“殡”字从“宾”字,预示死者已从主人变为客人,将不能久留家中,旧指将灵柩送至安葬或停放处的丧礼,现指将灵棺运送殡仪馆火化至骨灰运回(含大殓)准备下葬前的一系列礼仪,包括大殓、灵台位置、引魂幡及丧碗预留等内容。
接三后即可将灵棺抬上灵车,接着就是准备出发,需要注意礼车的数量、排列、装饰、鞭车人鞭分离;路线安排切勿犯大忌;放鞭讲究;如何抛纸。
大殓体现出的孝道主要意义是祭送逝者脚踏七星,尊请八仙护送逝者至西方安享富贵,七星板和绣有八仙过海图案的黄绫子绢必不可少。当仙客接过骨灰盒后将其安放在灵柩中心位置并用寿卷或寿糕尽量固定,骨灰盒正面对棺尾,背面对棺头。
以上工作准备完后就可以封棺。封棺后要经过以下仪式:
1、行“四钉”之礼;2、爬棺仪式;3、拜谢仙客;4、追悼;5、摔丧起棺。
? 下葬
葬礼此时进入最后一项程序,下葬。墓地勘察与定向根据堪舆学确定为好;下葬的时辰根据死者命理学用神及喜忌推算,下葬时如果送葬之人出生时辰与此相同时,以转身背对为好。
下葬为关键礼仪,至少清楚以下几点:
1、墓地大小与深浅;2、下葬时间;3、灵柩是否位于墓坑的中心位置;4、如何暖炕;5、聚合生气方法;6、棺头与棺尾安放的基本方向;7、下葬完毕后如何驱除邪气。
? 居丧
为父母或祖父母服丧,称为居丧。居丧的基础是孝道和感情。下葬完后将遗像安放在正厅的适当位置,一般为男左女右,孝稠等过清香后揭去。居丧期间通常不参加娱乐活动,父母亡故七七四十九天以内孝子不理发须,三年内不刮光胡须。在父母亡故后的第一年春节要贴白对联,第二年贴绿对联,第三年贴黄对联,第四年起方才能恢复红对联,以作为对父母亡故守孝三年的标志,寄托自己的哀思。
? 祭扫
祭扫是对逝者的追思和哀悼。逝者如压七,长子需乞求到百家米并用罐子煮成粥,在三天复土时埋在墓前。中华民族十分重视祭扫活动,包括落土三天复土、头七、三七、五七、七七祭扫,需服斩衰和齐衰成服,以及百日、周年、三年、五年、十年忌日及传统的清明节和中元节都要进行祭扫仪式。至此,整个殡葬孝道礼制才算完成,孝子做到了饮水思源、不忘父母恩亲的崇礼、崇恩、崇孝的民族孝道。
阴宅孝道堪舆相信天人感应的存在,认为子孙身心乘自祖先,虽不同体,但往往会产生共鸣,有着福祸相依的感应。人心之间是通过天地之气相联系的,心才是气的本体,所以两人的情义相通,他们之间的心气也会相通,两人的情义断绝则福荫也会就此断绝。择地而葬并非埋葬骨骸,而是安放逝者的心灵。将已过逝父母的骨骸埋葬在风水相互融合的地方,也是将子孙的孝心寄托在这里,因为心灵之间的相互感应,所以父母所葬之地便能够影响到后世子孙的福德。安葬先祖,选择山环水抱,山清水秀,灵气集中,生气盎然的地方,也是后人对先人敬孝道的方式并最终福泽子孙。
一块好的风水宝地有其必要的因素,需有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势之护,葬者乘生气,以及砂水的对应等。科学的阴宅孝道堪舆主要包括龙脉、墓地的选择、朝向和落穴的时间及方法,勘察阴宅风水需要分析山势走向、水文地质、植被等,并认识葬穴土壤属性与环境的关系,依此才能确定墓穴的大小、深浅、下葬时间及地面建筑的布局和兴建。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在人为进行选择的时候,还要按照时间的流转来进行葬墓环境气场的改造。

弃地葬坟

华夏园林网2011-05-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