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害虫防治工程师:广州爆发登革热是长期化学灭蚊的结果

 3456789101112 2015-04-09

害虫防治工程师:广州爆发登革热是长期化学灭蚊的结果

2014-10-15 22:39羊城网(http://www.)伍明亮

登革热主要是在经济富裕地区爆发,其他地区主要是输入性病例。这是为什么呢?我给出的答案颇具讽刺性:因为富裕地区长期打药灭蚊。


       我是从事昆虫生态研究和害虫防治的工作者,对我省爆发由蚊媒传播引起的登革热特别关注。我留意到,至927日,我省今年累计确诊感染登革热10743例,其中广州9055例;佛山1124例;中山192例;江门129例;而韶关是3例;河源1例;梅州无感染病例。由此可见,登革热主要是在经济富裕地区爆发,其他地区主要是输入性病例。这是为什么呢?我给出的答案颇具讽刺性:因为富裕地区长期打药灭蚊。

 

 

其实,害虫越灭越多并非是什么新的观点。近几年,我省供港蔬菜基地纷纷搬迁云南等内陆,其中一个原因是蔬菜生产过程长期使用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出现如小菜蛾、黄条跳甲、节瓜蓟马等难以防治的害虫。害虫越灭越多的现象在水稻、水果生产中也相继出现。长期滥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害虫再猖獗,在害虫防治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

 

诚然,我们只不过重蹈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上世纪五、六十时年,是农药生产和使用的黄金时间,但好景不长,相继出现农药三R问题(残留污染、抗性、害虫再猖獗)1964年,美国有一本书《寂静的春天》,详细描述滥用农药所发生一系列的悲剧,惊动了美国国会,因而制订严格限制农药使用的法案。同时,科学家提出害虫防治的对策——害虫综合治理(IPM):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对害虫危害的控制作用,尽量营造一个有利于天敌而不利于害虫的环境,可以忍受一定数量害虫的存在,在必要时才考虑使用化学农药,以谋求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最大的经济效益。IPM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确认和推广。并且,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大会重申: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应慎重使用化学农药。

 

之所以说蚊子越灭越多,是基于我二十年灭蚊所看见的现象。我司于2000年开始至今,承包广州某大型小区四害防治,根据合同的要求,不论有蚊无蚊,不论冬天夏天,每周一次在小区内全面喷施菊酯类农药灭蚊,此外,小区的绿化维护每月二次全面喷施农药杀虫。长期以来,随着蚊子越来越难灭,使用的农药就越用越高级,浓度越用越高。蚊子在这种高强度的农药轰炸十几年下来,发生二个变化,一是不容易杀死,即使用很高的浓度灭蚊剂对着成蚊喷,效果很差;二是蚊子发生了变种,所谓变种是生物群落发生变化,小区内原来是摇蚊、库蚊多,现在变为伊蚊多,以前,业主投诉傍晚园区散步,蚊子在头的上方转来转去,那是摇蚊,不叮人的;现在投诉白天蚊子隔着裤子照样叮咬,这是伊蚊。特别应该注意是,以前很少见的一种蚊子,个体中小型,体色黑色,白天叮人的蚊子,近几年在小区渐渐多了起来,而原来比较多的摇蚊、库蚊、白纹伊蚊渐渐变少了。经初步鉴定,这种可怕的蚊子是埃及伊蚊,它就是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元凶。据资料介绍,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因此,海南、雷州半岛一直是我国登革热多发地区。不过,广州的登革热爆发是否与这种黑色的蚊子增多有关,还要经科学的论证。可以肯定的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使生物群落发生变化,蚊子在农药一代又一代的选择下,是一个留强汰弱的过程,对药剂敏感的蚊子被淘汰,而耐药性强的如伊蚊成为优势种群。这些蚊子在长期的炼狱中存活、成长起来,个体更壮,生殖力更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是,以前小区绿化带有很多蜘蛛挂网捕抓蚊子,现在蛛蛛消失了,区内除了癞蛤蟆外,很少见到有益的动物。这是农药对小区的生物多样性破坏的结果。这样,失去了自然天敌的控制,灭蚊单独依赖化学药剂,造成恶性循环,越是打药蚊子越多。可以说,每一次化学灭蚊,对生态是雪上加霜,而对蚊虫是选择和锻炼。经历十几年的化学灭蚊,我意识到此法已经走到了尽头。从今年开始尝试搞生态小区来控制蚊子,初步效果还不错。

 

我所承包小区的灭蚊,是广州灭蚊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广州非常自豪拥有健全的防疫体系,每个街道都有消毒站,负责相应街区的日常灭蚊工作,加上社会上的杀虫公司,广州目前大概有近一千家杀虫的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万人。每家单位每年用药量半吨到一吨,加上园林绿化打药,广州每年喷撒的农药保守估计有一仟吨。当中大部分的打药,不是根据虫情需要,而是定时定量按规程打药,美名为预防为主,实际上是典型的滥用农药。估计比合理需要的药量超过100倍,广州农药的使用量肯定是世界之最。所用的大部分是有机磷和菊酯类的农药,是广谱性的神经毒剂。三十年下来,广州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可想而知。这就是为什么广州爆发登革热要比其他地区,甚至比传统发病的地区海南还厉害的主因。海南、香港的生态保护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必须承认,消灭不了蚊子,它繁殖快,环境适应能力强。特别是伊蚊,它可以产卵于潮湿的土壤,当干燥时,它变为滞育的休眠体,对药物也不敏感,当雨水来临时它又可以孵化。但,我们可以和谐相处,人类对蚊子动力了杀机,也是近几十年的事,事实证明此举是失败的,反而遭受无情的反击。目前,解围之道是设法回到从前,也是说城市的生态恢复和生态文明。以前,广州河北的居民不知蚊香、蚊帐为何物。此时,水体清清水生物丰富,当中许多是捕食蚊子幼虫的,而地上有蜘蛛、壁虎,天上有蝙蝠和燕子等天敌捕食成蚊。今后,如果我们慎重使用化学农药和控制其他污染,相信这些朋友会重新回来的,这也应该是广州城市生态建设的目标。

 

不是没有先进的灭蚊技术,而是我们灭蚊的理念和环保意识存在问题。我国恰恰是灭蚊生物药物出口大国,一大批如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物对环境友好,仅对蚊虫有活性,对其他水生物特别是天敌无害,不污染水源。唯一的缺点是起效有点慢而已,导致此类药物在国内较少使用。目前,除了有很好的蚊子防治措施,也不缺好的理论和方法,为了实现害虫综合治理(IPM提出的策略,庞雄飞、梁广文等的科学成果《害虫种群系统控制》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引入系统科学方法研究害虫防治问题,把害虫种群看成一个系统,量化评价各种因素对害虫数量消长的影响作用,从而综合制订最佳的害虫治理方案,以取得IPM要求实现的最佳生态效益和最佳经济效益。提出这套方法的团队就在广州,是华农大昆虫生态研究室,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该方法更加适合城市生态系统,因为它很稳定,不像农田,农作物生长周期短。然而,一直以来,我们较少考虑使用化学农药城市生态是否能承受,蚊子因此产生抗性以及天敌被误杀之后,蚊子的控制怎么办。现在,我们灭蚊的方法已经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刻。

 

令人担心的是,疫情当前,化学灭蚊更加是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大有一举消灭蚊虫之势,隔二天就全市统一灭蚊,各种灭蚊神器轮番上演,全城处处毒烟腾腾。我司所承包的小区,居委要求天天全覆盖打药灭蚊。这样,如同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市长陈建华也说:不能过度打药,小青蛙都没了,广州的生态以后怎么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此时此刻显得特别重要。

 

事实表明,伊蚊已经产生抗性,因此,正确的办法时集合所有能动员的力量清理积水,而不是大量采购药物和器械,应该马上停止针对成蚊的目前这种地毯式化学防治,特别是打毒烟,在开放的空间打效果很差。应该是根据虫情,在必要的地方才考虑打药,并且尽量使用环境友好生物药物,使之有可持续性,做到科学灭蚊。现在持续高温、干燥,还不适合蚊子的繁殖,等天气凉一点、湿度大一点,考验才正真到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广州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恶化,人类的朋友被赶尽杀绝,如同《寂静的春天》所描写的情形,与美国不同的是,我们谁也没有震惊。生态学认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相应的生物群落,这个环境包含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于生物因素的改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时间内,不可能把蚊子的天敌请回,不可能把优势种伊蚊变为摇蚊。如同所有的自然现象,有其发展的规律,因此,灭蚊不能急功近利,应该从长计议,从保护生态环境开始,摒弃依赖化学防治的习惯,积极利用现代害虫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措施。

 

生态环境失去了才知道珍贵,道理很简单,有益生物少了,有害生物就多了。香港为什么没有爆发登革热,人口也同样密集啊,不同的是,那里是观鸟天堂,广州的小鸟呢?但愿广州经此一难,从此走向生态之城。

 

有清远山区向我司求购一吨除虫菊酯,该地还没有登革热,是上级要求天天灭蚊,我说最好不打药,或打生物药剂。她却说这是爱国卫生运动。

 

我只想以亲身经历告诉众人,伊蚊多是不当打药的恶果,但,我人微言轻,深感无力,当下,打药灭蚊是政治。

 

本文来自羊城网(http://www.),链接地址:http://www./thread-543008-1-1.html

 


编辑:人民食物主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