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怜“香”惜“玉”

 剪刀土豆汇 2015-04-09
怜“香”惜“玉” - 小剪刀 - 以报会友

原文:

我从小与外公住一起,知道他有一件玉制的鼻烟壶:栗黄色的玉做成的壶身,是个6厘米高的小小的圆柱体,镶着花纹银边的翡翠小壶盖,内连象牙做的小细匙。一言以蔽之:小巧玲珑。

记得少年时代,我时常看到,外公从那个鼻烟壶内弄出些许棕色的粉末状的东西,吸入鼻孔。很快我就知道,那叫鼻烟。外公每次吸闻鼻烟,都是一副十分惬意的美滋滋的样子。我问外公,吸闻鼻烟有啥好处?真那么舒服吗?他笑吟吟地拍拍自己那布满皱纹的额头:吸鼻烟能提神醒脑,祛除疲劳,还能治头痛。说罢,用指头蘸了一点,抹在我的鼻子底下。我闻到一股奇特的醇厚的香气,微含一丝辛辣,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当时的感觉是好舒爽,我居然喜欢上那股怪怪的香气了。外公平时是不会让我吸鼻烟的,那次只是跟我开个玩笑。于是我就偷偷地把鼻烟壶拿来,用那细小的象牙勺子舀了一点,拿鼻子吸闻。有一回不小心,将不少鼻烟洒落在地,正巧被外公撞见,我看得出,他有点心疼。打那以后,栗黄色的鼻烟壶便被外公藏起来了。

人大了几岁,我才明白,外公不让我碰他的玉烟壶,不光是怕我糟蹋鼻烟,而且更怕我一不留神使他的宝贝掉在地上,造成破损。外公虽爱吸闻鼻烟,但他尤其在意且寄托心性的并不是鼻烟,而是鼻烟壶这件玉器本身。他常常将玉烟壶握捏在手中,摩挲把玩;或者将它与鼻翼摩擦,擦得小壶油光锃亮。更多的时候,他将其紧紧地贴在脸上,沉默良久,有一份静心安神的舒坦。外公的这些举止,流露出一种对玉的呵护的意味,同时也向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玉有养神、怡情的功用。

真是佳玉无言自可人。

过了两年,我赴淮北农村插队落户,见到的不再是鼻烟,而是乡村的炊烟、农民的旱烟。迫于生计,也为了未来,我选择了面对农田与稿纸的“双重耕耘”。回沪探亲的时日,我得意洋洋地告诉外公,我发表的第一篇小说,被收入了安徽的中学语文课本。外公见我一副自负、轻狂的德性,并未直接点拨我,而是拿出那件栗黄色的玉烟壶。我以为老人家又要给我抹鼻烟了,心中窃喜。当我发现鼻烟早就没有了的时候,不免生出一种闻不到那股香气的失落感。外公说,现在它只是玉,趁待在家中的日子,你就多亲近亲近它。

我反复地抚摸着这一小块略带油脂感的栗黄色玉,轻轻地,缓缓地……接着把它贴在脸上……贴在胸口,一股柔韧的凉意叩开心扉。我想得很多,很远:这玉块形成于古生代晚期,是地壳运动中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的产物。此后它又被埋没了千万年,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见了天日,来到尘世,一经琢磨,便卓然成“器”。变为玉制鼻烟壶以后,它顺理成章地与高贵、风雅为伍,什么场面没有见过,什么人家没有去过,历经兴衰荣辱,可谓见多识广。它那小小的壶肚里,盛着多少人世沧桑,装着多少故事、传说、经验、学问。如今流落我等寻常人家,也真是委屈它了。我触摸它,就是触摸历史,但它始终默默无语……

遐思漫想至此,我慢慢地将玉烟壶从胸口移开……这会儿,张狂退堂了,浮躁消失了。心境渐渐趋于沉稳、谦虚、从容、淡定、熨帖、宁静……我为先前的妄自尊大深觉羞愧。

荀子有教:“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何况玉在屋,玉随身?当然,因玉而灵,因玉而智,因玉而贤,这还得看人的悟性。

调回了上海,有空我仍旧爱去亲近那栗黄色的玉烟壶,感受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细腻、温润、祥和。甚或,还会将鼻子凑近壶口,嗅上一嗅,那股古旧而又华贵的气韵,委实比鼻烟还要提神。

外公95岁那年,自知病将不起,把玉烟壶送给了我,并说:以后你别再把它看作玉制的鼻烟壶,而只当成鼻烟壶形状的玉。我领会了他的用意。外公撒手尘寰之后,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期间,我竟没有再好好地亲近过那件小东西。一则是由于忙乱,二则是怕触壶生情,又要伤感一番……

今夜写这篇与“玉文化”相关的散文,为了重温当年的情景和氛围,我去取那件栗黄色的玉烟壶,不料找不着了。不知是因了时间久远,记不清搁什么地方了呢,还是由于我东放西塞,遗忘在哪个角落了?抑或,被孩子玩丢了?

可惜啊!如果那件小玩意儿现时还在我手上的话,这篇文章该不至于是眼下这副模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