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猬吃大饼: 预期市盈率也只是辅助性的工具2013-12-26

 昵称12490566 2015-04-09
前面的文章尽管已经写了很多,但好像还是漏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当年我想通了预期市盈率的道理后,觉得找到了通往财富之路的大门,之后又吃了很多亏,才明白这个指标只是比我原来用的其他指标更合理一些,但同样有很大的局限性。希望看过我前几篇文章的朋友,不要因为我话没说全而受到误导,今天再补充一些。

@太阳火-惊蛰 和我讨论长源电力的上涨潜力,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其实对股票做出直接评价是大忌,一旦判断错误,害得别人错过发财机会或大幅亏损,会被人骂死。我也在此先做个声明:对于下面的个股判断,我并无多大把握,一是我自己水平有限,也经常错过好股、买到烂股;二是我自己的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中,今天我认为正确的东西,可能过一段时间我自己就把它否定了;三是未来无法准确预测,个股的基本面常出现出人意料的变化,使之前的所有英明分析都成为一个笑话。

@太阳火-惊蛰 说:“长源电力今年3季度每股收益为0.58元,股价6块多,火电企业,煤近期大涨的可能性不大,那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收益都会相当好,一季报出来后,可能只有3倍多的市盈率。“(没征求太阳火的同意,就把这段分析贴出来了,反正大家本来也能看得见太阳火的帖子)

觉得太阳火的分析还不错,如果长源电力真的这样业绩持续大增的话,应该有很大的上涨潜力。不知太阳火是否仔细研究过长源电力业绩大增的原因,以及能够持续保持优秀业绩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仅仅是上面说到的简单判断,还是有些单薄。

如果对一只股票仅仅是一般性的看好,而没有极强的信心,就无法抵御股价的波动而坚定持有,如果无法坚定持有,它涨多少倍也变不成你的利润。正如我说过的,如果它明天突然跌停了,你还有没有信心继续持有?会不会看到大阴线就把自己原来坚信的理由都推翻?(我的意思不是说跌停了也不该卖,而是说可以借此来检验你买入的理由是否充分)

判断一个股票的潜力,还应该看看同行业的个股。同样是业绩大增的国电电力、华银电力,股价却都很低迷,这不免令人心生疑惑,如果真的像研报中说的那样,电力行业出现大的转机,为什么这些电力个股没有表现?火电企业我不太了解,长源电力的潜力我也没仔细研究过,只是粗粗看了一些同花顺上的信息,或许有我不知道的其他因素。

即使长源电力有独门秘器,它依然不符合我的选股标准和偏好。我之前的文章中写过一些,很多朋友可能没有太留意,下面要写今天的中心思想了:预期市盈率和PEG等量化指标都只是辅助工具,在选股和买卖操作时更重要的是:

1. 首先是未来的大方向:例如我相信新经济和新兴产业是未来10年最有潜力的方向,正如10年前的房地产和相关产业(煤炭、水泥、有色)。至于现在的创业板股价是否高估,是短期层面的问题,不影响大的趋势。这只是我个人的偏见,你也同样可以认为金融业是国家的命脉,或认为大消费具有永恒的生命力。重要的是来到股市一定要有这样的大势判断,而这样的方向性判断一旦错误,将会对投资的长期结果产生致命的影响。

2. 在大方向的框架内,再选择行业:比如我最看好、最了解、最有信心的是TMT行业;

3. 在行业中再精选个股。

如果一个行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它必然蓬勃发展;在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中,各种好坏公司都会鸡犬升天,区别只是涨几倍的问题,这时你赚钱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不过大多数胡乱操作的散户还是一样亏钱)。

反之,如果不考虑大势,单看个股,如果这只股票所属的行业没有大的发展,赚钱的概率就大大降低(当然超级高手也同样能赚到,但这是个例,没有代表性)。

火电行业算不算未来大有前景的行业呢,应该不算吧。火电的不可或缺并不是理由,其实几乎每个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写过,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大幅增长。

还是要提醒一点,即使未来长期没有大机会,不等于中期不会因为业绩改善而大涨;即使中期没有大机会,不等于短期不会因为消息题材而大涨。在做一个判断时,要分清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范围,并和你自己的长中短期操作相对应。

另外对于重资产的强周期股,我个人也不喜欢。尽管我在长安汽车、潞安环能上都曾经获利不少,但对于周期股更多的是止损割肉的惨痛记忆。

周期股的大幅波动,貌似蕴藏着低买高卖的巨大机会,而以我的经验来看,那往往是歌声曼妙的湖中女妖,在不断诱惑着股海中的旅者。

预期市盈率和PEG指标,其实更适合于慢牛型的成长股,这类股票的走势基本上是比较单纯被净利润增长率所决定。而影响周期股的因素就非常复杂,市盈率上下限和PEG常常不好使,比如市盈率创历史新低也还是不涨,因为上涨周期还未到来;或者干脆倒过来,顶部市盈率很低,底部市盈率却很高,这样你就真的没法玩了,到底什么样的市盈率是底部的标志呢?是高了好还是低了好?很令人抓狂。判断周期股底部的方法,还是小小辛巴看PB的方法更为安全稳妥。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说我前后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仍然是一脉贯穿的,“股价走势取决于净利润增长预期”这个核心思想不变,预期市盈率只是其中一个评价指标,它又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接着说周期股,对于周期股的各个阶段,我们常常都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

首先是周期股的底部很难扑捉到,买的过早则长期被套,于是对自己的底部判断产生巨大怀疑,无法等到黎明来临的美好时刻。

当业绩反转的消息明朗,股价早已翻倍,这时买入后一旦出现下跌,你会怀疑是否周期的上升段已结束,或是这只是一个小反弹,真正的上升周期是否还没到来,于是你又会失去信心卖出。

当真的大涨出现后,你又要开始不断彷徨该何时卖出的问题,生怕卖得太晚了赶上了下跌周期。

总之,对于周期股,总是涨亦忧,跌亦忧,很难耐心地坚定持股。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你知道它是周期股,并不适合长期持有,知道它涨一段就肯定还会掉下来。简而言之,就是你对它缺乏信心。

我的经验是,大的利润一定是来自于信心,那种巨大的、坚定的、牢不可破的、谁说也不好使的信心。至于信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最好的例子是古龙的《七种武器孔雀翎》。

为什么我们看了那么多投资大师的著作,又读了那么多篇股市高手的文章,学了那么多种理念和方法,最终还是赚不到钱?原因之一是,那些方法和理论里凝聚的都是大师们自己的信心,它无法真正变成你自己的信心。你对大师们的信心只限于股价上涨和短暂盘整的阶段,一旦长期大跌出现,你就会高呼上当,把对大师的信心抛到九霄云外。

大师们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性格、风险偏好、人生经验、知识范围、能力圈而总结出来的,其实只是适合他们自己。我们简单地照搬过来,第一是这些方法并不完全合身,第二是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正面而不知道背面,只知道出拳而不知道变招,于是貌似一套拳脚打的虎虎生风,一到临敌变化就成了花拳绣腿,百无一用。

所以一味简单地模仿跟随大师的方法,往往无法成功。还是要花大力气去思考、总结,找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真正建立自己的信心。

写到这里,想到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我如此贬低周期股,其实我看好的成长股,不也和周期股大同小异?业绩大增时就是上涨周期,业绩增速放缓就进入下跌周期,跑得慢就做过山车,老想着跑就无法坚定持有。

再广而言之,又有那类股票是真正没有周期的呢,连久经考验的老革命白酒股都变成反面教材了,茫茫股海又有什么是真正可以信赖的?到底信什么可以得永生?是否股民们注定是此生漂泊无所依?

@小小辛巴 @独立财经分析师 @为梦想转型 @释老毛 @股香海南@侯文宽 @老刀101 @firstrum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