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智慧工厂”,需“三步”走

 慈溪全媒体 2015-04-09

先进制造业 公众号:amdaily 为您提供制造业领域的参考消息

-------------------------------------------

  他山之石: 美国和德国的选择

  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都是结合自身优劣势来制定,中国也应该结合自身制定“智慧工厂”计划。

  美国的优势在于信息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石油石化、非常规油气、电子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和医疗器械行业。 对美国来说,发展基于智能装备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的大数据云计算服务是顺理成章的事,主要应用行业在流程行业,比如航空、物流运输、医疗行、石油能 源。美国工业互联网的主要推动者们,Intel可以提供半导体芯片和智能模块,GE可以提供智能装备和基于智能装备的软件平台,IBM可以提供软件服务和 大数据服务,Cisco和AT&T可以提供网络设备和网络平台。这些企业通过传感器和智能装备收集大量数据,再通过统一软件平台处理数据,分析数 据,做出决策。基于大数据分析做维护,运营和服务。


  德国的优势在于工业自动化产品,机械装备制造和IT技术上,优势行业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和机械制造等离散行业。 对德国来说,通过纵向集成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横向集成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端到端的集成将制造业向服务延伸,将用户和第三方都引入价值网络,这些措施可以提升制造业效率,降低成本,以应对中国低成本制造业的挑战。“工业4.0”的主要推动者们,西门子可以提供PLM、MES、TIA和自动化产品。SAP可以提供ERP和数据库。博世和英飞凌可以提供自动化产品和元器件。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通快(TRUMPF)可以提供高端装备。而宝马,大众等公司是“工业4.0”的主要应用者。

  中国“智慧工厂”该如何发展?

  中国的优势在于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高效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另一个优势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和全面覆盖的下游应用市场。中国本土的“智慧工厂”建设,个人觉得应该吸取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精华,结合中国自身优劣势来推广。

  中国制造业层次非常丰富,从“工业1.0”,“工业2.0”,“工业3.0”都有,所以“工业4.0”并不一定适合目前中国国情。比如华南电子产业制造集群,我们已经可以非常方便地找到需要的零配件和大量的分销商,即使不向“工业4.0”横向集成,电子制造业上下游也能够比较高效的运营和合作;边角有效的应对快速变化的消费电子市场和众多客户复杂要求,富士康的纵向集成已有雏形;而小米,京东等公司已实现了部分PLM设计和生产的融合,以及部分“工业4.0”端到端价值网络集成。现在盲目推广“工业4.0”并非好时机,最后难免为别人推广的方案,产品,软件和机器人买单,为他人做嫁衣。

  中国推广“智慧工厂”可分三步走:


  1│装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两化融合,实际上是要将传统工业品和工业设备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中国目前造不出德国一样高质量的减速机、变频、轴承、伺服、电机、PLC和机 床,中国目前也造不出像美国一样的传感器、半导体芯片、Google眼镜、无人驾驶车等智能硬件。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比较强,可以通过电子和工业品的 融合,实现二次创新。目前在电子产品之都深圳,到处弥漫着智能硬件创业的气息。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和物联网非常火,希望这股风能更多地吹到工业产品和工业 设备领域,这些设备渴望着联网,渴望着智能,渴望着信息化,光是安装传感器和网络芯片的市场就很大,这里才是智能产品开发的蓝海。

  2│制造业应用场景数据积累

  装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之后,大量收集数据成为可能,而中国庞大的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场景,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这样丰富的应用场景,比如汽车制 造,电子信息制造、食品饮料包装、炼钢厂、有色金属、煤炭、风电、能源、高铁、水泥、机床、工程机械……这些应用场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更全面收集 数据。阿里巴巴的竞争力在哪?之前可能是平台优势,平台的两端连接的是消费者和商家,连接的是中国的供应商和全球的采购者,但之后,阿里巴巴的优势可能是 数据驱动的优势,阿里巴巴成立十多年积累的消费数据使阿里巴巴的业务充满想象空间。而制造业的市场体量更大,可以成就更多细分市场的阿里巴巴。

  3│全价值网络协同

  让我们想象一下2025吧!一方面,在实现了装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后,纯粹的自动化产品和机械设备可能依然不如德国做得好,但电子化和信息化之后的自 动化产品和设备可以弥补一部分不足,也可以增加很多更智能的功能;另一方面,凭借多年制造业应用场景数据积累,我们比美国掌握更多的大数据资源,掌握更多 实际应用场景资源,为数据驱动的决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阿里巴巴也许已从消费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实现了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全价值网络覆盖,也许中国会出现一些细分行业的平台型公司专门从事大规模定制,用户真正参与到了个性化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制造过程中来,实现了“工业4.0”的端到端集成。而由于越来越多的定制化需求,制造商也有足够的动力实施“工业4.0”的纵向集成以提高效率,横向集成以提高供应链响应定制化需求的能力,“工业4.0”的愿景终于实现了! (作者 : IHS 周万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