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发表于《中国金融家》2014年2月刊
激动于2013年投资创业板动辄300%、500%的回报率,有人展望未来:
“一年300%的回报,以10万为本金的话,10年后的2024年你大概有超过1048亿的资产。”
异国他乡讲述中国的银行故事
文/ 杨天南
2014年01月20日
往来北美的航班上,满眼望去尽是华人面孔,旅游、探亲访友、或投资,看来当年《国际歌》中的“英特纳雄耐尔”今天以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了。
朋友邀请去加拿大高贵林海边的森林中采灵芝,原始森林尽是三、五人合抱的大树,浓荫蔽日。小径伸向密林深处渐渐模糊,大家各自专心于复杂的路况,脚下厚软的腐殖土伴着噼啪松枝踩断的声音,欢声笑语渐无。忽然前面发现了灵芝的身影,大的竟有两尺多长一尺余宽,走在前面的人大声道“越往深处走人越少,就会有更多更大的呢!”
晚上一位年轻的ABC颇兴奋地说:“去年纳斯达克涨了30%!”但他并不了解当下4000点的纳指十四年前曾经在5000点之上。2013年中国的股市再现了2000年美股“蓝筹股低的更低、概念股高的更高”的“盛况”。激动于2013年投资创业板动辄300%、500%的回报率,有人甚至展望道:“一年300%的回报,以10万为本金的话,10年后的2024年你大概有超过1048亿的资产。”
席间听到中国银行业竟有5%分红的股票时,当地人颇为好奇。我解释这主要归结为市场担心经济放缓、呆坏账爆发、房地产崩盘、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又谈及十年前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身上大赚数千亿的故事,这倒是个好话题,因为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过去却是定格的。
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银行业整体坏账率高达约四分之一,相对于现今(2013年)1%的不良率,这是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如果1%的不良率售价为1倍PB,5倍PE;那么20%的不良应该如何标价呢?
于是在十年前大规模引进外资银行入股中国的银行业,包括工农中建交等。当时外资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评级均在3B以下,甚至低至C。低质当然理所应当低价,2004年汇丰入股交行1.86元/股,1.76倍PB(市净率),恒生入股兴业1.80倍PB,花旗入浦发1.54倍。这些案例中,仅美银一家从某大行身上就赚了约千亿,整体令外资银行大赚数千亿,这些相对于2007年动辄5倍、10倍PB而言,引发了著名的“银行贱卖论”。
中国人有没有机会投资银行?以A股上市较久的浦发银行为例。浦发1999年9月发行4亿股,发行前每股净资产1.88元。IPO价10.00元,PE22.7倍,PB5.32倍。首日涨跌幅
+177.50%
浦发银行(600000)历史分配
|
报告期
|
每股收益(元)
|
分红方案(每10股)
|
送股
|
转增
|
分红(元,税前)
|
|
除权日
|
上市时持有每100股
|
2012年度
|
1.833
|
0
|
0
|
5.5
|
2013-06-03
|
累计685.24元+461.37股
|
2011年度
|
1.463
|
0
|
0
|
3
|
2012-06-26
|
累计431.49元+461.37股
|
2010年度
|
1.6
|
0
|
0
|
1.6
|
2011-06-03
|
累计293.08元+461.37股
|
2010年度
|
1.6
|
3
|
0
|
0
|
2011-06-03
|
累计236.30元+461.37股
|
2009年度
|
1.62
|
0
|
0
|
1.5
|
2010-06-10
|
累计236.30元+354.90股
|
2009年度
|
1.62
|
3
|
0
|
0
|
2010-06-10
|
累计195.35元+354.90股
|
2008年度
|
2.211
|
0
|
0
|
2.3
|
2009-06-09
|
累计195.35元+273股
|
2008年度
|
2.211
|
4
|
0
|
0
|
2009-06-09
|
累计150.50元+273股
|
2007年度
|
1.26
|
0
|
0
|
1.6
|
2008-04-24
|
累计150.50元+195股
|
2007年度
|
1.26
|
3
|
0
|
0
|
2008-04-24
|
累计126.50元+195股
|
2006年度
|
0.77
|
0
|
0
|
1.5
|
2007-07-18
|
累计126.50元+150股
|
2005年度
|
0.65
|
0
|
0
|
1.3
|
2006-05-25
|
累计104.00元+150股
|
2004年度
|
0.50
|
0
|
0
|
1.2
|
2005-05-12
|
累计84.50元+150股
|
2003年度
|
0.403
|
0
|
0
|
1.1
|
2004-05-20
|
累计66.50元+150股
|
2002年度
|
0.356
|
0
|
0
|
1
|
2003-06-23
|
累计50.00元+150股
|
2001年度
|
0.441
|
0
|
0
|
2
|
2002-08-22
|
累计35.00元
+150股
|
2001年度
|
0.441
|
0
|
5
|
0
|
2002-08-22
|
累计分红15.00元+150股
|
1999年度
|
0.439
|
0
|
0
|
1.5
|
2000-07-06
|
分红15.00元+100股
|
自上市以来,浦发共融资669.95亿元,共分红247.72亿元。如果其上市时买入100股,到2013年底累计分红13次共685.24元,经过送股、转增共持有461.37股。以2014年1月20日股价9.10元/股计,两项合计共值约5,000元。
假如1999年上市时买入浦发银行100股,
如果以市场价27.75元/股买入,需投资2775.00元,简单回报率为80%(+80%);
如果能以发行价10.00元买入,需投资1000.00元,回报率为400%(+400%);
如果能以花旗价2.90元(1.54倍PB)买入,需投资290.00元,回报率1624%(+1624%);
如果能以净资产价格1.88元买入,需投资188.00元,回报率2560%(+2560%)。
上证指数同期从1600点到2000点,上升25%(+25%)。如果当年能有机会以净资产买入浦发,获利25倍,好于大势100倍。试想某人当年能以净资产价格投资188.00元,以2013年持有461.37股、每股分红0.55元计算,一年分红已达253.75元,一次性成本收回,心态一定是宁静致远的。如果当年的188万元投资,一年就收取253万的分红,谁还会烦恼于每天股价的波动呢?由此看来,经历同样的过程,投资回报的高低与买入成本关系巨大!
“如果谁能以净资产价抓住机会看起来很吸引人啊!但在国内一定需要很铁的“关系”吧?”虽然不常回国,海外华人还是关心祖国的。呵呵,看看前几天的新闻“中国银行业股票集体破净”,例如浦发每股净资产10.96元/股,市价9.10元/股。当年1.5倍PB算是“贱卖”的,现在打九折卖还能再商量,什么“关系”都不要!
备忘:2014/ 01/ 20 中国银行外汇牌价中间价: 美元610.83,港元78.76。
专栏自2007年4月开启至今,
上证综指自3525点到1995点, -43.40 %;
香港恒指自20520点到22987点,+12.02 %;
道琼斯自12923点到16473点,+27.19%;
专栏组合从100万元到万元,+190.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