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养生的取穴原则

 嗨啦啦820 2015-04-10

针刺养生的取穴原则

所在栏目:针灸 分享: 322次
核心内容: 取穴原则 针灸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针刺所选用的穴位。穴位在针灸临床上的专业术语称“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聚结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病防病的处所,是体表与经络、脏腑相通的点。腧穴在《黄帝内经》中称气穴、骨空,在皇甫谧《甲乙经》中称孔穴,到元代《金兰循经》中称经穴,发展到现代称穴位。人体有361个经穴,另有众多的经外奇穴和阿是穴。针灸临床不论是治病还是健康养生,总的治疗原则是理、法、方、穴、术的综合运用。针灸处方中穴位的选择以阴阳、脏腑、经络和气血等学说为依据,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循经取穴”,这是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而来的。

具体来说取穴有这样三个原则:一是近部取穴,即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部位选取穴位,它以穴位近治作用为依据,其应用非常广泛,大凡病人的症状在体表部位反映较为明显和局限的病证,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则来选取穴位进行治疗,如眼病取睛明、承泣、攒竹、风池,面瘫取地仓、颊车、阳白、四白,胃痛取中脘等,都属于近部取穴。

二是远部取穴,即在病痛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它以穴位的远治作用眼病、面瘫为依据,这是针灸取穴的又一基本方法,体现了针灸疗法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思想精髓。临床上远部取穴多选择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来进行治疗,在具体应用时,既可取所病脏腑经络的本经穴(本经取穴法),如心病取内关,肝病取太冲等,也可取与病变脏腑经络相表里的经络上的穴位(表里经取穴法),如腰痛取肾俞、太溪、委中等,或者取同名经络上穴位进行治疗,如偏头痛取手少阳经之外关和足少阳经之阳陵泉等。

三是随证取穴,即辨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来选取穴位,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而提出,需要医者有较为扎实的中医针灸理论基础才能完成。因为在临床上有许多病症,如发热、失眠、更年期、盗汗、惊风、神疲、虚劳等全身性疾病,往往难以定位,必须根据疾病的性质,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八纲辨证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再按照辨证取穴的原则选取恰当的穴位进行治疗,这是针灸治疗的最高境界。如心肾不交而导致的失眠,辨证病因在心肾两经,故取心经神门,肾经太溪来治疗效果就会显著。

取穴原则

掌握了取穴原则,还要知道配穴方法。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穴位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有似于中药方剂中君臣佐使的配伍应用法。其目的是加强穴位防病治病的协同作用。配穴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治疗结果。临床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选用配穴时应处理好主穴与配穴的关系,尽量少而精,重点突出主要穴位的治疗作用。如咳嗽、咳血为肺系病证,选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鱼际(本经取穴)为主穴,可以配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即表里经配穴法;可以配足太阴脾经的太白穴,同各经配穴亦即上下配穴法;可以配足厥阴肝经行间穴,辨证配穴法以治木火刑金,肝火犯肺。又如,胃脘疼痛属胃的病证,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为主穴,同时配足太阴脾经的公孙是表里经配穴等,均为针灸临床上常用的配穴法。

针刺保健,可选用单穴,也可选用几个穴位为一组来进行。如果是增强机体某一方面的功能可用单穴,旨在突出单穴力专效宏的作用,如正气虚弱,元阳不足者则单取气海穴大补元阳,卫阳不固,反复受寒者取大椎穴助阳散寒等;如果是对脏腑的病理状态进行调理,可选用一组穴,以增强穴位间的综合治疗作用,比如,北京中医研究院的高立山先生调治胃肠功能紊乱就善用一组穴位,中脘、内关、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诸穴,再结合中医辨证配穴对消化系统疾病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用针刺法来养生保健,操作时手法宜轻柔,刺激量适中,少用或不用那些复杂的补泻手法,以平补平泻为基本要领,进针深度要根据身体状况、病因、病机、气候、时令、年龄大小、身体胖瘦等客观因素灵活掌握,以中病即止,切忌猛浪乱刺。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以传统留针时间半小时为佳。

进行针刺养生,遇到过饥、过饱、大醉、大怒、过劳等情况时,不宜强刺激;孕妇和年高体弱者,如果不是专业针灸医生亦应谨慎从之。

常用的针刺养生穴位有以下几个: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直下3寸,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该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全身性强壮要穴,也是人体的第一大长寿穴,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气增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所谓合穴就是阳明胃经之气血流注会合的穴位,如果机体气血不调合或气血虚弱,尤其胃经气血发生阻碍时可用足三里进行调治。针刺1-1.5寸平补平泻留针半小时即可,亦可用灸法。现代社会,工作繁忙,精神紧张,每天下来身体疲惫不堪,如果在睡前用针刺或按摩或拔罐足三里15分钟,使它产生酸胀、发热的感觉,约10天后,人就会变得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另外,遇有下肢发凉、无力,针灸足三里亦有效。气海,位于脐下1.5寸,采用简便取穴法,四指并拢取脐下3寸,中点便是气海。该穴为健康养生要穴,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祛寒、强壮全身的作用。验之于临床,本穴确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防卫功能,对先天禀赋虚弱、后天劳损太过、大病新愈、产后气虚等证均可取为补虚要穴,常与足三里、三阴交配合使用,以期达到最佳补养效果。针刺与皮肤成45°角斜向下刺入1寸,可施以轻补法。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最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凹陷中,是妇科病的首选穴位,也是女性养生保健美容美体的首选穴位。该穴是脾经、肾经、肝经三条经络的交会穴。只要是妇科病,刺激此穴即有效,业内人士称它是妇科病的百灵丹。它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就是在病理状态下依据个体差异,能产生对机体良性调治作用。它既能通利又能收摄,能活血又能止血,能滋阴又能利湿,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过胖或过瘦(增肥、减肥)、宫寒不孕、手脚冰冷,对妇科各种常见病有特效,对胃酸腹胀、食欲不振亦有效。针刺1-1.5寸,得气后留针半小时连续针刺10天为宜。大椎,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第七颈椎突起骨不太明显,可以轻轻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其上则为大椎穴。该穴位于人体背部最高处,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之阳气,联络一身之阴气的作用。因此,经常刺激大椎穴,能调节阴阳、助阳散寒、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对头痛、眩晕、落枕、感冒、咳嗽、发热、中风后遗症、颈肩痛、颈椎病、心烦失眠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还能有效地预防感冒,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直刺0.5-1寸,以局部出现酸麻感为度,切不可深刺以免刺伤脊髓。

以上是针刺养生的基本常识,了解这些常识对自己的健康养生肯定会有帮助,也会对传统的针灸疗法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这对国人普及提高中医文化也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