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17)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5-04-10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17)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上党公社历山行5-柳氏民居门前

上党公社历山行5-柳氏民居门前

 

 

         西文兴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西南方向25公里土沃乡境内。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后人曾在山西沁水县境内的“柳氏民居”聚居数百年。该居所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依山而建,起势作“凤凰展翅”,总占地面积达30余亩。整个建筑大体分为外府区、中部、内府区等三个部分。内府区为全封闭建筑,进入内府区只有两门可通,其四角有小戏台、观河亭、赏景亭、府门楼等。该村目前仅有50多户人家、200余口人,村民多为柳姓,民居现仍存有“河东世泽”及“司马第”两块门匾,道出了西文兴村与河东大诗人柳宗元的渊源。

  柳氏民居,原为柳宗元后裔的宅第。当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遭迫害被贬。其亲属为逃避“灭绝九族”之害,使分散躲避,此为一大支系。1942年,在沁南抗日县政府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西文兴村的世袭柳府始变为民宅至今,故称为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坐落在西文兴村东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梁上,依山势高低,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而建,占地面积30余亩。始祖食邑为中条道中百顷良田,奴仆百余……。它依托北山之起势“凤凰单展翅”,座落后湾为“二龙戏珠”,左靠东山名“三台左抱”,右倚西岭为“九岗右环”,面壁历山近帝家,近傍洞水绕府行。四周青山绿野,林木森森,杂花吐芳,清新秀丽,为典型的明清庄园古建筑。藏龙卧虎,豪门旺族,一派气吞山河之气势。

  由于历史、地理、交通、自然等诸多原因限制,历经多代未造成大的破坏,至今仍保存有明代以来的六个完整府第。每院均为四大八小的四合院式建筑。内府区为全封闭式,只留有西南角的府门楼和东北角的砖拱门可进出,且府区中建有球环形路可通大府。外府第为半封闭式,西部敞开出入。

  该民居东靠西文兴河,南临山谷,其东部的南北两端,因地势低筑有高大防护墙,墙下是砖窑式建筑,面朝村外。窑门外是走廊,约三米深,两米宽。上部为砖房,面朝西,建有木柱花栏、镂雕过亭、脊兽祥物。中间缓坡处往东走向为出村通道。庄园南临山谷处石墙高筑,西、北部为砖墙高筑。柳氏民居建筑在东南高墙之上、西北高墙之下之间的大平台之上。

  柳氏民居建筑共分三部分。村东端为外府区,包括柳氏祠堂、虞帝庙、文庙、纸帛楼、天子殿、圣庙、柴房和左、右过亭等;村北端为内府区,包括府内环形小街、小戏台、司马第、中宪第、武德第、承德第、因秀楼、地道口、赏景亭、观河亭、后花园、府门楼等;中间区为内外府相接处,主要是文昌阁、校场、府外门楼和两个高大壮观的石牌坊构成的内街。

  内府设有铁丝网、警铃、地道、防火墙等,防护设施,至今犹存。外府依据高墙建筑和过亭作防御。内府的八个府匾“行邀天宠”、“承德第”、“武德第”、“司马第”、“中宪第”、“河东世泽”、“青云接武”、“中宪大夫”,古痕斑斑,至今犹存。另外,在距西文兴村北约一公里处的老坟沟,便是规模宏大的柳氏祖墓陵。如今,柳氏族人遍布九乡十八村,更显旺势。

  柳氏民居,就其建筑规模、艺术、工艺质量、建造技术来看,建造工艺水平极高,布局结构精巧,砖木结构十分坚固。从门、窗、过亭、檐头、楼道的斗拱、勾檐、浮雕、门匾、楹联、绘画、木刻、石雕、书法的装潢、布局上看,其观赏、研究的价值好于乔家大院,且保存下来的文物之多之好在我国少见。

 

 

 

                   沁水柳氏民居

 

                        瓶底儿

 

 柳宗元,唐代大文学家,因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韩愈、欧阳修、苏轼并称“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一直以来模糊地认为山西晋城沁水县的柳氏民居,是柳宗元的故居,其实不然,那只是柳氏后裔的居所,虽然业已是国保单位、历史文化名村,仍有借光之嫌。

 

                                            概貌

 

 

沁水柳氏民居(一)

 

从阳城往沁水走,在芹池镇左拐,路当间有棵巨大的“唐槐”,沿此路到张村,再到西文兴村……。


 

沁水柳氏民居(一)

冬日里,三无,无人值守、无人管理、无人解说。

 

沁水柳氏民居(一)

民居群落在一个土岗上,有整饬的痕迹。一个人不见倒也清净。

 

 

                沁水柳氏民居(一)

 

 

               入口处是个关帝庙,大门紧锁。后来知道朱熹的字碑等文物就在此间。

 

 

                  沁水柳氏民居(一)

                魁星阁兼做过街楼。

                刘氏后裔移居此地500年后,才在明代又重出江湖,得中三甲。

 


 

                  沁水柳氏民居(一)

                  背面文昌阁。实际上于魁星阁二阁合一。下面是个十字过街楼。

 

                 沁水柳氏民居(一)

              东望就是关帝庙的北墙外,夹道间是明代功名石坊,南面座落着民居群落。

 

 

沁水柳氏民居(一)

  前后两座石坊中间是府邸的大门。

 

 

                沁水柳氏民居(一)

 

                 “河东世家”大门过于简陋,新修葺的,额、匾、石刻是老的。

 

沁水柳氏民居(一)

   屋脊的端头装饰是三块瓦~

 

 

沁水柳氏民居(一)

 

主要建筑“司马第”,是座状元府,明清建筑。


 

 

沁水柳氏民居(一)

 

远处是“中宪第”。


 

                 沁水柳氏民居(一)

                  巨大的院墙早被当做了语录板,农村是宣传的主阵地。

 

 

                                            司马第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17)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晋东南沁水的柳氏民居是柳氏后人的府第,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历时近30年,十几座院落,6座保持完整,尤其以“司马第”最为精彩。

 司马第是柳茂中、柳春芳的府邸,明始建,清代修缮,前后两进。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司马第,虽具司马之名,但在明清时候柳氏后裔升任的官职中并无此称谓,应该是缅怀曾经做过“永州司马”柳宗元。

晋东南的四合院一般都是立体的,两层、还互相串联。除了院门外,外面看不见窗户,窗户都是向内开的,有宫院、堡垒之感,多是因为安全起见。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司马第的门楼煞是讲究,左右两对抱鼓石狮,门头上的共有九层斗拱,层层相叠、美不胜收,是嘉庆年间重修时做的,据说在我国民居中是最高的门楼。

门楼的大小标志着户主人的身份,门当户对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抬头仰视九层门楼。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一进大门正对面的砖雕影壁,貌似一面巨大的镜屏。

              上面的砖雕、石雕代表了柳氏民居的最高水准,整体借助了厢房的一面山墙。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大门开在院落的西南角,朝南,内有仪门缺失,往右侧转,就能进入院落。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站在院中,回望大门,右为厢房,左为倒座的下房。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坐南朝北的下房及两厢。

 

  晋东南流行这样的“四大八小”四合院。

“四大”是指院落四面各有一座三间两层的主建筑。四面的主房之间结构上独立,在衔接处留下一个适当的空间,依靠主屋的墙山可以起两间略小一些的耳房,才能把院子包死,四个角共八间,所谓“八小”。“八小”可能是房,也可能是门楼间、楼梯间,既健全功能又合乎易数,在山西晋中以南地区十分典型。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正房。

司马第的“四大”都是两层三开间,大户人家的正房和下房、楼上和楼下的结构都差不多,使用功能上的区别,只是正房二楼的游廊与厢房相贯通。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连接的游廊和后面“八小”的二层小耳房。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整体都是砖木结构,以木构为框架,以砖墙保暖和拱卫。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四面房顶错落,不是平齐。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大门上方有个门楼间,容纳着九层斗拱的另一半。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第二进院落的正房,二楼的外廊不与厢房连通。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与前院共同组成两进四合院,但同时又有独立的院门,开在西南角,朝西。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左为前院正房,带后廊,多是个装饰作用。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后院正房。

 

                  第二进也是“四小八大”形式,主房两层三开间。


 

  

                  沁水柳氏民居鈥斺斔韭淼

 

                   第二进单独的门楼,“河东世泽”为老匾。

 

 “河东世泽”的院门共有十二道门栓,其中六道软栓,六道硬栓。不论身处院内院外,外人绝不容易打开。抵御战乱和防备盗贼是柳家世代的职责,历经战争与和平,500年风霜不到,可见用心良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