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稿:为什么车货匹配平台一定存在?】

 慈溪全媒体 2015-04-10

笔者虽在物流行业混迹六年,但在许多方面尚属晚辈,接触车货匹配领域以来,与各路诸侯、前辈学习到很多。近日,关于车货配的话题非常火热,故手痒心动也想说些自己的看法,今天的讨论还是仅从目前阶段情况下可行性上的一个探讨,后期再讨论具体的难点和运营。望诸位看官拍砖赐教。


序言:要出差一周,一早去公司就没开车选择了出租车,想出门既走,自然使用了滴滴打车,微信入口,体验一般但是很快打到了车。


“滴滴已经没有补贴了,他们重心都到专车,赚钱去了,不过,用滴滴,接到乘客的概率大很多”出租车司机几句道出了价值。


物流行业的叫车应用虽然复杂性远胜过城市出租打车模式,但到最后的价值肯定也是司机用叫车软件找到货的概率更大,企业用叫车软件找到车肯定也更容易,价格也更合理,同样也能顺延出降低空驶等等一系列衍生价值。唯一不同的是做的过程没法像滴滴、快的借助腾讯、阿里投入的十来亿用简单的补贴方式所能做成的,十几亿肯定能补贴出很大的成果出来,只是方式上要有本质性的区别。


这一方面是运输本身的周期长、复杂度高、可控性差;另一方面在于找车已以传统模式存在了近十年,利益分配链条触及点多、面广、水深。所以恐怕做叫车应用的企业还真得有点物流行业苦逼的从业经历、有韧劲、更要有坚定目标,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为什么有人认为车货匹配平台存在不了?


因为过程,难;习惯改变,难;打乱利益,难;重构规则,更难!


物流人大多都是苦逼的趟过来的,更别说服务物流行业的这群物流信息化人呢,物流主体现在都是水深火热中,更何况外延。只不过因为平台之火、因为移动互联的疯狂、因为众多“胆大之徒”的参与,把车货匹配平台推向了风口浪尖,但这些都改变不了现状,那就是,此活甚难。


不少人认为因因难而希望渺茫,但笔者认为,正因为难,这个事才更有价值,才更有可为。


为什么车货匹配平台一定会存在!


因为对司机师傅,有价值;对物流企业,有价值;对行业对社会对环境,都有价值!


所有商业模式,唯价值不破,互联网思维的极致核心无非就是将用户体验最大化,最大化到商业模式如果不能为用户带来足够的价值,将直接被极致的信息透明所击倒。其实极致的用户体验背后就是要有价值的存在。


其中对车货匹配平台的两个受众--司机师傅和物流企业一定要有价值!


对于司机师傅而言,两大痛点:怎么样让更多的需求方知道自己当前的状态以及怎么样让更多的需求方知道自己曾经服务过的对象以及跑过的线路。


于是,任何一个司机师傅都会竭己所能去认识有路子的其他司机师傅、认识手上有货源的各路大哥、包括尝试尽可能多的安装些配货软件等等褚如此类,这些都是为了将自己的状态释放出去。然后就是等着信息发生匹配或者去找信息匹配,透明的信息、快速的传递等等这些APP的体征在解决司机师傅信息匹配问题上游刃有余,更不用说往后延伸出来的更多应用了。而目前大家也都是基于信息匹配让司机师傅将APP用起来,这,一旦成势,模式本来就已经是另外一种想象空间了,至少不是在当前模式下去设想车货这门生意的发展趋势。


总结一句话:对司机而言,拓宽了生意的渠道,展示出沉淀后的信用和能力。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亦有两大痛点:如何在难找车或者说如何在想找车时就一定能找到车以及如何控制车货交易过程中的风险。


于是,任何一个已经是物流企业的物流企业或者正在转型成物流企业的物流企业,都会努力的构建一个熟车的队伍,有些纯粹线下甚至都高度排斥弄到线上,嗤之以鼻抑或因为对线上的恐惧担心流失等等各因素都有。有些会借助一些平台,像最早冯总的管车宝就是基于位置在这个需求点上服务了大量的客户。概之,都会形成自己一个熟的阵容,不管线上抑或线下,但线上会逐渐成为趋势,甚至熟的边界也会改变。


总结一句话,对物流企业解决车源瓶颈、提升对客户可视化的服务水平,用新的线上方式管理和互动熟车圈都非常有价值。


中国因为诚信氛围的缺失创造了很多商业机会,淘宝构建了陌生人交易的透明机制,之后再基于淘宝发展细分的需要衍生出了天猫,并且让京东有了更充足的机会,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淘宝培养了众女神们的购物习惯,网购更是催生了众多平台,各自占据细分领域,该打打、该闹、但都生存着。车货匹配本身就是一门生意,诚信是亟需解决的,但这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总是一个信任积累方式的开端。


类比打车软件,更多是因为概念相似度以及需要借神话般的热度刷存在感,找梦想感。而笔者粗陋的以为类比电商的发展演进似乎有一定推演的空间,抑或三五灵感。


笔者认为车货匹配平台一定能存在,感恩于这个时代让众多有志于构建新生意规则的老板们的迅速加入,像管车宝的冯总、货车帮的戴总、物流小秘的魏总、运满满的张总、好多车的张总等,这么多年成功的服务以及企业运营经验也是毫不犹豫的扑进来,这么多伙伴们都在推动这件事情的发展,虽然困难等同于当年马云构建的淘宝,但是其合力并不会小于马云本人以及马云构建的淘宝商业体系。


所以,因为车货匹配平台实实在在的能为用户创造价值而存在,也因为有这样一群明知如此难但还是毅然决然投入进来的奋斗者们而存在。必须说明,此处不止是为了情怀,更是为了佐证。


因为不像出租打车的标准化,更不像出租打车场景的简单化,还有阴差阳错的成了推广支付的最大渠道的契机,所以车货匹配平台早期绝对不是简单的靠海量用户所能解决,必须得是有足够的粘度用户,要以高粘度用户沉淀出产品、沉淀出运营、沉淀出对用户的价值,再逐步复制。


目前车货匹配平台领域,有打的很火热仿效移动互联网发展节奏、营造出大量数据以及大量增长趋势数据的玩法,也有剑走偏锋避开车货匹配直指增值服务的玩法,还有作为工具先聚拢用户的玩法,当然也有依靠自身资源优势逐步辐射开的玩法,同样还有反复试错多变推演寻求突破点的玩法......


革命尚未成功,伙伴们都需努力,物流是个苦逼的行业,近些年更是越发艰难,但多少朋友们都在坚持,而我们也必须得坚持,因为所有的商业模式除了上述各玩法之外,还有就是一旦趋势来临,碰上了风口,我们都是有机会飞起来的。只不过到时飞的高低就在于坚持的长短以及沉淀的深浅了。


来源:好多车 杨叶龙,物流指闻整理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