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方戏曲集锦(莱芜梆子)

 文化龙乡 2015-04-11

上海电影制片厂1976年拍摄的莱芜梆子《三定桩》剧照

       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流行于山东中部莱芜、泰安、新泰一带。包含梆子与徽调两种声腔。清道光三十年(1850)前后,徽班经运河进入山东,由济宁沿驿道流入泰安一带。泰安县夏张镇的老阳春班,就是早期定居在山东的徽班之一。其后,流行于山东汶上一带的梆子腔,因在泰山庙会等活动中,得与徽班接触,互相影响,逐渐结合;同治十三年(1874)成立的科班小阳春班,就同时传授徽调与梆子两种声腔。此后陆续成立了十几个科班,造就了近 400名职业艺人。后来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逐渐改以演唱梆子腔为主。
      莱芜梆子包含两个声腔系统。一是梆子系统,有传统剧目一百六十余个;一是徽戏系统,有传统剧目一百余个。它的形成,当追溯到江南的徽戏和秦晋的梆子传入山东的历史。莱芜梆子《三定桩》和《红柳绿柳》分别被上影和八一厂拍摄成电影在全国发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