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曲专栏 | 北路梆子

 cxag 2020-01-11
北路梆子的发源地正是在雁门关以北的大同一带。据大同城西观音堂戏台题壁记载:“双庆戏班于嘉庆十三年六月十九日演出《十五贯》一剧。”由此可见,北路梆子在清朝嘉庆十三年以前,已由蒲剧艺人来此教习传艺,结合雁北的秧歌小调参合而成了。北路梆子有大北路和小北路之别。“大北路”是指雁门关以北直至内蒙包头一带,以水上漂、舍命红等人为代表的声腔演唱,其特点是行腔稳健、深沉;“小北路”是指雁门关以南,以贾桂林、高玉贵为代表的声腔演唱,其特点是行腔华丽、委婉。两大流派虽然各有千秋,但有一个共同特点,由于音乐高亢激昂,男女同调,因此,男演员演唱起来比较吃力,必须用“背拱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