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方戏曲集锦(北路戏)

 文化龙乡 2015-04-11

下载 (60.05 KB)
2012-9-24 14:21

六十年代创作的北路戏现代剧《张高谦》剧照

       北路戏原为“福建乱弹”、“横哨戏”,是中国的稀有古老剧种之一,仅存于福建省寿宁县北路戏剧团。是清代中叶传入福建的乱弹与当地民间戏曲融合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声腔剧种,曾流行于闽北、闽中及闽东等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代表清代乱弹声腔的珍稀剧种。乱弹进入福建后产生了上路班、下路班、北路班、南路班等戏班,其中以北路班最为强盛,其他各路戏班相继解散后,北路班仍活跃在闽东北一带,北路戏即由此而得名。
      历史上“福建乱弹”流布于闽北、闽东各地。明代,闽东北各地的民间戏曲颇为兴盛。到清康熙、乾隆时期,由于清王朝采取了“与民生息”的措施,农业经济得到恢复之时,商品经济也得到发展,使得活跃于民间的“乱弹诸腔”得以繁盛到广泛流行。乱弹班社层出不穷,在当时民间便有了“上路班”、“下路班”、“南路班”、“北路班”之称。由于活动于闽北一带的“北路班”影响最大,其他各班相形见绌,于是都纷纷沿用"北路班"的名号,后在1959年重新整理这一剧种时,才正式定名为北路戏。 北路戏的音乐声腔是以西秦腔、明腔等乱弹腔的基础上演变发展形成的,并吸收了微调、汉调、江西乱弹以及高腔、滩簧小调等声腔,形成了一个多声腔的剧种。既适宜传统剧目的演出,也适应现代戏的创作。北路戏的传统剧目有《劈山救母》、《奇双会》、《铁沙弓》、《铁莲花》、《翠衣缘》、《打金冠》、《下陈州》、《玉麒麟》、《罗成写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