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方戏曲集锦(沅陵“辰州傩”)

 文化龙乡 2015-04-11

湘西傩戏面具

       湘西少数民族傩戏:(前面已对傩戏做了介绍,这里是几个少数民族的傩戏。各地、各民族的傩戏大同小异,都是源自原始的宗教仪式。这里就不再赘叙。)
      沅陵“辰州傩”(又称土家傩),见诸史籍者甚多: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沅陵县志》记载:“辰俗巫作神戏,搬演孟姜女故事。以酬金多寡为全部半部之分,全者演至数日,荒诞不经,里中习以为常。”清乾隆十年(1745)的《永顺县志》也记载有辰州傩戏的影响:“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师巫唱演傩戏。……至晚,演傩戏。敲锣击鼓,人各纸面一:有女装者,曰孟姜女;男扮者,曰范七郎。” 辰州傩不仅是戏剧的活化石,更重要的是它涵盖了政治、历史、民族、宗教、考古、文学、艺术等方面,是这些方面学术研究难得的研究文本。
      湘西苗族傩戏最初带有强烈的原始宗教和巫术行为的色彩,后来在不断的历史演进中走出狭隘的宗教仪式的圈子,戏剧艺术因子得到丰富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实现了一种从宗教活动向艺术表演的转变,其发展演变过程是一个从"祭"到"戏"的过程。不同的是,湘西苗族傩戏的面具是竹子做成的。
      新晃侗族傩戏流行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因演出时在“咚咚”(鼓声)、“推”(一种中间有凸出的小锣声)的锣鼓声中跳跃进行,“咚咚推”由此而得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