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见湘西(三)——山水间的故事

 如诗天地 2023-03-27 发布于湖南

 离开里耶古镇,我们驱车前往位于湘西州首府吉首市的乾州古城。乾州古城历史源远流长,具有四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夏商时期这里就有土著先民繁衍生息,秦汉时期这里是重要的商埠码头, 明清逐渐成为苗疆边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乾州的城,凤凰的兵。这是在湘西流传甚广的一句话。自古以来,乾州就是南长城上的与凤凰古城齐名的双子城,是明清时期南长城防御线上重要的军事指挥中心。


乾州古城十里盆地,二水环洲,三陆横陈,状如乾卦。城内有十里古街,城中有十里河道,城外有十里边墙,万溶江穿城而过,清波粼粼,筒车咿呀,一首歌如轻纱般在碧绿的水面上飘荡:“万溶江,愁波荡漾,四围山色,绿杨芳草……”这首《万溶江之歌》,系抗战时迁至湘西的国立八中和省十三中教师所作。



沿江而建的古城墙,掩隐于青山绿水之间。风刀霜剑剥蚀了它昔日的雄姿,石缝的萋萋荒草随风摇动。城内仍保存着昔日防御体系的特征,依稀闪动着当年角鼓齐鸣、流矢横飞的情景。


古城的南门称通济门,门外一座月城,东西各开一门,与南门合为一体,成“品”字形,百姓俗称“三门开”。 纵观中国的月城,均为两座城楼及直通相对的两道城门。唯乾州古城的月城开三道城门,成为我国古城建筑史上的绝品。


沿青石板小巷漫行,古老的石板路上,数百年来过客的足迹还清晰可见;临街的老式柜台,徘徊着昔日商贾辐辏的景象;河畔的老码头,残留着舟楫络绎不绝的兴旺。弯绕曲折的小巷,却又都可通向一个豁然开朗之处:胡家塘。


小桥、流水、人家之称的胡家塘,始建于唐宋时期,一座弯弯的清风桥将池塘一分为二,大塘套着小塘千年偎依,小塘中的“安澜井”,是池塘水源之地,风水宝地。在蛙跳蝉鸣的夏天,满塘的荷花竞相绽放。


环塘而居的人家,明清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有继南楼、峙庐(金石书画家杨味蔬故居)、抗日少将高昆麓故居等,粉墙黛瓦、飞檐翘脊、别具一格。


在塘边的石凳上,品尝着独具特色的蒿菜粑粑;在水畔的图书馆里,追忆着古城往昔,不仅有着味蕾上的感观刺激,更有着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


乾州古城地处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交融前沿,多元的文化具象凝固在建筑中,现代文明也无法遮掩住它内在的神韵。修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的乾州文庙,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精湛华美,器宇轩昂是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文庙之一。

抗战时期,朱镕基和劳安辗转来到国立八中就学并相识,就学之处即现存的文庙。20013月,朱镕基偕夫人故地重游,挥笔写下“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别有天”的诗句。

古城特有的精神土壤,在血与火、书与剑、义与情的交织碰撞中,将桀骜与温顺、奇崛与缠绵、朴实与浪漫、金戈铁马与杏花春雨交融粘合,塑造出古城的群英浮雕图。


民族英雄杨岳斌,官至陕甘总督,1885年临危受命,在乾州等地招募兵勇,率水师跨海出击,打败了拿破仑的后代,一举收复台湾宝岛,被朝廷列于《清史列传》,卒后,追赐太子太保。


爱国名将罗荣光,镇守京津门户之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以“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的民族气节抗击八国联军入侵,血染大沽,演绎了一个乾州儿郎保家卫国的悲壮故事,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之歌。

乾州古城,是我们解读湘西历史的广阔空间。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数不胜数。明代教育家吴鹤、苗民反清起义领袖吴八月、民国“湘西双星”之一的傅良佐将军、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以编著《步兵操典》闻名全军的杨安铭、中国画马四杰之一的张一尊、舍己救人的志愿军战士罗盛教烈士……一个个名字宛如璀璨的星辰,点亮乾州,照亮湘西,光彩夺目,光耀中华。


沧桑的乾州是框架,承载着岁月四千年岁月是情节,填充成故事。在故事中,我们感受孔圣人的悠远文脉,缅怀杨岳斌、罗荣光的英雄本色,品味张一尊、翦伯赞的细腻才情。


游湘西,奔乾城。


返程途经沅陵,去了凤凰山。凤凰山西北临沅水,东南群山连绵,因山体貌似凤凰展翅,故得名。这里林壑幽深,古树参天,修篁遍地,风光旖旎,自古以来就是黔中第一胜景


凤凰山上凤凰寺,一座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寺,朱颜未改,斑驳间尽显沧桑,这里因一个人而被中外所知。

193612月,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终身囚禁。1938年,张学良将军被秘密转押至沅陵,囚禁在凤凰寺内达20个月。


凤凰寺前立有一尊《幽禁中的少帅》黄铜雕像,张学良将军身着笔挺的西装,外披一件呢子大衣,乌发飘逸,英气逼人,眉宇间却难掩忧郁之情。


张学良将军在此过着山居幽处境,旧雨行心寒,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的痛苦生活,在居室墙壁上题诗《自感遗憾作》一首: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惟有春风今又还

凤凰寺内建有张学良将军陈列馆,收藏了张学良将军一生中珍贵的照片和用过的实物。凤凰山上至今还遗存有张学良将军被囚禁期间的活动场所。


张学良将军出资重修的龟池,“龟”、“归”谐音,龟头朝北,寓含盼望回到家乡东北之意。然而将军多次呈书于蒋介石却杳无音信,乌龟乌龟,故里无归。


登上望江楼,临江凭栏,俯视城郭,滔滔沅水大江东去,当年将军常在此眺望北方,期盼回到家乡抗日前线报国恨家仇。回望凤凰寺,往事仿佛历历在目,忽然,冬雨淅沥,苍天似乎也为此唏嘘不已。

下山,我们将车停在宾馆,在纷飞细雨中用脚步去丈量、用心去解读这座城市。

沅陵有条教派齐全的宗教街,这条叫马路巷的小巷,宽不足3米,长不过500百米,却设有佛教白圆寺、伊斯兰教清真寺、基督教永生堂及天主教天主堂等四大宗教的寺庙和教堂,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宗教文化现象。在中外宗教史上也十分罕见。

只是这些地方藏在背街小巷中,开着导航都很难找到,我们一路上问了不少人,走了不少冤枉路才找到。有居民很好奇我会特意大老远跑来找这些地方,其实,这些地方都有着背后的历史。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白圆寺,旧名云栖庵。相传,这里原是一片树林,生活着一群白色美丽的犀鸟,常年鸟语花香,人们说这是一块佛地,于是择址修建庵院,命名云栖庵,取其音。尔后,又改名为白圆寺,也有白色犀鸟中的“白”字之意。


清光绪年间,英国传教士到沅陵传教,遭到民众抵制。1902年夏,沅陵发生瘟疫,死人逾千,民众怀疑是两个英国传教士投毒,以达到诱人就诊、胁迫入教的目的,愤怒中将其殴毙,引发震惊中外的辰州教案(沅陵旧称辰州)。


清政府屈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查办地方官员,缉捕无辜群众300余人,并把10名群众捆在一起用火炮轰死,赔款1万英镑(折合白银8万两),立下永远儆戒耻辱碑。西方列强用赔款修建了永生堂、天主堂等8栋近现代欧式建筑。


193811月,国民革命政府湖南省会由长沙临时迁址沅陵,部分省直机关随之迁入该组建筑内办公,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这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西方文化入侵史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见证了不屈的湖南抗战史。


沿江西行,我们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军部旧址1949年冬,四十七军奉命挺进湘西剿匪,他们深入大湘西山区,浴血奋战,共剿灭土匪10万余众,肃清了百年匪患,解放湘西22县,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眼前的这两栋二层楼的老房子,是剿匪辉煌胜利的历史见证和历史丰碑。


湘西人民为对剿匪有功的四十七军全体指战员表示深切的缅怀和纪念在剿匪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将梧桐山上的中山公园改建为胜利公园,1988年更名为沅陵县烈士陵园,同年又定名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


园前修有胜利门,气势雄伟;园中建有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塔上的解放军塑像手持钢枪,威严挺立;园两侧修建纪念亭四座,内立石碑,刻记剿匪牺牲的烈士名单1024人,以志功勋,永垂千古。肃立塔前,心生敬意,今日和平,来之不易。


从纪念园出来,继续西行,不远处就是龙兴讲寺。建于虎溪山麓的龙兴讲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下旨修建的专门用于传授佛学的寺院。讲寺之所以用龙兴为名,是比喻帝王之业的兴起。距今已139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学院。遗憾的是寺院正在维修,未能入内,只得打道回府。


从东往西,由南向北,看不完沅陵的山水,听不够沅陵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