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3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5-04-11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3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

    云山屯村距安顺市约20公里的七眼桥镇的云鹫山的奇峰下峡谷中,这里的居民由于都是古时屯堡军户的后裔,所以人们把他们称为“屯堡人”。

 

  600多年前,明洪武帝朱元璋为加强边疆地区的统治,在江浙招幕士兵,让他们携妻带子进入贵州,居住在设置的卫所里,战时出征,闲时屯垦。当时卫所广布全省各地,军户达数万人之多。沧海桑田,而今这些卫所的遗迹大多散落到了历史的时空中了,但在“黔之腹,滇之喉”的安顺,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卫所旧址及当时人们生活的遗风,云山屯就是其代表。云山屯村寨只有前后屯墙的两个城门,前屯门用巨石垒砌而成,两旁的城墙,高78米,厚约1.52米,屯墙全长1000米左右,上有炮眼和垛口,各处制高点还有众多的哨棚,一旦发生战争,即构成了一套系统、完善的指挥和作战体系。从前屯门入寨,眼前是所谓的屯堡一条街,街道长约600米,宽5米左右,还有许多小巷巧妙地与各户的三合院、四合院、碉楼等相连接,形成了攻防相济的通道。随着屯田制度的衰退,加之豪商富贾的涌入,这里的商业贸易曾繁荣一时,布号、米肆、药铺等遍布全屯,著名的“德生昌”中药铺遗址至今仍存。近六七十年来,由于交通道路的变迁,往日的兴旺与繁荣才逐渐逝去。云山屯的民居大多采用穿斗木构架结构,构架承重,围墙只起围护功能。围墙用石块彻成,选择的材料由大到小,使墙体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感。房屋的板壁、支柱、窗户、门楼等均有镂雕花纹,或名人诗句,或松菊竹梅,或鸟雀凤鹤,绚丽多彩,寓意深刻。

   旧时的地方志书把屯堡人称为“凤头鸡”、“凤头笄”等,是因为已婚妇女的簪子酷似凤头而得名。云山屯的男子头包青布帕,身着扣边长衫,系腰带,穿草鞋或布鞋;妇女以纱帕为头巾,腰间系织绵丝质长腰带,打结于臀后,脚下是鹰勾尖头平底绣花软靴,腿扎白布绑腿,宽衣大袖的大襟长袍,衣领、袖口、襟边均饰有花边。据说如此之装束是明代遗留下来的。如果游客来得适时,可以领略到云山屯许多独具特色而又韵味无穷的节日文化:正月初九的玉皇会,正月十六迎汪公,六月初六土地会,六月二十四敬雷神……这些节日中,以迎汪公最具屯堡特色。传说汪公叫汪华,系安徽歙州休宁人氏,隋时为徽州地方官,后率部归唐,被封为越国公,因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有功,改封九官太守,死后谥为徽州府越国公忠烈汪王,遗骨归葬子歙州城北岚山之上。由于屯堡人有安徽来者,所以他们把故地轶亭也随之带入。正月十六这天,屯堡人要把汪公从平日香火侍奉的汪庙中请出来放在红色的轿子里,由村中德高望重者为前引,呜锣开道进行游乡,轿过的每一家都要烧香鸣炮奉迎,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

 

  在正月和七月到云山屯,还可以见到当地人玩花灯和跳地戏。花灯的主要剧目有(八仙图)(铡美案)等,表现形式以唱腔为主,道白为辅,这里的花灯表演至少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演出地戏时要戴面具,内容大多取材于“说唐”、“三国”等故事,多为武戏。奇山藏古寺。沿着云鹫山崎岖的石阶而上,便可到达古树掩映的云鹫寺,寺庙由三部分组成,最早的是建于500多年前的大佛殿,清康熙年间增修玉皇阁和关圣庙,民国初年再添待漏桥和化纸塔。玉皇阁为重檐式攒灵歇山顶建筑,是当地古寺的代表。从高处放目远眺,西面苍山如海,东向良田万顷,让人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作为数百年前留下的历史“化石”,云山屯和它所代表的屯堡文化,已经成了黔中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让人们去感受那深邃的过去

 

  

                   云山屯的慢生活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3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    

云山屯的慢生活
凌乱的电线使人感到一些现代的气息

   

    在贵期间,我们来到了大明遗风的屯堡文化之一云山屯。云山屯村位于紫云县西秀区七眼桥镇,资料记载始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屯堡村寨。屯堡起源于军屯,是一种独特的汉文化。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为副将,率三十万大军征讨云南梁王,于次年攻克云南。为巩固边陲,大军选择以贵州安顺为中心驻扎下来,为解决军需供给,军士戌兵屯田,自给自足,形成了调北征南的军屯,驻军为屯,民居为堡。600年之后成为独特的明代汉文化遗存,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据说在鼎盛时期,云山屯居民千余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除了老人、妇女、小孩之外,鲜见男丁,当地人说都外出打工去了。云山屯虽贵为名村,也许时下为旅游淡季,不到9点我们来到屯口,只有两位打扫卫生的人和售票员在工作,古街上的石板路湿漉漉的,行人寥寥。因为来时匆匆,我们未吃早饭。在古街只见到一家云山饭庄但是铁将军把门,在一旁云山驿馆里玩耍的小姑娘说替我们叫她妈妈来做饭。我们游玩了整个古街折回来10点半多了才见到饭庄开门。一位30多岁的女士说大师傅没在,她只能简单做几样菜。回锅肉、梅菜扣肉、清炒白菜、素炒笋片,四个菜一份米饭上桌的时候已经在一个小时之后。味道自然不错,地地道道的地方农家饭,费用不足百元。在外面等饭的时候,一位老者赶着牛,慢腾腾准备下地去了,街上陆续有几个孩子在玩游戏,几家农舍里也慢慢升起了炊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承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对于我们这些居于闹市的人来说,几乎是一种奢望。云山屯的慢生活,让我们慨叹,也让我们艳羡。云山屯的慢生活我们只享受了一个上午,用过早中合一的午饭后,我们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回归喧嚣的旅途。

 

云山屯的慢生活

承载着历史的古街

 

云山屯的慢生活
世外桃源般的农舍


云山屯的慢生活
依山而建的石板路


云山屯的慢生活
灰一色的石板房


云山屯的慢生活
玩耍的孩童


云山屯的慢生活
下地的老者


云山屯的慢生活
忠实的守望
云山屯的慢生活
屯后的屯墙

 

云山屯的慢生活

屯外的田野


云山屯的慢生活
传承着历史与现代的戏楼


云山屯的慢生活
戏楼上精美的雕刻
 

云山屯的慢生活
云山屯的屯门


云山屯的慢生活
厚实的屯墙


云山屯的慢生活
袅袅的炊烟


云山屯的慢生活
注视着我们的目光


云山屯的慢生活
云山驿馆


云山屯的慢生活
守护家园的狗儿


云山屯的慢生活
这还不是世外桃源吗?


云山屯的慢生活
洗衣的老者


云山屯的慢生活
屯堡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