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49)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5-04-11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49)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厚吴村位于永康市南端,与缙云县接壤。现存永康农村第一大古建筑群,整个村现存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厅堂楼宇、民宅大院、庐墅精舍近百幢,总数1000多间。厚吴村拥有永康市最早创办的小学和创办已逾百年、历史最悠久的村级婺剧团。
  村中的“吴仪庭公祠”,规模恢宏。此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年,楼屋雕刻精湛,眼下虽然残破凋零,仍然掩饰不住昔日的辉煌与气派。
  原有“吴氏宗祠”,装修后,取名“吴公祠”。“清官”是千百年来中国百姓根深蒂固的崇拜偶像。百姓对于“清官”的推崇,超出了想象。厚吴“清官文化”,可以说,贯穿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吴氏宗祠”,不仅建筑气派恢宏、木雕精美,而且,厅堂中的“忠、孝、节、廉”四字,概括了旧文人的“精神脊梁”。它是先贤教诲子孙的庭训,也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永康厚吴古村
 

 

走进了厚吴村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一:厚吴古村乱石砌墙的民居 

     走进了厚吴村,走进了远离尘嚣的历史深处。这个有着790多年历史的吴氏血缘聚居村落基本保存了原有的格局,巷道纵横,池塘密集,水系清晰,明、清和民国时期的百余幢古建筑连绵成片,类型齐全,涵盖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宗祠建筑和住宅建筑等。“如果建筑是立体的诗,厚吴就是一部历经八百来年锤炼增删而成的诗集;如果建筑是无声的歌,厚吴就是一部回响着天籁之声和人间悲欢的曲谱”,《厚吴古民居》宣传小册里的这句话正是它动人的写照。

 

     公共建筑中有古驿道、池塘、水渠、水井、桥梁、唬童塔等,最著名的是古时厚吴村“家居八景”之一的“槐井醴泉”,这口老商业街上的八角古井据说与村同龄,井圈上阳刻“醴泉井”三字,井水清澈可鉴,“清道光辛丑年(1851年)永康县丞吴廷康公余来村游玩,投小石子于井中,发出之声越铿,余韵锵然,有顷乃歇,曾说'宜名洪钟’。”

 

      商业建筑中有店铺、药店、茶馆、作坊等,同仁堂是其中重要一处,老字号的墨书字迹尚在,建筑小巧精致,如今居住在这个临街老屋中的阿公(永康话对男性老人的尊称)是个热心的老者,他接待过一些前来考察的高校师生,对建筑的历史沿革和木雕构件中的典故俗语如数家珍。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二:厚吴古村传统刺绣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三:醴泉井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四:同仁堂老药店

 

 

 

 

    宗祠建筑是厚吴古村的靓点之一,现存大小祠堂7座,分别是吴氏宗祠、吴仪庭公祠、向阳公祠、丽山公祠、澄一公祠、九份公祠、德忠已祠。另有惟九公祠、双虞公祠、以诚公祠、英敏公祠等毁于上世纪中后期。这些气派的祠堂建筑正是厚吴历代人才辈出、文化兴盛和经济繁荣的表现。

 

    总祠堂吴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丁未年(公元1547年),现除花砖门楼是初建遗构外其余都是清光绪年间在太平军火焚后的废墟上重建。该宗祠前后三进,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正对水池前的空地原有六座巍峨的青石牌坊,“文革”时全部拆毁,一些残件还散落在祠堂内。门厅三间,外有抱鼓石、旗杆礅、旗杆石等,左右五花山墙上有墨书“文谟”、“武烈”和一些水墨画,正中大门石刻“吴氏宗祠”。中厅“叙伦堂”五间,石柱木梁,九架抬梁结构,粗大的额枋上悬挂着数十块匾额和一方家规,大多是明清原物,稍间山墙砖壁的“忠孝廉节”四个翰墨大字也是难得的书法精品。后寝七间,五明二暗,供奉着吴氏世代先辈的牌位。两侧厢房二十余间,同样挂满古匾。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五:吴氏宗祠外景(摄于2008-1-1)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六:吴氏宗祠内景

 

    总祠下有各个房派的分祠,其中“吴仪庭公祠”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前后三进,左右厢房,前有四柱五楼式门楼,内部装饰美仑美奂,据说当年祠堂建成后,所有的彩绘、木雕都用棉布罩住,只有在重要节日时才能掀起“神秘的面纱”,可惜这些民间珍品惨遭“文革”毁坏,一些牛腿、雀替已面目全非。“向阳公祠”大约也是清末民初所建,前后两进,左右厢房,石柱上有阳刻楹联,所有梁枋、柱头都遍布彩绘和浮雕,我们去时正遇大修。“丽山公祠”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民国初重修,四柱五楼式砖雕门面,前后三进,左右厢房。“澄一公祠”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道光年间重修,前后三进,左右厢房,石柱木梁结构,前天井四周的牛腿、彩绘保存原貌,后天井四周牛腿为近年重修恢复。资料中标注的九份公祠和德忠已祠未能寻得。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七:吴仪庭公祠外景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八:向阳公祠外景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九:丽山公祠外景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十:澄一公祠外景

 

 

住宅建筑中的厅堂精舍 

 

    住宅建筑中的厅堂精舍也是厚吴古村的精华所在。如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的司马第是当时名闻遐迩的仕途之家、书香门第,堂号名“为继堂”。该建筑共三进三天井,二十九间,入口处设置重门,第一道门为二柱三楼式砖雕门楼,正反面阳刻“司马第”,二道门为月形门洞,三道门由一主二附门组成,门楣分别墨刻“仰瞻山斗”、“书府”、“墨林”,檐下题满诗词。一、二进门窗、牛腿等处是大面积的木雕杰作,历史人物、花鸟虫鱼、琴棋书画等图案无奇不有,绦环板上更是雕出了字字传神的楷书诗句,令人目不暇接。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十一:从司马第门厅看正厅(摄于2008-1-1)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十二:司马第门厅后檐木雕(摄于2008-1-1)

 

    屏山精舍是厚吴村另一处很有名望的厅堂,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以前,堂号“树玉堂”,共两进两天井,有牌坊式门楼,砖雕一斗三升,前厅用材粗大,梁皮、雀替处高浮雕飞禽走兽类题材,后堂楼和厢房有明代遗风的木雕护窗。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的存诚堂据说是由“父子登仕”两代先后建成,前两进较朴实,最后一进却精雕细刻,共二十六间,天井里有一棵树龄超过四百年的古苏铁形如骆驼,堪称一绝。其它比较有来头的宅院还有聚庆堂、新屏山精舍、奎壁联辉、兰花居、桂花居、前轩间、青藤柴门等。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十三:屏山精舍外观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十四:存诚堂院落

 

    厚吴村至今还保留了多处明代民居,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且年代最古老的是建于明成化戊子年(1468年)的衍庆堂,它前后共三进,前厅大木结构有诸多早期做法,如所有柱子都用梭形、柱头卷杀、讹角栌斗,月梁瘦高,梁架节点处用丁头拱、十字拱、襻间斗拱、驼峰、大斗等,檐下出跳斗拱,拱瓣明显,屋顶举折平缓,柱础用礩形等。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十五:衍庆堂前厅梁架 

[原]『永康三日路壹』:厚吴古村

图十六:衍庆堂前厅檐下斗拱 

      厚吴古村除了祠堂多、古宅多,古匾多,木雕多外,民间艺术也很多,每年都有丰富多彩的庙会、灯节,还有婺剧、十八蝴蝶、打罗汉、踩高跷、大头娃娃等民俗表演和刺绣、编织、打铁等传统手艺。

    厚吴古村,一个需要静心去体会,用心去解读,真心去呵护的传奇古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