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澎湃星期六·思想︱香港的“水”与“围”:水客与反水客的人

 真友书屋 2015-04-11

文载澎湃新闻“思想市场”。思想市场?致力于提供思想交锋平台,你将看到立论各异的思想者的交流争论。


7年前,中国香港导演许鞍华拍了一部非常出名的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电影描绘了位于香港新界区元朗的天水围小人物的生活,电影让有着“悲情新市镇”之城的天水围广为人知。7年后,它和屯门、元朗一道再次闯入人们的视线,只是这次,令它们出名不再是日与夜,而是“水”与“围”——水客,与围住水客的反水客的人。


谁是"水客",谁又在反"水客"?

“水”与“围”的戏码,在香港,已不是第一次发生,甚至愈演愈烈,殃及无辜。然而,以往这样荒唐的闹剧只在新界北的上水频频上演——自2012年9月那场浩浩荡荡持续三天的“光复上水站”行动后,这些年来,上水已经经过大大小小的近十次光复。今年初,战火蔓延到新界西的屯门,之后转战沙田,然后再入西边的元朗、天水围。新界西,成了另一个“围城”。

三月初那场在新界西跨越三区激烈非常的“光复运动”仍令人心有余悸,愤怒的青年,哭泣的孩童,很多人都在问,香港怎么了。笔者亦收到不少内陆友人的信息,包括询问最近赴港是否安全、谁是水客、谁是反水客者、当他们在反水客时他们在反些什么?喧嚣的大众媒体众说纷纭,加上内陆人、港人各自高涨的情绪,一时间整个香港似乎贴上了标签:“拖行李箱者人皆打之”。

在回答这些问题前,追根究底,先聊两句何为水货、水客。

水货并非山寨货,而是未经法定代理商的正常渠道“非法输入”的原装正品。只要存在价格差或人有我无,各国家或地区间均会存在你来我往的水货现象,美国、加拿大间亦不免俗。而在内陆的亲友劳烦在香港的亲友代购,带回去的手机、平板、化妆品、食品同样也能称为水货。前述行为可看作是个人偶发的旅游购物,而当带的货品积少成多,甚至夹带货品形成商业化的惯常行为,这些人便会被毫不犹豫地称为“水客”,而更激进一点的港人会直呼这类人为“走私贼”。因此水客一般是指大量携带“水货”过境的“旅客”,利用边境两地物品价格及贸易管制的差异,以赚取“带工费”为目的,逃避海关监管,“少量多次”(即通常所称的“蚂蚁搬家”)携带受国家管制或应税货物、物品入境的特定群体。

然而,这帮“水货客”的身份复杂,其旅客身份不单指内陆访港旅客(特别是持“一签多行”的深圳居民),持回乡证的港人也混杂其中。根据政府部门公布的打击水货客执法数字,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间,海关共拘捕5000人,其中内陆人3235名,占64.7%,香港人1,748名,占35%。其身份也十分多样,包括自由行旅客、家庭主妇、长者、自由职业者、货车司机等,而所带的水货,除了大热的iPhone等电子产品,更多的是奶粉、益力多、纸尿片、健康食品、红酒、化妆品等日用品及食品。由于与一般的水货文化不同,在水货客扫货之下,供需变,物价升,货品缺,矛盾就是这么出现的,最出名的莫过于那一纸蜚声海外的“限奶令”。

自2003年实施自由性政策之后,加上人民币兑港币汇率不断攀升,免税香港的商品价格相较内陆更为便宜,从香港购买货品运回内陆转售赚取差价始成风气。由于水货客多在中港边界活动,直达罗湖、福田口岸的东铁线日渐拥挤,而上水作为分流乘客的必经之路,成为备受水货客滋扰的重灾区。2012年9月“光复上水站”行动后,这些居住在邻近深港边界的网民成立了“北区水货客关注组”,旨在向香港政府反映水货客对香港新界北区(尤其是上水站)及港铁东铁线沿线车站近几年来的滋扰。他们将水客定义为“一群由集团监控或组织监控带同大量货物过境,作逃避缴纳入囗税的人士”,他们欢迎旅客,但反感受“货主”指示的利用自由行或“一签多行”的“带货人”。在这一组织的发起与带动下,2012至2013年间上水发起了多次较大型的“光复”行动,亦促使政府和警方采取多项行动,对上水水货团体造成一定震慑。

然而这样的震慑带来的除了上水的片刻清静,便是水货客如游击般的南下和西进。部分新界区的工厦单位被改作零售商店涉嫌进行水货活动,《东方日报》曾报道称水客扰民多时,连墓地也不放过,粉岭区蓬瀛仙馆一带也沦为水客集散地,在等候货品时,有人甚至藏身在附近的墓地内。而住在沙田的居民亦多次表示原来位于沙田市中心一带的小商户均被药房、首饰店及名店等深受自由行欢迎的商店取代,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为了避开购物人潮,往往要等到夜晚九点后才能出门。

到了2015年初,港铁联同警方在上水站严格执行每人二十三公斤行李重量管制,任何旅客携带的大型行李,若被怀疑超重都要到C出口过磅,由于过磅人多,傍晚人数一度近千人,人龙长逾三百米。不少人因行李超重被拒入闸,与港铁职员争拗,其间亦有水货客与市民口角,要由警方及港铁职员调解。不少水货客未能携带大量货物经东铁线返回内陆,他们于是改变策略换乘的士到落马洲口岸过境,或改往新界西的屯门及元朗区乘巴士经深圳湾运送大量水货返回内陆。

在随机采访中,一位香港人告诉笔者,由于上水被“光复”,原本在新界北活动的水客转战屯门、元朗、天水围。“大半年前都还好,之后愈演愈烈。”最终急剧恶化,之后发起的“光复屯门”、“光复元朗”行动与此“剧变”不无关系。

屯门与天水围均有巴士线来往深圳湾口岸,车程仅十多分钟,每日午后皆有大批水货客塞爆过境巴士甚至口岸一带。特别是天水围,往返深圳的巴士就在地铁站旁,十分方便。据报道,每天下午皆有数辆货车到场分派奶粉、零食等水货,水货客取货后即一窝蜂到天慈邨B2P线巴士站并挤上车厢往内陆。在实地走访时,笔者在车站附近观察了一段时间,尽管已是傍晚,巴士仍算频密,每每开走一辆,总是会在短时间内再排起长龙。而据一位女士介绍,这已经算是人比较少的情况,最拥挤时,人龙需要来回绕几圈。由于水货客行李普遍较大,导致巴士空间逼仄,无法上车,往往要等很长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