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届“园冶杯”高峰论坛暨亚洲园林大会分论坛——“杰奎琳·奥斯蒂大师报告会及对话大师活动”上,来自法国的著名景观设计大师杰奎琳·奥斯蒂以国土、文化、特色作为关键词,通过数个设计案例,从水系、绿地以及空间尺度等多角度为参会人员诠释如何从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考量一个区域,进而规划设计出符合历史特色、融合传统文化又不失时代特色的景观。精彩的演讲吸引了二百余位专业人士到场聆听。 杰奎琳·奥斯蒂在1985年创办了自己的景观设计事务所,该事务所主要承接公园、广场、街区等开放空间改造项目。长期以来,杰奎琳希望通过开放空间设计将相关思路引入城市规划设计领域。 在杰奎琳看来,景观设计师的任务是改造或者治理国土。“治理工作势必导致国土产生一定变化,此时设计师就肩负起改变国土的重任,因此我们在工作时要非常谨慎。”杰奎琳说,如何改变国土,为什么要改变……这些问题都要认真思考。为此,景观设计师必须仔细观察、研究分析国土情况。对场地进行大量分析,了解各个方面特征。除了外在看得见的因素,设计师还要关心看不见的东西,包括地下结构、历史文化、场地过去的演变等,进而从方方面面给场地的发展或者改变寻找依据。“实际上,无论场地大小,其设计原理和方法是相通的。”她说。在随后的报告中,杰奎琳以多个项目为例,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 从1990年至1994年实施的法国圣彼得公园曾荣获多个国际大奖。在设计这个占地20公顷的公园时,杰奎琳将地理、地貌、历史等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服务于景观规划。“通常情况下,地理、地貌、历史这三个因素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场地的基本情况,或者决定场地的基本特性。”杰奎琳解释道,圣彼得公园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一方面处于城市环境之中,另一方面它又坐落在河流众多的岛屿上。场地过去用于渔业等农业开发产生了很多小型湿地,这些湿地随后逐渐变成城市公园和绿地。因此,水元素在场地内出现得非常多,以至于设计人员进行现场探查时不知道到底是在陆地上,还是水域中。 结合场地水系和城市肌理条件,设计人员采用叠加的方式形成公园整体结构——引入一条水体系,贯穿整个公园,由此使得公园分区产生一些变化,有的区域偏向城市化,有的偏向景观化。这是杰奎琳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不同尺度的交会形成一种轴线化开放性空间。它不仅能让游客看到公园景观,还能欣赏到周边的城市风貌,让人感受到生活在城市之中,而不是其他地方。 在杰奎琳看来,充分挖掘场地特征是让项目个性鲜明的有效措施。在巴黎西北部某开发区内,杰奎琳负责一个面积为10公顷的公园景观设计。场地过去是火车枢纽站,设计的重点之一是将过去的城市肌理引入公园。现场考察中,设计师发现场地被过去的城市基础设施切割得非常厉害,各种铁路轨道切入城市交通干道之中,形成区域风貌。此外,其街区构成同样复杂,不同阶层的人居住在这里。因此,公园的设计初衷就是把各种因子和所有居民联系在一起。 结合场地特征和区域使用特点,杰奎琳希望将公园作为原有城市肌理的一种延续进行整体设计,从而使公园内部结构与周边街道相融合。此外,场地中还引入一些水系。丰富多样的水景观既有利于收集雨水,还能把不同街区串联,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季节性因素对于园林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创造出极富变化的景致。”杰奎琳补充道,除了能欣赏到季相分明的自然景观,更重要一点,设计师可以将其打造成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点,甚至是举办各种聚会的时期。就好像日本一样,欣赏樱花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活动。“所以我也希望在公园里营造出一种标志性的自然景观。”她说。 于是,公园划分为四个区域,通过不同的植物材料将四季景观特征加以集中展示。春季,强调观花植物;夏季,突出观赏草和树荫的变化;秋季,侧重多彩的叶色;冬天,着重选择树皮有变化的植物。 水景观是该项目另一个特色。设计师把整个水系分成四部分水面,分别形成不同的生态型水池。水池形成后,吸引了很多鸟类、鱼类来到公园。于是在巴黎市中心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愉悦的园林空间。 最后,杰奎琳表示,北京的汽车交通非常繁忙,这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现在西方国家都是全力发展公共交通,包括有轨交通等。可能对中国来说,环境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经济发展。作为园林设计师,她更喜欢植物、绿色和自然,更希望人们通过植物、自然营造出一个比较适宜居住的城市风貌,而不是被汽车占领的空间。 |
|
来自: laoshuxinya > 《园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