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风虎神韵114 2015-04-11
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研究方案
南京市下关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的社会现状,迫切需要关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任何一个国家,如要兴盛,都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要培养人才,则离不开发展教育;要发展教育,则离不开对教师的培养.教育兴国,良师兴校.因此,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革新师资培训和进修课程,以期培养出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然而,在我们的现实中,教育专业化成长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得到大家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很长的时间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人们所忽略.教师的存在只是为向学生这一中心进行单向的传递.通过教师专业成长来发展学校,正是适应着教育从单向知识传递到多向文化融合的历史性变革.因此,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深入系列的研究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第二十九条:实施"跨世纪园工程"等教师培训计划,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和一批名教师.
2,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我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教育科研网报道:"十一五"期间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自2000年起,这五年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区青年教师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性质;他们的专业才能和教育智慧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深度;他们的专业精神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他们的专业人格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心灵支撑;他们的先进和实践反思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起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因而,对这个过程的优化研究是现实需要的.就我区而言,尽管我们平时十分注意青年教师的培养,但我们尚未从专业成长这一高度上去研究和关注,现实的发展需要我们在这个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所以,通过建立区域教研共同体着重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展开研究,形成适合我区青年教师实际的培训措施,对于促进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对青年教师培养方式的改革迫切需要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 
(1)作为区教师进修学校这一重要教研机构人员的视野与思维需要发生转变,树立协作意识.长期以来,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研模式,使广大教师处于被遵从,支配的地位,失去了自我思考,自我决策的能力,教师的潜能资源被掩盖,忽略了,不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挖掘.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要求区(县)教研室\培训机构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空间,积极主动介入基层学校,与校长和老师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因此,迫切需要在区与校,教师之间营造并构建新型的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受,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变对学校,教师传统评判为友善的合作,建议,变上下的关系为合作伙伴关系,引导教师更加自主,自信地成长.
(2)教师需要在共同行动中追求专业发展.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协作在一起.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协作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方式,我们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协作.
(3)教研工作的开展需要彼此之间互相依托.现在对青年教师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校本教研,它倡导"教师即研究者",但并不意味着学校要实行"关门主义",拒绝外援,教师需要专业引领导,需要建立一个多种力量介入的教研共同体,需要区进修学校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使教研形成一个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格局.区进修学校是学校教研直接联系的业务部门,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上,教研操作的基本规范上,学科教学的把握上拥有优势,而学校一线教师在教学经验上具有优势.因此区校两级之间协作,不但能形成互补,更重要的是,这种协作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证.尤其是在校本教研作为一个概念,一种理念被提出和实施的时候,进修学校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二,本课题术语的界定
1,教研共同体
教研共同体:是为完成真实任务,问题,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教研方式.它强调共同信念和愿景,强调各个成员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鼓励各个成员探究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各个成员在教研的过程中,与同伴开展包括协商,呈现自己的知识,相互依赖,承担责任等多方面的合作性活动.
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标准被定义为:(1)具有相应的实际教学能力;(2)具有教学设计的独创性,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3)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总结和开展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在这几方面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3,本课题所指的是区级教研和校本教研两者融为一体,区教研员与学校,教师之间互相配合,以教师的任职学校为教研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本校校长和领导干部为组织者,领导者,以区教研员为协作者,引导者,主动介入者,以提高教学实际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研模式,倡导在区校之间,校际之间,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合作—互动的伙伴关系,形成区域性学习共同体,实现区域性资源共享.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在国内,上海,北京等地的一些学者正在中小学推介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互助支援,既避开上下属一道评鉴考绩的干扰,同时又促进教师的发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玲沅教授在2003年进行过一次《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的课题研究.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专业引领,需要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专家,优秀教师和本人通过共同的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得到了共同的成长,作用相当显著,教师们通过共同的行动逐渐养成对专业理论的渴求.
同类课题的研究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要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在区校之间,校际之间,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必须寻求彼此的交流,合作,打破相互隔离.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恰恰能为此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七,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在理论上更加验证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究,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来保障其专业性和与时代相适应性.更为明确的是突出实践意义:
1.本课题找到专业引领的有效载体——教研共同体,期望较好地解决区域专家教师少,而教师总体数量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困难多等问题.目前,本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内部机构设置的调整,机构不管怎样设置,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功能和作用发挥如何,并不主要取决于机构的设置问题,而是有没有建立和形成发挥作用的机制.教师进修学校和基层学校形成教研共同体,其实,这就是一种机制,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运作机制,体现专家支持和引领广大教师不断走向专业成熟的要求.这非常符合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 
2. 本课题对教师教育中的专业引领进行理性思考,并在学习型组织理论和群体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针对区域教师教育的实际,开创专业引领的新载体 ——教研共同体,将确立相应的目标和要求,以期形成独到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运作思路和操作经验.通过共同体的建设,使其间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专长的各位教师都得到长足的进步,最大限度地推动他们的专业化发展. 
3.本课题是推动教师教育工作的一项关键的策略.教研共同体中的专家教师,教研员和基层学校教师在共同完成各类教育研究任务的过程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和共同提高.真正集中优势,突破教育难点,找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纽带,形成教育合力.因此,课题具有开创性的. 
四,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有关教研的理论
1999年在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小学校教师的全员培训要充分发挥所在区(县)培训资源的优势,实现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方针.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也表明,教师专业的发展要靠实践性知识保障,教师成长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高.
去年秋季开始,如何在课改理论的引领下,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侧重于教学课例的反思性教学研究,则已经成为我区教师队伍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2,教师行动研究的理论
行动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其兴起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当时的教学研究人员对一些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而要求教师以研究者,参与者,当事人的身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取行动,以提高教学质量.行动研究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看待问题的一种方式,一种观念,也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特殊进修方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
3,教师发展理论
教师是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和关键,先进的教育思想由教师去贯彻,教育内容由教师去体现,有效的教育方法由教师去实施,现代的教育手段由教师去操作.如果教师的发展不到位,教育质量的提高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鲁宾(docsou.com)从许多相关经验中归纳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任何试图改进学生学习的努力,必须依赖某种形式的教师成长. "教师发展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和必要的条件."很多国家都认识到了教师发展对学生发展的意义,美国教育部指出:"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对于国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长期培养,培训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支持他们的专业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所以,许多国家都在20世纪80年代乃至以后的教师教育改革中,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注点.他们都从只重视学生发展,走向了重视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就是以教师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以教师的专业发展达成学生的最大化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