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肥胖的广泛探究

 昵称535749 2015-04-12
译者: makiko1990

发表时间:2015-04-12

肥胖

对肥胖的广泛探究

肠内菌群如何帮你瘦身

1卡路里的食物就产生1卡路里的热量-如果吃的太多消耗太少,你就会变胖、身体变差。这种老生常谈现在看起来过于简单了。因为食物在每个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尽相同,甚至天差地别!

这一有趣的说法来自最近的一项关于代谢综合症的研究,这些有害的症状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胆固醇失衡,当然还有肥胖。这一独特的“现代病”遍布美国-肥胖人口的比例在这里相当高。肥胖问题同样困扰着墨西哥、南非和印度,由肥胖引发的疾病增多、医疗费用攀升。

代谢综合症通常被认为是摄入太多和运动太少所致。但厘清这些问题尤为关键:为什么一些食物更易导致肥胖?一些人的体重增长更容易?另人欣慰的是,近期发表的几篇论文给出了初步解释。

在淀粉中的葡萄糖,水果、糖果和玉米糖浆中的果糖是争论中认为的罪魁祸首。那些所谓的高“血糖指数”食物,即,能升高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食物;引发了代谢综合症。波士顿儿童医院的David Ludwig医生通过实验表明,与那些食用低脂肪食物的人相比,食用低血糖指数食物的人代谢得到了改善,从而能保持体重。这就颠覆了之前所说的观念-1卡路里的食物就产生1卡路里的热量。另外就是果糖了,它被认为是导致肥胖和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因素。科罗拉多大学的Dr.Richard Johnson近期发表在《自然通信》上的一个研究论文,解释了葡萄糖的危害作用,以及其转化为果糖后的危害作用。

Dr. Johnson和他的同事喂食葡萄糖液给三组小白鼠。一组为正常对照小白鼠,其它两组小白鼠体内缺少一种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的酶。正常小白鼠的肝脏脂肪化并且产生胰岛素抵抗。另两组小白鼠安然无恙。由此可以看出,葡萄糖在体内发生的果糖转换作用加剧了代谢综合症的多种病症。

吃多少长多少,真有可能!

更有意思的说法是相同是食物在不同人体内表现不同。近期的4篇论文都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其中一篇发表在今年7月刊的《科学》杂志上,出自波士顿儿童医院的Dr. Joseph Majzoub. 他和他的同事通过去除小白鼠的 Mrap2基因来控制食欲。另人吃惊的是,即便是发生这样基因变异的小白鼠喂食与普通小白鼠同样的食物,变异小鼠的体重依然增多不少。其原理尚不清楚,有可能是通过另一个名为 Mc4r的基因,代替了 Mrap2基因,行使了其原本就能让人体重增加的作用。

第二和第三篇论文是发表在8月刊《自然》杂志上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了同样的食物在不同人体内代谢后的差异。这两项研究都是在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的主持下开展的。一项是针对肠内菌群做的研究,试验针对将近300位丹麦参试者进行的,试验发现那些肠内菌群种类越多样,发生代谢综合症的可能性越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也越低。另一项研究是让49位体重超标的参试者食用高纤食物,那些起初肠内菌群种类较少的参试者其细菌种类增多了,各种代谢指标得到了改善。但是,那些原本微生物种类就多的参试者即便食用了相同的高纤食物,代谢改善不大。

位于圣路易斯市华盛顿大学的Dr. Jeffrey Gordon认为,这两项研究说明了在肥胖人群体内微生物菌群保持他称之为“职务空缺”的重要性。饮食合理,一个人肠内就会有更多的“空缺”被有益菌群补充进来,发挥作用。Dr. Gordon近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就是我们所说的第四篇论文,试验对象为小白鼠。为了避开遗传因素的干扰,Dr. Gordon 找到4对双胞胎,一对胖双胞胎,三对瘦双胞胎。收集到他们的粪便,将分离的菌群转移至小白鼠肠内。之后喂食这些小白鼠相同的食物:转移了胖双胞胎肠内菌群的小白鼠长胖了,反之,另一组小白鼠还是那么瘦。

随后,Dr. Gordon 将这些肠内有着不同种类菌群的小白鼠放在一起饲喂,以观察效果-小白鼠的排泄物帮忙转移了细菌。瘦小白鼠体内的细菌转移到了有着胖双胞胎细菌的小白鼠体内,从而阻止了小白鼠变胖,进而阻止了其它代谢异常症状的发生。如果细菌进行反向转移,则没有效果。这可能就是Dr. Gordon所说的细菌的“职务空缺”理论。有趣的是,当小白鼠饲喂高脂肪、少水果、少蔬菜的食物后,这种细菌转移就不会发生,肥胖也不会被阻止。所以,有益菌的转移取决于合理的饮食结构。

Dr. Gordon希望能鉴别出这些特殊的有益菌,最后能分离出来用以治疗肥胖。现在,他和其他研究团队正在探究各种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一种热(能)量的在体内的代谢与另一种截然不同。某种特定食物的影响也会因为个人基因和菌群的差异而不同。个人的饮食结构部分决定了体内的细菌种类。所以,代谢综合症是食物、细菌种类和遗传基因之间复杂作用关系的结果,弄清楚这些,研究人员们就能找出当今社会这一最普遍病症的原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