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指导】写作小心得

 眼呢喃 2015-04-13

  1,关于大纲、大事件、单元、章节


  大纲是把自己要写的东西从发生到结束的状态理出一条主线,然后把一个大事年表切分出更加细小的可操作单元,单元切分出更小的章节。


  整个剧情切分成十几个或者近十个大事件, 每个事件算一卷。

  事件或者一卷需要再切分成更小的单元,就是该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始末过程。


  一个大事件是由若干小事件或者单元组成的。


  而单元则可以切分到章节,章节是写手每次需要集中心力操作的最小的单位了。


  一般惯例是3000字左右。


  2、章节写什么?


  章节的基本容量是3000字。它是一个单元的组成部分。

  比如某个单元叫“主角a获得金手指a”。那个这个单元开头的一个章节应该是(按照俗套):主角坠崖or主角进入旧书店淘宝or主角遇到伤重神秘人托孤 etc.。


  这就是我们这个章节要写的内容。


  按照古典三一律,一出戏集中冲突,要求主题、时间、地点都一致。


  百度百科曰:


  “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实践表明……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


  但对新手,根本不需要考虑人物性格单一,类型化这类高层次的问题。就是金庸也说他写射雕的时候人物都是脸谱化的——所谓“鲜明的性格”(见三联版续),hp7部的人物模式也好不到哪里去。没有超越金庸等人的执行力度,就不要考虑人物性格的丰富和深刻,只要考虑人物的特色鲜明。等你超过金庸的水平,那也能混的风生水起了。


  所以为了新人集中笔力(至少对我这个情况)的话,3000字一章的场景、时间、主题也必须一致化。一旦不能保持场景、时间、主题的一致,出现了某一层次的间隔而非连续,就必须另开一章,或者把剩余不足量的内容进行过渡段,或者交代段的压缩处理。


  比如说某一张章节的主体部分是主角把人砍死了,然后一天后对方的家长来报复。写手务必写成一个章节写一件事,不要两件并一章。这样太挤了。《狩魔手记》的有些章节就有这个问题,两个无关场景的事情放一道,或者作者是为了制造紧凑蒙太奇效果。但是小说是线性的,不可能两件事叠一道。还是要一件一件讲的。所以这种情况下 还是分两个平行的3000字章好。


  3、章节中的场景


  场景的问题牵涉到所谓的风景描写。写手写作风景描写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增加所在场景细节的真实感而写(比如有些历史文,架空文),有的是为了描写奇幻世界的风光,当然有些也是没有想好为写而写。读者读起来有的觉得无趣,有的觉得很好。


  我个人认为场景描写第一基本功能是框定人物的活动范围。


  “他们到了竞技场”就交代了场景,完成了首要的基本功能。补充场景细节虽然重要但不是功能性的。有些风景描写读者觉得无趣,因为他没有起除了交代场景之外,提供了太多对章节主题无用的信息。


  我的《圣婴》第一段是这么写的。


  三层高的维梅尔公馆位于雪梨大街的街面,从这里可以望到海港上络绎不绝的船只。二十五岁的克里斯滕·维梅尔正在剪指甲,书桌上热腾腾的红茶映出他心不在焉的表情,对面沙发上的美丽女人戴着黑框细足眼镜在给他念文件。十月末高纬度地带的海风忽然吹了进来,茶杯泛起了涟漪,克里斯滕把转轮手枪压在要飞起来的文件上,说到:


  其中场景描写包括外景、内景,连着男主和女主的行为一道带出。


  “三层高的维梅尔公馆”交代了男主家的钱多,“从这里可以看到海港上络绎不绝的船只'交代了这是个大港口,也补充了公馆的优越位置(从窗口看到海)和男主活动城市的繁荣贸易。“十月末高纬度地带的海风忽然吹了进来,茶杯泛起了涟漪”交代了这个城市在世界上的位置和故事开始的时间。完成了我期待的场景描写的功能。


  至于船有多少种,虽然可以做出设定和说明,但写的太多就游离了,读者也没有兴趣,可以不写。


  3、章节中的人物


  小说里的人物肯定是不平等,字数有限,戏份需要分配。所以要分主次,分主配。但是主角也不能给压倒性的戏份,比如梦入神机这种ego流,就很不平衡。我建议是三分之一的戏份给主角,三分之二的戏。给次主角和配角。


  最简单的是人物的独白。但不能发生戏剧冲突。


  所以稍复杂的章节是两个人对手戏。


  每一章节的核心人物一般二个或者三个(3P真的是最好的,交流多和有效。2p其次,效率最高,但交互少。4p交流度最高,效率不高,驾驭最难。),四个的话有一人必然弱化,也是极限了。


  其他就是龙套人物。龙套人物只需做到功能性就好。


  这就像集体照最后都是路人一样。只能选择核心人物突出。


  4,章节的写作方法


  现在我一般是首先写一个初稿,把自己这一章节要写的剧情,人物和最基本的场景都写完。不通畅和不完善都不要紧,关键是写出来,并且务必写到3000字。


  然后再开始写一个修改稿。这次是把人物的对话和行为描写统一起来,使得人物性格鲜明集中,细节补充完善,能够指向主题和有趣。突然的灵感也加进去。修改稿是否超过3000字则不计算。


  5,情节


  一条主线是由无数情节串成的。不要瞧不起俗套,俗套是最伟大,最有变化可能性的,最经考验的。


  想不出情节如何推进,就去改写俗套。但是要放在心上自己为什么要用这个俗套,这个俗套用在自己的小说里有什么好处。


  单是一个金手指就会衍生出如何消化、洗白这个金手指的情节,既符合逻辑又合理。


  主角有一个好运接着给他个惩罚。


  有个恩怨给他一个好处。


  都是情节设计中的平衡之道


  6,积累词汇量、人物、场景和俗套


  英语有词汇量,中文也有词汇量。同样生为人类,理论上每种语言的词汇量都应该相当,不然必然出现某种语言能够表达的事物另一种语言无法表达的事情。


  每个人的中文词汇量实际是有区别的,这是由于专业、教育、工作和兴趣造成的区别。


  比如我,如果不是写到魔法塔的地基内容,我就几乎忘记岩石的各种名称,重新补课才又学习了下火成岩、沉积岩。


  一个写手当然应该掌握足够反应他需要表达的写作题材的词汇量为适宜。


  比如如果一个写手写到中国瓷器的内容,当然应该补充中国瓷器的种类。对于细节描写足够的词汇量很重要。


  同样写一个女人,只会写裸体强,还是能写衣服+裸体强呢。显然是后者。大部分情况下女人是穿衣服。


  一个人不可能无限制的创造人物,他必然要借鉴其他角色。那就需要写手在平常的阅读中把他觉得他人作品中有特色的人物记录下来。以便在日后的写作中改装上阵。这里需要的不是归纳然后抽象,而就是把特色融合。


  场景也是。写手不妨多去周围的西式建筑和中式建筑、园林游玩,多爬山,多去动物园、植物园,不妨在旅游时留意海洋和内陆,寒带和热带,温暖季节和潮湿季节的特色和区别。这样写文的时候也用一个参与者的联想和体会。


  套路也必须积累。俗套烂熟于心,到写作瓶颈的时候总有一款可以让你绝处逢生。


  比如《笑傲江湖》,见wiki百科,金庸曾说自己很喜欢法国大文豪大仲马,而《笑傲》也有大仲马《基度山恩仇记》的影子。像风清扬隐于思过崖、任我行被囚于西湖黑牢等情节,都与恩仇记内主角艾德蒙遇上法利亚神父类似,而岳不群设计、林平之复仇、岳灵珊下嫁等,都看得到桥段的影子。


  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情节都是老金改写的俗套。


  不要抛弃自己写的作品,再烂也存好了。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和以后上升的基石。







【微社区】请点击原文链接参与本话题的讨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