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业单位改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立业有方 2015-04-13

清明小假期,陪朋友逛街,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很多很多的店面都挂着“**”的牌子。刚开始,我以为只是个别地方的现象,而当我联系其它地方的一个朋友时,和她聊起这个现象时,她告诉我她也注意到了同样的现象,而且她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是:网络对台对实体店的影响太大了。类似地,之前我在一个小镇看到一个做了十二年电器销售的门店,前段时间放弃了店面,转到仓库经营了。

实际上,很长时间以来,“转型”都是业内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同时,还有很多国有性质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往往还面临着改制——改变企业既有的性质等。尽管有很多企业的改制转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所有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都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阻力,并且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据我们的了解,这一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办法大概有这么几种。

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性质的企业转型改制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当下活得还不错,领导班子对目前的情况往往也比较满意,他们所顾虑、担忧的是这种状态能维持多久,他们心里往往没有谱。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很肯定的是,之于事业单位等企业而言,必然面临的结果是行政类回归行政序列,经营类肯定是转企,也就是要改制。另一方面,很多事业单位目前的状态也只是个缓冲,因为全国事业单位有3000万人,一刀切肯定不行。而有些地方的公益三类单位一定要市场化转企。

此外,政府在转企方面的做法是“倒逼方式”,让单位在现有模式下活得越来越难,采取很多手段,比如限薪。类似**户,不强迁,但执行的是断水、断电,把周围环境搞脏等。像我们这样政策允许就可以改的还比较好,而另外一些日子过得不怎么样的企业则会向政府提很多条件。

同时,单位不太愿意接受(改制)的原因是:退休后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二者基本差不多了,过往企业会补“差额”。所以,这方面对员工的限制更弱了。国家的做法一方面是倒逼事业单位改企,另一方面在缩小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差距。
如果单位非常要“死赖”(不改),那么还是有一段时间的,但也不排除哪一天上级部门突然来个“一刀切”。毕竟目前在这种体制下,单位也可能被哪个单位盯上,直接收购掉。比如2013年贵州某事业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元旦前通知,元旦后直接就被划走了,不给任何斡旋、寻租的时间、机会。

所以,事业单位改企业势在必行,而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受互联网的影响,转型也变得迫在眉睫。

那么,企业在改制转型过程中如何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呢? 毕竟主管部门若不支持单位,单位所有的想法也都将是幻想。可以肯定的是,这方面的工作是有难度的,主管部门的主要担心:一个方面是单位不听话了,对他的支撑服务不到位了;二个方面是怕惹麻烦。同时,他们还有另外两个顾虑,一个是这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需要它承担责任,二是在改的过程中,会有人质疑国有资产的流失。

所以,这确实需要一段时间,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太可能直接和高管部门聊聊就获得同意,这会是一个需要长期的沟通工作。我们认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方面带上级单位去参观成功的案例,另一方面做好内部职工的工作。通过做一些工作,一点一点转变。但也有些障碍可能根本就绕不过去的。比如,我们曾经服务的浙江某设计院,我们帮他们做过两次改革,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主管部门)厅长第二年就要退了,所以做什么都没有用。而广西院就会好很多,比较容易沟通。每家单位不一样,但共性的是沟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还有一个企业领导者在改革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如何保证现有员工、管理者利益的最大化? 我们认为,员工利益最大化应该辩证来看,员工利益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改革过程中,员工的短期利益是会受损的,而从长期来看,要让员工看到长期的利益。引导员工关注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好了,员工才能好。如改了以后,企业的市场可进一步打开等。短期内也很难做出好的承诺。

实际上,改革中最大的制约往往是员工的短视行为:吃光分光是比较常见的例子。像江苏某企业,职工占70%,职工是比较保守的,很多时候很多方案都推不动,很多决策也达不成统一的意见,丧失了很多机会,但是他们却希望每年都获得固定的分利,最后将单位分没了。

以上三个问题是我们注意到的事业单位在转型过程中常常会碰到的困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