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手机横过来欣赏《辩亡论》全图↓↓↓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唐写本《辩亡论》 △陆机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因曾做过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是当时文名显赫的大文士,所作诗赋、文章流传至今的有200多篇。陆机是骈体文的奠基者之一,其骈文名作除《辩亡论》外,还有《吊魏武帝文》等。陆机的赋今存27篇,其中价值最高的一篇是《文赋》,它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采用“赋”这一体裁写成的文学理论著作。史学方面,陆机曾著《晋纪》、《吴书》(未完成)、《洛阳记》等,但大多己亡佚。陆机也是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有章草体《平复帖》传世,今藏于故宫博物院。 △《平复帖》(图片来源于网络) 陆机的祖父、父亲都是东吴的柱石之臣,他自己又亲身经历过故国的败亡,家世与国难促使他反思国家兴亡的缘由,遂模仿汉代贾谊的《过秦论》,撰著了《辩亡论》上下两篇。文章叙述了东吴从兴起到败亡的历史,其间也表彰了陆氏家族的功勋。陆机认为,孙策、孙权之所以能兴起,在于他们能“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宽冲以诱俊乂[yì]之谋,慈和以结士民之爱”;到了孙皓统治时期,“群公既丧,然后黔首有瓦解之患,皇家有土崩之衅”。他在上篇的末尾写道:“夫曹刘之将非一世所选,向时之师无曩日之众,战守之道抑有前符,险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何哉?彼此之化殊,授任之才异也。”把国家成败兴亡的根本原因归结为能否知人善任。滔滔议论,饱含着悼念故国的深情,富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将敦煌唐写本《辩亡论》和《三国志》、《昭明文选》当中收录的《辩亡论》对勘,可以发现唐人写本《辩亡论》中存在很多异文,比如“如此”和“若此”、“川流”和“顺流”、“而”和“则”、“于”和“乎”等。这些文句语意相同,用字则略有不同,相互换用的都是一些意义和用法都很接近的同义词、近义词。这展示了中国古代书籍传播上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写本时代,书籍的流传主要通过传抄这一途径进行,抄写者往往并不是一丝不苟地原样抄录前人的作品,而常常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对文章语气的体会,对文辞略加修改,从而使得书籍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发生演变。这些演变有的能反映出语言、文风甚至社会历史层次的演化。因此,异文不仅是重要的校勘资料,也是文化史、语言文字学、文献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资料。 敦煌唐写本《辩亡论》为卷轴装。卷轴装是中国古书的一种装祯形式,它是将纸张粘连成长幅,将以竹木材料制成的轴粘在纸的一端,把书幅由左向右收卷在轴上。在纸发明以前,古人用竹简和缣帛作为书写载体,简帛通常使用卷收方法收藏;纸流行之后,书籍的形制继承了这一传统,形成卷轴装。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卷轴装颇为盛行,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大部分都是卷轴装的。宋代以后,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册叶形式先后成为中国书籍装帧形式的主流,而卷轴装则主要用于书画作品的装帧。 △蝴蝶装示意图 敦煌唐写本《辩亡论》抄写工整,行款整齐,其中偶然疏漏之处,也采取了补救措施。涂改误字使用了一种黄色的涂改液——雌黄。初期的纸质写本文献一般用黄檗汁染过的黄纸作为书写材料,如果不慎写了错字,则用雌黄制成的颜料把误字涂抹掉,然后加以改写。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用雌黄制作涂改液的方法——“雌黄治书法”。这个写卷是我们了解这种“雌黄治书法”的宝贵材料。由涂改错字的意义进一步引申,“雌黄”便被赋予改易、驳正与议论、评论等意义,而不顾事实的随意批评或乱加议论便被称为“信口雌黄”。“妄下雌黄”、“口中雌黄”等成语也同样来源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