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与文学艺术

 高山仙人掌 2015-04-13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有独特的功效,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嗜酒豪饮,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自称“酒仙”,欧阳修自号“醉翁”,辛弃疾“总把平生入醉乡”(辛弃疾《添字浣溪纱》),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鹪鹩庵杂诗》)。
  酒是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文人借酒宣情、借酒言志、借酒浇愁,品评人生:曹操“对酒当歌”,孟浩然“把酒话桑麻”,范仲淹“把酒临风”,苏轼“把酒问青天”。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欧阳修有《醉翁亭记》,苏轼有《前后赤壁赋》。“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萧统《陶渊明集序》);李杜诗文中,写到酒的,李白有170首(篇),占其诗文的百分之十六强,杜甫有300首(篇),占其诗文的百分之二十一强(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就会黯然失色。
  酒后幻觉中人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生命得到升华的“超然”境界,成就了一批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大师的精典之作。酒给文人以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杜甫《饮中八仙歌》)。酒后作诗,才思敏捷,妙笔生花,妙语连珠。张说《醉中作》:“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贺知章《春兴》:“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陆游《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书法艺术中,酒的功效更是奇异。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留下了“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此外,在中国小说戏剧创作中,酒是构思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素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的“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京剧中的《贵妃醉酒》都是家喻户晓的借酒说事的精典之作。一个“酒”字,演绎了人世间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普通百姓叱咤风云、风云际会、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