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啸宇 的回答 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理由让日本人选择单体弓而不是复合弓作为主流的弓箭武器。 因为复合弓涉及多种湿度膨胀系数不同材料的粘合问题,而日本属于海洋气候,湿度高且含盐分,因此在大陆很耐用的复合弓到了日本列岛寿命就会大大缩短,威力会大幅下降。 另一个是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整体上缺乏畜牧经济,牛羊都很少,而复合弓的粘合剂主要是骨胶,因此制造起来也相对困难,使用鱼胶倒是可以,但同样由于动物角和筋的缺乏,造出的复合弓质量也无法保证。 事实上,和弓并不是完全的单体弓,它也是由竹木两部分粘合组成的,后来主要的受力部分是桑木和梓木的,(和弓的粘合使用鱼胶,但由于粘合处不像复合弓那样承受拉力,所以力学上是一个整体),只是没有复合弓中组成反曲的部件(弹性材料分为两层,有一层是反向粘合的,因此力学上是一个张力结构)。所以,和弓除了最基础的木丸弓之外,其实在制造工艺上和比较熟悉的欧洲,尤其是英格兰长弓不属于一个类型。不过现在一般在中小学弓道修习中使用的是单体弓,大概是为了省钱? 由于力学上依然是单体弓,所以依然只能造的很长才有实战意义,但如上面说的,古代日本人的身高实在是没救了,170已经被称为巨人,所以只能形成这种不对称的弓型设计,而且发展出与复合弓完全不同的射箭手法与姿势(下文的箭台位置显然是一个因素,但这是结果还是原因就另论了,从世界上现存的单体弓而言,肯定是箭台位于相对的中点首先出现的)。因为这些因素限制,日本弓虽然在精度上其实不输复合弓多少,射程上从三十米到六十米都能做到威力均衡,但使用技巧非常复杂,没有名师指点是搞不定的。 虽然一般农民兵也会使用一根绳子加一段木头的木丸弓,但射程和威力就很可怜了,也没法有效齐射(乱箭而已,像蒙古人和宋代步兵那样高效的箭阵比较有难度),真正的弓箭技术则成为少数精英武士的特殊技能,其实会的人比懂剑术的少得多。所以,日本人一看到铁炮(火绳枪)就立刻引入成为常规兵器了,此后日本的战争规模也一下子扩大了许多倍。 但认为日本弓都是这样的也不对,日本也有较短的骑射用弓和横持的山地作战弓,还有一般步兵用弓,那都是比较接近对称的,长度一般在45到160公分,称之为“半弓”,弓道中有一派就提倡这种更加实用的弓,而现存德川之前的弓中,其实150公分上下的也占了九成以上,很显然,在弓箭作为主战兵器的时代,和弓虽然长,但至少它的实战样式还是在合理范围内的(对于平均身高不超过160CM的古代日本人而言,两米以上的现代和弓有多不实用是可想而知的)。 因为明治时代之后,日本弓道的所谓“和弓”逐渐集中在实用两米以上大弓的几派人上。至于为什么最推崇这种弓,那就不只是实用意义上的原因了,因为日本历史上这种快两人高的弓应该是不用于实战的,实际来源大概和我们先秦的那种射礼差不多(现在出土的先秦弓很少,但离实用也很有距离)。 据我所知,与现代和弓类似的古弓很多都是神道用物,而这类祭祀兵器其实往往造的很大(比如三米多的剑),其实中国过去的依仗兵器也差不多,明代皇帝仪仗大汉将军用的各种兵器也相当有个头,博物馆还可以看到,显然不是为了实用。 张桥 的回答 关于不对称设计,喂喂喂,没有人提到推弓点和搭箭点吗??这完全是为了平衡推弓点和搭箭点而设计的,大部分美猎分体反曲,一体反曲都是这样设计的,只有你真正拿一把弓上手试试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样设计的好处 锦真 的回答 看过这些答案,也就是张桥那个答案相对比较靠谱一些,我再补充一些更详细的资料。
1、传统弓普遍都是上下弓臂不对称的。 请看一直被认为是上下对称的清弓,测量结果是:上弓臂长于下弓臂。
这里要说正法流创立者吉田能安在近距离击穿铁盔的实际实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