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英国长弓长弓发源于威尔士的南部,1150年左右开始有关于它的记载。威尔士位于不列颠岛的西南部,受洋流的影响而温暖湿润,地形起伏,沟壑纵横,到处都是密林和山地草场。威尔士人就在这些山岭之间过着半游牧的生活。他们剽悍好战,尤其擅长利用地形开展小股民兵的骚扰袭击。因此,罗马人撤走以后,盎格鲁― 撒克逊人、维京人等入侵者都没能征服他们。在长期的战争中,他们发展出了长弓这种简单而实用的武器。可惜诺曼底人要难缠得多。诺曼底人征服了英格兰后,分封到边境的伯爵们就开始了对威尔士的蚕食。他们通过修筑彼此呼应的城堡,不断地向威尔士人的腹地推进。经过二百年步步为营的挤压,到了爱德华一世(1239―1307),终于将威尔士并入版图。老爱是英国历史上的一大枭雄,政|治、军事才能都很出众。他被长弓深深地吸引了,先是招募归顺的威尔士人为自己作战,继而通过立法在全英普及长弓。从13世纪末直至16世纪末,长弓一直是英国军队高效而不可或缺的武器,他们凭着它打了不少胜仗,多次以少胜多,甚至转败为胜。一般的长弓长5英尺(1.5米)左右,大致齐眉,个别的长达1.8—2米,比欧洲常见的4尺短弓要长。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长弓的强劲就全靠它了。上好的弓用紫杉木制作,坚硬而有弹性。原料出自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提尔(今天的黎巴嫩)、克里特岛(地中海属希腊)等地,尤以卡斯蒂里亚(西班牙的一部分)的最好。英国国王为此设置了特别配额关税――每进口一桶欧洲大陆产的葡萄酒,都必须缴纳几条紫杉木坯材。不列颠岛上并非不出产优质紫杉,但数量稀少,被老谋深算的英国佬当作战略资源储备严加管理,不准动用。当黑太子远征西班牙、用长弓打败了当地原始的投枪时,卡斯蒂里亚人竟迁怒于树木,立法严令铲除所有的紫杉。榆木、白蜡木、橡木等坚硬的材质也是可用的替代品,但性能总归要差一些。选料十分仔细。制作要严谨,但并不复杂,技艺高超的制弓师傅2个小时之内就能做好一张弓。 英国长弓在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欧洲征战中曾经大出风头。在训练有素的大批长弓手手上,它能成为准确、迅速、密集、致命的武器,用“箭雨”一词来形容英国长弓手的齐射一点都不过分。百年战争时期的一名优秀的长弓手,最快可以达到每分钟10-12支箭的射速——他们甚至能做到‘同时有两支箭在空中飞行 ’,这是同时代的弩、甚至直至19的火枪都远远不能及的。而长弓的有效射程,更是达到了短弓所难以望其项背的200码(183米)左右。 英国长弓击败了法国重装骑士部队,取得了克雷西和阿金库尔的辉煌胜利。但由此而产生的,就是后世对长弓的极度迷信。当然也有因此而产生的极度蔑视。比如,有人引用论文《AnApproachtotheStudyofAncientArcheryusingMathematicalModelling》(Antiquity,71271(124):134(1997))给出了不同材料之间的蓄能状况进行的对比: 长弓9000kgfcm/kg(882J/Kg) 鞑靼弓20000kgfcm/kg(1960J/Kg) 土耳其弓20000kgfcm/kg(1960J/Kg) 现代弓30000kgfcm/kg(2940J/Kg) 也有人提出英国长弓拉力仅有80磅,也就是36公斤左右。蒙古弓的拉力可达到80公斤,而满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由“一个劲儿 ”(二十市斤拉力)循序渐进为“二十个劲儿”甚至“三十个劲儿”,也就是200-300公斤的拉力(满人拉弓力量所需极大,所以满人八旗子弟大都有扳指)。并由此得出长弓的威力并不像历史所描述的那样夸张。这里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些道理,上面论文给出的是不同材料每一千克所能够得出的蓄能情况,长弓是单体弓,蓄能自然比不上我们中国的复合弓,但是为了增加对箭整体推进的力量,所以将单一木料做成弓臂弄得很长。弓臂长了,自然会增加总体的蓄能值。对箭推动的力量也更大了,在欧洲,在长弓得到应用以前,弓箭长时期内不是作为主战兵器而使用,罗马人甚至喜欢使用标枪、投石而不使用弓箭。这就是由于长弓出现以前,单体短弓的杀伤力普遍不足,对于有防护的战士更是如此。以至于欧洲人喜欢排列成紧密的队形作战。但是长弓由于弓臂太长,只能步兵使用,骑兵是难以使用长弓的。骑兵必须使用较短的弓才能在马上进行骑射。比如,英国人曾经试验过给长弓兵配备战马进行迅速的长途机动,在作战时,长弓兵还要下马进行作战就是因为此。单体的短弓射程是难以超过步兵的长弓的。狮心王查理在十字军东征时大出风头,个人认为就是阿拉伯轻骑兵使用的应该是单体短弓,而狮心王所带的长弓手的射程大大超出阿拉伯轻骑兵,狮心王约束骑士下马,在步兵、长弓手、辎重外围进行防护,防止阿拉伯骑兵冲击,这是狮心王在中东沙漠获取战术优势的原因。 拉力所作的功主要分成三部分:推动箭前进所作的功、弦震荡所浪费的功,弓臂恢复原状所浪费的功。这里面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推攻箭所需要的功,其余的所作的都属于无用功。要想使弓弦和弓臂所浪费的功少,那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弓弦和弓臂的质量,因为同等尺寸的功如果弓弦和弓臂恢复原状行程相差并不大。所以说,蓄能值还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上,我们的老祖宗还是十分聪明的。在我们东方,自从东周时期就发明了复合弓,当时制弓使用干、角、胶、筋、丝、漆六种材料复合而成。复合的短弓的射程与威力也不亚于长弓。在唐代有步兵用的长弓和骑兵用的角弓,个人分析,长弓就应该是一种单体弓。而角弓则是复合弓。因为对于唐军而言,每人一弓,弓的需求量极大,采用工艺简单的来大量制作单体弓是正常的。复合弓是弓箭史上的一大进步。从此在东方弓弩成了主战兵器。蒙古骑兵使用这种复合弓横扫欧洲,复合弓的发明功不可没,据说蒙古复合弓属于典型的中国复合弓,又叫双曲反弯弓,下弦之后,弓身弯曲成U字形,蒙古弓极硬,行程短,上弦时需要有好几个人帮助才能上弦。据传说,成吉思汗在年轻时曾经单独一个人给弓上弦。 除了弓的力量以外,拉弓的行程也是箭初速得到提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有诗为证“用弓当用强,用箭当用长”,用弓用强,就是指弓的力量要大,用箭用长,就是指弓的行程要大。我们从上面看出实际上长弓的拉力并不是很强,只有30-40公斤左右(有人说,发现英国古代长弓手的骨骼畸形,并认为这是由于拉弓的力量较大的缘故,个人对此持有异议,因为,蒙古人,满洲人使用的复合弓力量比长弓还大,怎么就没见这些人骨骼畸形呢,个人认为这是由于长弓手长期保持训练的缘故与因为要把弓拉满,而保持一种不自然的射箭姿态的缘故。)。但是长弓的行程很大,箭长3英尺(90厘米),英国长弓手要求身高很严格,必须在 1.75米以上的缘故,个人认为并不是因为力量的缘故,而是因为手臂的长度。因为身高低于1.75米的人力量大的也是比比皆是,力量不能作为长弓手选拔需要身高的原因。身高较高的人,往往手臂长度也较长,也样,可以使用更长的长弓,并将弓拉满。而较矮的人就不行了。在描述我国古代善射者,大都是虎背蜂腰猿臂,比如说养由基、吕布、李广。虎背蜂腰因为背部和胸部肌肉丰满所以力量较大,而猿臂则是胳膊长度很长而且灵活。在我国明代以后,射术强调软弓长箭,认为如果持硬弓则刚刚引满就须发箭,不能久待,命中率反而降低。我认为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强调于命中率强于射击速度,一个是因为中原人与北方人相比力量较小的缘故。而对于骑兵来说,在马上,显然不能把弓拉的很开,所以弓的行程往往很小,而力量却很大,也就是硬弓,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古代南人不善骑射的另一个原因(并不都是因为从小不长在马背上的缘故,也有身体素质限制的缘故)。 那么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长弓的力量并不大,虽然行程很大,但是综合起来看,其箭的初速、威力并不比复合弓强到哪去,可是为什么射程却远远比骑兵用复合弓远很多呢。我认为这是因为射击方法的缘故。我们知道现代火炮射击有间接射击与直射之分,间接射击采用很大的仰角,射程远远大于直射。无论是出了膛的炮弹子弹,还是射出的箭,总是受到两个因素初速的惯性和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形成一个抛物线。从理论上来说,这个抛物线以45度仰角射程为最大,而且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说空气阻力,那么起初速,与末端速度是相同的。而如果考虑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的话,那么以38度或者52度的仰角射程为最大。而英国长弓与其他弓弩不同之处就是在与此,长弓远距离射击是通过采用很大的仰角,向斜上方射出,射出箭的弹道是一种抛物线,从斜上方命中目标。据说英国绿林好汉罗宾汉曾经在小山丘上射出的箭在1英里(1600多米)外穿破了一英寸木板。如果采用仰射的射击术在特定的环境下,不是不可能的,比如说站在小山上,顺风,而且,气压低。而我们无法考证我们东方步兵射击是不是采取这种办法,但是骑兵射击显然很难进行这样的抛射。不过,我们从出土的战国弩机中发现,在弩机的望山上刻有刻度,这显然我国先人已经懂得这一道理。弩机望山上的刻度相当于现代步枪射击时的表尺。在合适的距离上,采取相应的刻度进行瞄准,这样可大大增加命中率,可惜得是,弩机望山的高度显然不可能让弩达到38度的仰角。当然,这也是符合科学的,因为过远的距离会受到空气气流的影响,使得命中率大大下降,可惜这种弩机在以后已经失传了,宋代沈括曾经得到过一种出土的弩机,居然认为十分机巧,献所不及。而在一些争论比如宋踏凳弩(个人一直认为这个凳,应该为蹬,是属于通假字,或者因为某种不可考的原因而写的白字,因为所谓踏凳弩是一种蹶张弩,就是用脚蹬踏上弦的弩,用踏蹬更符合原意)的射程究竟是300米还是900米,也可到此为止了,这是由于射击仰角不同的缘故。 而显然英国人没有我们祖先那么聪明,在弩机望山上刻刻度来解决精确度量仰角的问题。英国人拥有培养长弓手的基础,然后从中选拔优秀者而得到的长弓手。在网上讨论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问:既然英国长弓手这么强,那为什么别的国家不学着建立同样的长弓手部队来对抗,而只是用骑兵跟他们硬拼?这是因为不了解情况而得出的结论。长弓在英国长期作为一种“国技”存在的,尤其是在发源地的威尔士,每一个牧羊人都有一把长弓,并能够熟练使用,他们中许多人把长弓作为自己自卫和养家糊口的“技能”,这是英国人有能力拉起这么一支弓兵队伍的基础;而弓手的训练,和古代一样需要大量的空余时间和精力,就拿仰射这种技艺来说,需要估算目标距离,然后得出仰角,这需要大量训练才可能掌握的内容,用一句“毕生训练而得的技艺”来形容也不为过。在中世纪欧洲诸国除了英国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来培养出一支弓手部队。长弓是很便宜,但是长弓手不是火枪,更不是白菜,不是短时间内经过训练就能成军的。在后世随着生活的改善和英国面向海洋的开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船上怎么训练长弓仰射的技巧???),优秀的长弓手在英国逐渐稀少。在长弓与火枪之争中,曾经有一位将军曾说,我愿意带一队经过训练的火枪手,也不愿意带一队不合格的长弓手。长弓很厉害,甚至比19世纪初期的滑膛枪还要厉害,在火枪长弓之争中,长弓的威力远超过火枪。但是像比试中的那样出色的长弓手可是很难训练。就是英国人自己也很少有足够的合格的长弓手。在英法半年战争中,以英国的人口基数,最多时也不过出动了8000长弓手,其后的战役中长弓手一次比一次少。这是英国人为什么弃长弓而转向火枪的原因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