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兵器漫谈--弓与弩

 军迷学堂 2016-04-18

弓,是为古代冷兵器时代最为典型的一种远射兵器,它的具体发明年代已经难以准确考证,我国曾在考古中发现过二万八千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燧石镞头。相传中华民族的祖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时,黄帝就是以弓矢取胜的。自商周以来,弓始终作为主要射远兵器而备受重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其制作工艺又有了较大的进步,质量也大为提高,因此各国都用它装备部队,大量使用于当时的战争之中,曾被列为兵器之首。那时贵族将门家的男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射”就是射箭,足见当时人们对这一技能的重视。所以古时民间中有哪家生了个男孩后,便在门口挂一张弓,期待男孩长大后能变得勇武有力,能弓善射这样的习俗。即使是在火器出现的初期,弓箭仍以它轻巧灵便、射中率高之长而继续服役军中,在我国一直延用到清朝末年。此外,另有一些中国古籍中的英雄都曾有着高超的操弓武艺。如传说中的射下九个太阳的后弈,射石搏虎的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辕门射戟的吕布,百步穿杨的养由基……等等。



传说中的后弈射日


在中国,弓最初应该是将树枝或竹木弯曲以绳索绷紧而成,而后逐渐出现了复合弓,复合弓力量大,射程远,但对使用者的臂力要求高。世界上对复合弓制造相关事宜的详细记载首见于中国古代的一本关于手工艺的专著――《考工记》,它的作者已无可考证,但已知其成书于战国初年。从那里我们可以看出,那时中国已经对弓的制造有了比较科学的规范。据其记载,制弓需要“干、角、筋、胶、丝、漆”六种基本材料,称之为“六材”,书中对每种材的选用及制作工艺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一般一张弓从选材到制作完成可以交付使用,需跨越两至三年时间。



随着人们对弓的研究不断深化,其种类也逐渐增多。如春秋战国时分王弓、弧弓、夹弓、庚弓、唐弓和大弓六种。其中的王弓和弧弓主要用于战时的守城和车战;夹弓与废弓主要用于打猎。汉代又分为虎贾弓、雕弓、角端弓、路弓、疆弓等。唐代有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种之说,其中长弓步兵用,角弓骑兵用,稍弓与格弓则为皇朝禁卫军使用。唐宋以后直到明清,弓的形制日趋单一化,大致可分为常用弓和练习弓。前者注重射击的准确度,后者练习张弓的臂力,所以练习用的是“大弓”和“长弓”。



古画中的骑射图


当然,对弓的使用与其它常见的冷兵器相似,并不限于中国。古埃及的弓在世界古代史上同样是较为精良的。新王国时期埃及(公元前1553-公元前1085)人的弓一般是用圆木条制成。长度55.5英尺(每英尺为30.48厘米,即152168厘米),中间粗两端逐渐细尖。也有复合材料制成的弓,在木弓上嵌以羚羊角片,外覆一条牛筋,用棕悯树皮将各种复合件紧缠在木弓上。其箭杆长度2234英寸(1英寸为2.54厘米,即约为5686厘米)不等。箭杆材料有木棍、芦苇等,金属箭头,通常有三支羽毛做尾翼。



古埃及壁画中的弓箭手


亚述人的弓弦长度一般短于埃及弓,最长约4英尺(约122厘米)。弓用木料制成,亚述人的弓分角形弓和曲形弓。角形弓整个弓为一样粗细,曲形弓则从中间到两端由粗变细。相比而言,角形弓较小,也较小使用。

印度弓箭在印度古籍中也有详细记载。一般印度人使期的弓按照使用者的身高制做,弓很硬,射箭时采用将一端撑在地上,另一脚蹬弓,双手拉弘的方式进行。其威力巨大,能穿透当时的一般盾牌、衣甲。箭也有竹箭、木箭、铁箭之分。



与中国弓相比,日本由于国内缺乏强大的弹性材料如筋角等,其制作通常采用层压结构和放大形制的方法,这样造就了日本弓多用重箭,其箭速低,但撞击力大的特点。

英国曾在13世纪大力发展弓箭,并对弓具进行改迸,逐渐用长弓取代十字弓。长弓源于威尔斯,后来传到英格兰,长六英尺,通常由一整块的紫杉木制造。长弓一般长5英尺(1.5米)左右,大致齐眉,个别的长达1.82米,比欧洲常见的4尺弓要长,也许这就是其名称的由来吧。长弓射程是十字弓的两倍(最远达400码,即约365米,有效射程接近250码,约230米),速率每分钟可发1012箭。在技术熟练的英国士兵手中,长弓的命中率大大高于十字弓。其威力也极大,在对付步兵时,不需要把弓拉得太紧就可以穿秀他们的皮甲;拉满弓时可以有效对付装甲士兵或装甲骑兵。当时,为保持随时能征募大批有经验的长弓手,英国通常会在各地举行射箭比赛。甚至在自爱德华一世统治期间,弓术被列为义务教育内容,法律规定所有1265岁肢体健全的英国男人都必须在每个星期日做完弥撒后集中到教堂附近的校场练习弓术,逃避训练要课以罚款。英国长弓手最辉煌的胜利之一是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英军在亨利五世的优秀率领下以少胜多击溃法军凭借的就是大批训练有素的长弓手。

有趣的是,传说中西方单手竖起中指以示羞辱对方的手势就源于这场战争。战前法军对英军喊话,说要捉住英国的弓箭手剁掉他们的中指(长弓射箭时中指起很在作用),结果法军战败,于是英国弓箭手纷纷向他们竖起中指来表示“有种来剁我的手指啊!!!”。



英国长弓手


弩(十字弓)

弩最初出现于春秋时期,传说由楚琴氏发明。楚琴氏在战争中感到弓箭的威力还不够,便在弓上装臂,创造了第一把弩。中国在战国时就已广泛使用弩,据史书记载公元前342年马陵之战中庞涓所率的大军就是中了孙膑的弩阵埋伏全军覆没的。汉朝时期,弩已趋成熟。



马陵之战画册


弩在中国也被称作窝弓,西方称之为十字弓。将十字弓的威名远播于西方世界的是欧洲十字军战士。在整个十字军东征的两个多世纪里,十字弓是最为重要的兵器之一。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有的还装有简易的瞄准装置(望山)。有单兵使用的(如十字弩),也有群组使用的(如床弩)。床弩出现于北宋,它利用轮铀、绞索绞动张弓,弩身安装在木架上。《武经总要》中曾详细记载了北宋军队的6种床弩。这些大型床弩,多由多人操作使用,也多用于攻守作战之中。




十字弓(弩)


弩与弓的根本区别在于弩具有延时机构,不须在射击时同时要关注开弓与瞄准两个运作,而是可利用臂、足、腰、机械等多种方式先进行引弓,再从容瞄准,伺机发射。因此弩与弓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弓的使用在都只能依靠臂力进行,这就制约了其射程,同时也对弓箭手的臂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兵源的选拔上产生了很大的限制影响,并且在战时即便好的弓箭手也难以做到持续不断地发箭;而弩则可以综合动作腿部、腰部力量进行装填,可大大提高发射时箭矢的动能,其作用距离更远、穿透能力更强。二是弓箭手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无疑会增加养兵的成本,也不利于快速形成战斗力;而弩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射击平台,开完弓后就无须强大的臂力作支持,所以便于瞄准,命中率更高;更为重要的是操作使用学习简便,一般人稍作训练就可以投入战斗。在十字弓流行于欧洲的前期,它的强大穿透力几乎使骑士的锁子甲完全失效。搞笑的是,因为有了十字弓,一个普通的农夫仅需几小时练习就能在与一名身披重甲的骑士在对抗中处于优势,因此,欧洲骑士团认为,骑士从7岁就开始受训、经过14年磨练才能获得封衔,而死在这样的一个农夫手中是不公平的,所以他们曾多次要求教会禁止使用这种武器。



床弩构造


当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弩与弓相比也有其不足,主要是发射速度逊于弓,且比弓笨重,所以在古代军中,二者通常配合使用。它类似于现代作战中的迫击炮、狙击步枪、机枪、步枪等一起构成自远至近的全程杀伤火力。

连弩:连弩是指通过机械机构,可自动装填、连续射击的弩。它大约出现于战国末期,自汉以后,连弩有了改进。最为著名的是“诸葛连弩”。有关诸葛连弩的早期记载主要集中在《三国志》及其注释之中。《诸葛亮传》中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也就是说诸葛亮曾在前代可一次发射多支弩箭的连弩的基础上,增减了一些部件,设计出了一种弩,可以一次发射十支长八寸的铁弩箭。



后人制作的诸葛连弩


由于记载过于简略,对诸葛连弩的性能人们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同时发出十箭,也有人认为它是可以先后连续发射十箭,也就是一种连发弩。不过堂主倒是觉得它应该更像是一种连发的弩,主要原因是如果同时发射十支箭并确保其都有杀伤力的话,从原理上看似乎没有问题,但那时的材料很难达到这种强度。如果它是同时发射十去箭矢的话,那它则很难成为单兵使用的武器。

直到目前很多人都曾宣称制作、复原了诸葛连弩,但由于缺乏古人的实物乃至图像等方面的物证,诸葛连弩的具体情形至今仍是个谜。(广大军迷可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资料)


  长按上方二维码加关注,即可 获得更多军事资讯!





关注堂主微信
微信号:ccydhz(←长按复制)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