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德国钢琴家吉泽金说:“巴赫作品的力度记号都要按比例降低一级,绝不要超过中强,因为当时的乐器与现在是大不相同的……巴赫的音乐要非常精致,要注意细致的差别……力度要有层次。”
无论你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作为一个新手无外乎都要弹奏《车尔尼钢琴练习曲》,而想要进阶达到非常上手的程度,巴赫的曲子将成为你不二的选择。
贝多芬第一次听到巴赫的音乐时,他说:“这哪里是小溪啊,这明明是大海呀! 巴赫作为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难度,几乎全是复调作品(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具相对独立意义的旋律同时进行),大量的练习复调作品可以很好的提升我们双手的协调性。 (建议wifi下浏览,记得全屏哦) 《小步舞曲》 在巴赫的作品中如下特点是非常显著的。
首先,巴赫的作品节奏很平稳,就拿巴赫的《巴赫初级钢琴曲集》来说,前十四首曲中,无论是难度较低的小步舞曲,还是风笛舞曲、波罗涅兹舞曲和布列舞曲。从开始到结束基本上都处于一个平稳的节奏中,这就有助于你能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其次,巴赫的作品速度相对比较缓慢,当然也有一些较为快速的乐章。但整体上符合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速度,平均律(将八度音程分为十二半音的调律法)的弹奏有助于你在练习过程中找到对乐曲更好的控制点。在《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中,这部可以算作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也是他音乐创作的峰巅,汉斯·彪罗(Hans Guido Von Büllow) 将它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足以看出练习平均律的重要性。 第三,从力度变化来说,我们认为是趋于平稳的。同样,这样的整体感也是巴赫音乐线条的延伸表现。每一首乐曲都在指间缓缓流淌,自然而不拘泥。
第四,多元化的多声部练习,是巴赫作品的很大优点之一,可以帮助你锻炼出更敏锐的听觉,清晰的弹奏出每一个音符,圆润而饱满,对手腕要求极高。 最后,装饰音的使用非常多。这就使得在弹奏当中不可以太强、太弱、太沉,当然也就牵扯到踏板的使用,应该说想要练习好巴赫的曲子,少用踏板是非常必要的,不要让每一个音过于粘连。保持明快和严谨,会让自己在练琴中达到质的飞跃。
因此,基于以上几方面,练好巴赫的曲子绝对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大量的反复练习,难免会有枯燥的感受,但提升也是一定的,在练习的后期一定会感受到巴赫音乐中对于复调音乐巅峰状态的描绘,你也一定有自己的收获。 (建议wifi下浏览,记得全屏哦) 《十二平均律前奏》 在弹奏过程中,二部创意曲和三部创意曲一定是需要反复练习的。这组乐曲强调左手的“独立性”,左右手各弹一个声部,或者双手各弹各的,最后合成三个声部。这种练习并非传统意义上以右手为基准,左手进行伴奏的弹法,会让你的双手更加灵活。 (建议wifi下浏览,记得全屏哦) 《二部创意曲》节选
著名钢琴家朱晓玫,就曾谈到巴赫作品对她一生的影响。尤其是著名《哥德堡变奏曲》。曲子以巴赫1725年为妻子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缓慢且平静地重新回到主题。作为巴赫晚期的作品,曾被人誉为“宛若一匹人人均想驾驭的战马”,也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的一首变奏曲。朱晓玫说:“在这25年中,巴赫的这部作品一定是我每日的必弹曲目。每天早上习练4小时巴赫,于我而言也似“打坐”般的修行。” 这里本来应该是朱晓玫《哥德堡变奏曲》的视频 可是由于微信公号文章的三段视频限制 所以只能麻烦各位回复“zxm” 观看绝对精彩不容错过的朱晓玫老师的演奏 巴赫的作品就如同一部史诗。他的家族也是伟大的,无论是聆听还是弹奏,相信都会启迪你心灵的深度。深沉、悲壮、广阔、而又不缺乏信仰,就如同歌德的评价那样:“巴赫的乐曲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动,我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内在自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 巴赫手稿 48首赋格曲和140多首前奏曲、100多首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世纪回响。 巴赫雕塑 ▼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 欣赏朱晓玫老师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 artvoi特约作者 / Holida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