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教授 张岂之 张岂之,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他主编的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自著有《顾炎武》、《中华人文精神》等。 《说文解字》:道,“所行道也”。用白话文解释,即人们所走的道路,直达的大路叫作“道”。《现代汉语词典》:道作名词时,指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乐群) “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本意是道路,引申为自然法则,称为“天道”,而“人道”则是关于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即社会和人的价值标准。“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研讨,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周易·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是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文明”的同义语,含人的道德情操和社会制度。先秦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一个焦点就是:如何理解“天道”与“人道”。 [责任编辑:蒋正翔]
3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