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心 ,中国每分钟新增6.4个癌症病例超6成发现太晚

 秀水拖蓝 2015-04-14

绝唱jc-520A——以独到的视角看过去、现在、将来。点击标题下蓝字绝唱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趣的阅读。



  4月11日,主题为“科学认识癌症 倡导健康生活”的“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举办,来自中国癌症防控高峰访谈上的一组数据引发各方关注:根据对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1年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我国当年新增癌症病例337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6.4人得癌。

  这样一个最新出炉的数据,听起来很容易让人恐慌:怎么这么多人得癌症?这个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2015年1月16日,歌手姚贝娜因癌症复发病逝,年仅33岁。

专家:超6成癌症患者发现已是中晚期

  昨日,在中国癌症防控高峰访谈上,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面露遗憾地表示,在他们的病人中有60%~80%刚到医院时就已经进入中晚期。他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是对癌症的知识不了解,没有及时发现;第二是发现了一些症状或者一些早期表现,但是没有在意。

  赫捷说:“实际上,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是治愈率却比较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发现晚。”

每分钟6.4人患癌 发病死亡率持续上升

  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陈万青教授透露,根据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项目点上报的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全国新增癌症病例337万,比2010年增加了28万——这相当于每分钟就有6.4个人得癌。

  陈万青说:“我们会保证我们用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有全国代表性的。上报数据的300多个项目点覆盖3亿多人,实际上用的是177个项目点、覆盖约1亿7千万人,样本量足够大。我们根据这个数据,再结合全国人口进行大概的估算。大家看我们这个数据会觉得新增病例上升很快,一年多了将近30万,但实际上考虑到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总体发病率实际上变化不是太大。”

  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绿化表示,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确在上升,并仍将持续一些年,但这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世界上癌症最严重的发病区域是在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北欧地区;我们应该做的,是正视这一现实并加以应对。


有些癌症可以治愈缓解 民众不必谈癌色变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数据发布会造成社会恐慌。对此,陈万青认为,信息的透明虽然会引起一些误读,但是有益于全民的健康意识,现在关注癌症的人多了,大家的防癌、体检意识增强了是好事。

  赫捷同时也提到,癌症有1/3可预防,1/3可治愈,1/3可缓解,民众既不要谈癌色变,也要注意转变生活方式,有针对性的查体,大多数恶性肿瘤都有10~15年的潜伏时间来纠正,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专家建议:少食过夜白菜避免摄入过多致癌物

  的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癌症,但于此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防癌养生节目或者网络帖子,其中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又要打上一个问号。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对于某些节目里提到的“吃红薯防癌”的说法,是否靠谱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绿化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膳食平衡。对于“红薯是健康食品、抗癌食品”的说法,他说:“在30年前的一些北方农村地区,红薯是主食,因为是糖类、胃酸产生多,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相当多。当然,我们的膳食结构中有一定的红薯、杂粮比例,可能对健康是好的。”

  对此,赫捷也表示,现在没有明确研究证明什么食品会致癌,但他也根据现有的统计结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赫捷说:“一些化学物质是和癌有关系的,比如一些腌制的咸菜、酸菜、肉类中提取的亚硝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癌症有直接关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这些化合物有关系的食品,我们就认为和癌有关,应该尽量远离。比如,过了夜的白菜,大菜帮的那种,我是不吃的,过了夜了以后,它的亚硝胺、亚硝酸盐含量偏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