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筋易骨--古战绵拳博客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5-04-14

    中国武学的对人体的修炼原则,是由生物学角度出发的,而不同于西方侧重于机械物理学的方向。西方重肌肉的发达强悍,而东方更重筋骨的坚、韧、活、灵。著名的《易筋经》就是中国传统武学论述筋骨的一部典范,其他如《内功四经》、《苌氏武技书》中均有对筋骨修炼的详实生动的描述。民间功夫谚语“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分”、“筋长一寸,力大三百斤”,太极拳经曰:“力由于骨,劲出于筋”,意拳拳论“筋如弹簧骨如针”、“筋含劲力骨存神”等,筋骨的基础和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人体的所有运动方式均是筋肌牵动下的骨骼运动生发的,中国传统古拳法更是突出骨骼运动,骨力为先,即减少主动肌和对抗肌之间的牵掣内耗,以最大限度节能增效,最小的能耗产生最大的杀伤效果,唯有如此,方能实现速度力量的完美统一,实现技击养生的有机融合。

骨骼

骨的基本结构有骨质、骨髓、骨膜。

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配布于骨的内部,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向一致,因而能承受较大的重量。

骨髓: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位于身体的许多骨骼内,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对于维持机体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骨膜:骨膜是骨表面除关节外所被覆的坚固的结缔组织包膜。在骨端和肌腱附着部位,非常致密地附着在骨上。生长中的骨膜,在其内面有成骨细胞整齐排列,具有造骨细胞的功能,参与骨的增粗生长,对骨的生长(长长,长粗)和增生(断裂愈合)有重要作用。骨膜的作用即营养、生长、再生。

绵拳功法通过静态的扯筋正骨,动态的抻筋拔骨及揉筋旋骨,全方位的抽扯、摩擦、抖震等,对大幅提高骨膜的强韧度,效果非一般功法可比拟。

关节

骨与骨之间由结缔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骨连结的三种形式:1、结缔组织连接,2、软骨连接;3、关节连接。以上前两种相连接处无腔隙而分别由韧带、软骨填充,具备弹性和坚固性,但活动性较小,又称作直接连接。第三种的关节连接又称为间接连接,骨与骨之间相连接处称为关节,能活动的叫“活动关节”,不能活动的叫“不动关节”。此处所说的关节是指活动关节,如四肢的肩、肘、髋、膝等关节。 

人体骨骼206块,人体运动 要靠关节的协同联动来完成。

人体骨骼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关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附着肌肉,构成人体支架。骨骼赋予了人体基本形态,并起着保护、支撑和运动的作用,凭借骨骼你才能站起来,凭借关节你才能动起来!

关节活动规律:

1、大关节主动先行:运动生理学角度,已阐明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大关节主动先行”即成为关节活动的准则,也就是说在人体运动中需要重点控制的是人体躯干的“肩关节”和“髋关节”,因为这两个“关节”在运动中是最易变形的。以大关节主动先行,即传统武术所示的“以大打小”。

2、由内渐外的辐射:由躯干近端开始向外辐射,即关节的活动首先是从身体的近端开始,逐渐扩展至身体的远端,这种特点是人体所固有的运动规律,因此借用好关节活动由内渐外辐射功能,由根源向外辐射至远端梢节,即传统武术中的“以内达外”。

易筋经贯气诀曰:其所以坚硬者,则在逐处之骨节。盖骨节之空隙乃一人之经脉、神明之所流注此处。精神填实,则如铁如钢,伸之不能曲,曲之不能伸,气贯方全。陈鑫公太极拳论曰:骨节松开,肌肤骨节,处处开张。周身一齐合住劲,且周身骨节各处与各处自相呼应而合,如手与足是也。说合则周身一齐扣合住方佳,至于周身骨节,如左右肘,左右肩,上下各处名目相合者,各自一切照样合住。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

《苌氏武技书》中论及关节之要:“骨节者,两骨间之空隙也,……此处精神填实,则如铁如钢……气力方全”,要求“如实沙袋,逐层填实,则虽软物也可使之坚硬”。

少林秋月禅师曰:练到骨节通灵处,周身龙虎任横行,掌心力从足心印,一指霹雳万人惊。

绵拳更是以躯干为主的弹性体,关节柔性韧性的有机连接,周身九节(颈椎、胸椎、腰椎、肩、肘、腕、胯、膝、踝)的内动摩转,盘根交错,而呈现关节相吸相斥的磁性矛盾之力,如此,牵扯往来,一呼百应,均衡完整。

筋膜

筋膜 一词概念较广义,是广泛存在的结缔组织结构,其胶原纤维交织排列,   很少象肌腱和腱膜那样平行地致密排列。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浅筋膜: 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括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等,有些局部还可有乳腺和皮肌。在人体某些部位的浅筋膜内缺乏脂肪组织,如眼睑、阴茎及耳廓等部位。某些部位,如下腹部及会阴部,皮下浅筋膜分为两层,浅层含脂肪较多,深层结缔组织较多。浅筋膜对位于它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的脂肪组织有隔热和贮存能量的作用。

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深筋膜与肌的关系非常密切,随肌的分层而分层,在四肢,深筋膜插入肌群之间,并附着于骨,与骨膜融合,构成肌间隔;包绕肌群的深筋膜构成筋膜鞘;深筋膜还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在肌数目重多而骨面不够广阔的部位,它可以供肌的附着或作为肌的起点。筋膜的厚薄与肌的强弱有关,如大腿肌发达,大腿的深筋膜就显得特别强厚、坚韧。深筋膜除能保护肌免受磨擦外,还可以约束肌的活动,分隔肌群或肌群中的各个肌,以保证肌群或各肌能单独进行活动。它还能形成一些结构如在腕部和踝部,深筋膜增厚,形成支持带,对经过其深部的肌腱有支持和约束作用,并能改变肌的牵引方向,以调节肌的作用。另外,血管和神经都沿着肌间或肌群之间的筋膜间隙行走。

《易筋经·膜论》: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

……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致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练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筋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练气,则筋膜泥而不能起,炼气而不炼筋膜,则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加倍功力,务使周身膜皆腾起与筋齐坚,著于皮,固于肉,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又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认为脂肪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亲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由上述可知,武学中所述的筋膜重点应是深筋膜。深筋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于体内纵横交错,绵密相接,构成一个网状结构。打个比方,丝瓜架子,丝瓜的藤要攀附于架子之上,顺势蔓延,丝瓜结在藤上,架子就是人体的骨架,丝瓜就如内脏器官,那么筋膜即如蔓延密布的藤蔓网络,处处串联,构成有机的整体。若深筋膜网状结构羸弱散断,则内脏系统也必缺乏强大的支撑,会导致各个内脏器官互相之间的位置发生偏离,内脏不能抟紧稳固,人的血液系统也不会畅通无阻。因此,要达到“内壮“,必腾筋膜,顺藤摸瓜可以。

肌腱

每一块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质软有收缩能力,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较硬,没有收缩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着于骨骼。长肌的肌腱多呈圆索状,阔肌的肌腱阔而薄,呈膜状,又叫腱膜。 此处的肌腹即为一些人口中所说的红肌,而肌腱即为白肌,分别控制肌肉的力量,爆发力和耐力。

肌腱的弹性恢复能力使人体运动更经济、更省力。肌腱既有抗伸展力,又有一定的弹性,因而能围绕骨面分散拉力,或改变拉力角度。

以红肌为主的运动员爆发力较强,因此黑人运动员称雄于短跑项目;以白肌为主的运动员耐力更强,所以欧美运动员适合于耐力和对抗型运动项目。黄种人肌肉类型是混合型的。

中国传统功夫,正是以适合自身的人种类型出发,通过合理巧妙的方法,来达到速度、爆发力、耐受力的均衡统一,以适用于高速高频的实战对抗。

韧带

韧带属于致密结缔组织。主要可分为两类:弹性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彼此交织成的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组织(elastic tissue)是以弹性纤维为主的致密结缔组织。粗大的弹性纤维或平行排列成束,如项韧带和黄韧带。韧带白色带状的结缔组织,质坚韧,有弹性,能把骨骼连接在一起,并能固定某些脏器如肝、脾、肾等的位置。

韧带连接骨与骨,相对肌腱连接的是骨和肌肉。韧带的功能为加强关节,维护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围的活动。当遭受暴力,产生非生理性活动,韧带被牵拉而超过其耐受力时,即会发生损伤。

传统内家武学,并不似下腰、劈叉般要求韧带的柔软,并无超越人体极限,类似“老虎凳“般的练法,而是正确认识生理范围,有效整合周身环节,杜绝一切有违生理的手段。

皮腠

皮腠,解剖结构名,即皮肤腠理,是人体卫外的屏障。 腠理系指皮肤、肌肉的纹理。分皮腠、肌腠等。有时又指皮肤和肌肉的交接处,合称皮腠。腠理是渗泄液体,流通和合聚元气的场所,有防御外邪侵袭的功能。腠理和卫气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卫气有温润、充养腠理,控制腠理开合的作用,若卫气平和,则腠理致密,开合有度,能抗御外邪的侵袭,若卫气不足,则腠理疏松,外邪得以随时侵入。

易筋经膜论:“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着于皮”即点明既皮之重要作用——为膜之所着!

皮,是人体最外的第一道防御屏障,不可忽视之。

肖海波先生之“阴阳八盘掌“中所述及:久站无极之式气顺、血和、筋舒、皮健,劲足而有极生焉。

人体最坚韧的皮在肘部,其次是膝。很多杂技类节目,正是利用肘部皮肤的特质来表演“钢针穿臂“等。国外武术专题片曾做过测试,肘击为最大力道最具破坏性的技术。泰拳,擅用肘膝,且因泰国本土气候环境等原因,泰拳手常常赤裸身体,利用滚草坡等手段,练得皮肤紧绷滑腻。传统武学中,亦有专门磨练皮肤的拽皮、揭皮等功法,来造就皮肤的弹韧耐受,并保持高度张力,高度敏感。

易筋之“易”

中国武学中被奉为宝典的易筋经,易骨、易筋而达洗髓,那么如何的易(改造),所要易(改造)的究竟是什么呢?

《易筋经》总论:筋者,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与骨配合。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周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

易筋经以易筋为命题,要“易”的即是要人体骨关节、筋膜、肌腱、韧带、皮肤的功能。

然任何机体组织并不能独立存在和做功,各组织机构必有机的联系为一体,各司其职,一呼百应。传统武学正是以人体内核逐步向外层层辐射渗透,各组织相牵扯联系部位连续不断。此“续断”整合的练习手段,必依照“松柔”为原则纲领,松,是机体由外向内的逐层深入的松,外部松透了,方可感知深层内部组织的存在,并逐渐增强其内在把控能力。柔,关节筋膜网络各处的有机联络,必以柔性的方式蔓延连续,内里只有柔方能百转千回,连绵不断,所谓“沿路缠绵,静运无荒”,此正是“由松入手,积柔成刚,刚后复柔,刚柔相济“,如此才能使得内在组织绵绵不断,密密交织,高度可控,随意施为。

明了了易骨易筋的具体指向,那么所要练就的目标就清晰透明了。所谓的抻筋拔骨、开骨扯筋、旋骨揉筋、腾筋腾膜等中国武术独有的筋骨功夫的操作法则呼之欲出,看得见、摸得着,无有疑惑,无需猜测,剩下的,就是自我的磨砺、整合及运用了。训练的目标:骨质致密(密度增高),骨小梁排列有序,骨膜韧度增强,不断经受深度刺激而获得超量恢复,关节、韧带、肌腱弹性饱满,抗压、抗拉、抗冲击等耐受能力大幅提高。

藤筋藤骨

绵拳讲求:骨重、筋撑、皮绷,谓之“藤筋藤骨藤皮“。

藤蔓,藤本植物,根生于土壤中的一种或柔软的木本或草本的攀援植物。藤筋细腻致密,抗拉性高,极富弹韧,藤骨芯韧而不易拆断,藤皮抗磨耐压。

筋骨皮若“藤”之品格和特性,不折不挠,立根土壤,绵延不断,劲达八荒。

绵拳功法于改善增强筋骨膜络之效验,以抽扯、摩转、旋拧、抖放等方式,立体深层的良性刺激,来增强其弹韧性,周身分布绵密如网,纵横交织丝丝入扣。所谓:内若蛛网缠绵,天衣无缝,外则如披铁衫,血脉相连。

正确修习,则髓海充实,骨密度增高,关节饱满灵润,肌腱、筋膜、韧带强韧高弹,皮绷而滑,如鼓皮满荡,如鱼鳅滑韧,肉松实质上是运动中主动肌与对抗肌之间阴阳均衡,内耗减少,不掣速度与力度的挥发。外在表现为承受力(抗击打、冲撞力)大幅提高,打击力外发轻灵且沉实(速度与力度的完美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