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 欧洲游记 (一)本文转载自sgphoto_ok《维也纳 欧洲游记 (一)》
5点不到起床,赶6点40的飞机,8点50吧,飞机在维也纳机场降落。机场买了维也纳3天交通票,乘CAT----City Airport Train (S7),半小时左右,到达终点站的前一站,Rennweg,预订的旅馆就在这站出口100米远:La Scala, 我叫它“拉 斯卡拉”。这个“拉 斯卡拉”,用我的发音幽默一下,名字很好记住的,号称4星级,却引出了我以后的“逃离萨拉热窝”的笑谈,这是后话了。 第一次乘坐的S7,车厢真空,这样很空的地铁车厢,在国外基本如此,乘坐地铁不受罪。车上手推车的标志,是放婴儿车的: ![]() 由于第一次来,地铁出口出错了,稍稍绕了点路。 旅馆还算不错,原本下午4点才可以入住的,由于前面旅客离开得早,现在就可以入住了。房里有简易厨房,有炊具,餐具,还有冰箱。刚到维也纳,玩心重,就顾不得吃了,记得是简单吃了点瑞典带来的面包肉肠,算作午饭,稍事休息,看看地图,就去美泉宫了。
美泉宫是一座规模仅次于凡尔赛宫的皇宫,进宫参观,不得拍照。人们因为对茜茜公主奇特浪漫的一生格外关注,好多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对欧洲历史不是很清楚的一般游客,就更愿意把美泉宫与茜茜公主联系在一起,甚至或略了她的丈夫,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其实,参观美泉宫之后,才清楚的了解到,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实在是一位特别勤勉的皇帝,他与茜茜公主的相识,有一段很浪漫的故事。 茜茜公主很美丽,性格开朗大方,看她的经历,总会让我想到近代的戴安娜。她们是幸运的,却也是最不幸的。茜茜公主的不幸,很可能的外因来自于她丈夫皇帝的勤勉和不停息的工作。美泉宫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工作室,他们的卧室,他们的餐厅,还有接待贵客的大型豪华“会客室”,无论如何的豪华辉煌,只能记录已经逝去的历史,那种辉煌,即使在当年,也不能丝毫降低茜茜公主对自然、爱情的热烈追求。
美泉宫: ![]() 美泉宫一侧,有太子花园,太子花园廊架,绕花园一周,被茂密的藤类植物覆盖成美丽的绿色长廊。行走其下,遮阳避雨,
![]()
美泉宫对面的制高点上,与美泉宫遥相呼应的象征和平的凯旋门: ![]() 西斜的阳光,把凯旋门装扮得雄伟又通灵。坐在附近的椅子上,欣赏它身上的光影变化,捕捉更美的瞬间,在它前面的草坪上,坐着,甚至躺着拍照,刚才登山的劳累,已经被现在的惬意替代.......。茜茜公主想必一定来过这里,当初的她,不知道是怎么面对这凯旋门的?会有我们现在的如此自由吗?
凯旋门前大片草地:
![]() 花园西周,绿荫丛中,几十座雕像讲述着美丽动人的故事:
早早的起床,从斯德哥尔摩来到维也纳,美泉宫的故事,让人把一天的劳顿忘却。
乘坐地铁U4,可以很方便的回旅馆。维也纳的地铁,是最方便的地铁之一,开放式管理,自助进站,甚至没有“闸口”,出入自如犹如大街逛马路。新买票的,到入口找到检票机,自己检票就行。
La Scala-----,我们住的旅馆,坐落在维也纳内城,一条比巷子宽的支路上。相当于北京王府那样厚重的大门,却有着灵巧的门锁,它总是会自动关闭,上锁。推开大门,需要花费点力气,每每想吸烟,必须带上钥匙,开那厚重的,印象深刻的大门,去大门外,老板很“怪”,还交代要去路对面。 房间内贴了好几张告示,其中一条,对房间没有空调致歉的同时,提示冷风机晚上10点自动关闭。那个老罗马建筑改造的旅馆,住在一楼,通风极其不好,洗浴后浴室的热气,也无处可排,湿热的室内,与很凉快的外面,真是冰火两重天!房间门还是2层,不得不开门睡觉,汗,还是黏黏的,半醒半睡,碾转反辄,兴许3点以后才关门,睡着。
8月7日 维也纳,于我而言,最期望的是蓝色的多瑙河。记得计划这次欧洲行时,有这样的表述:“想在多瑙河畔呆上一天,早晨,上午,还有傍晚和夜幕。期盼着好天气。旅游前的遐想和准备,已然把我带入了《蓝色的多瑙河》的意境中,以至于对身边的喧嚣、杂乱开始抵制,开始讨厌无休止的会议,今天居然开了4个会!尽力集中精神处理事务,只好用闲暇时,午睡时,在头脑中响起的蓝色的多瑙河旋律,来净化诸多的喧嚣与杂乱。” 地铁停在多瑙河大桥上,透过地铁车厢的窗户和地铁站的窗户,蓝色的多瑙河已经映入眼帘。地铁车站就建在多瑙河大桥上,出站,就行走在大桥侧边的人行道上了。 是的,多瑙河畔没有喧嚣,没有杂乱。有的是绿草,黄花,阳光和清新,还有多瑙河跳动的音符。 ![]() 我对世界范围印象深刻的河流,大都不是从世界地理学习来的,密西西比河,是因为小说《混血姑娘》,顿河,是因为小说《静静的顿河》,尼罗河,是因为电影《尼罗河惨案》。
年轻时代的“烙印”,经久而深刻,之后,每年中央电视台转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只要可能,我是必看无疑,大兴录像机的时代,录制的节目,基本只有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是冲着那美好的交响乐,冲着那压轴的,年年新年音乐会必须演出的《蓝色的多瑙河》。 如今,置身于多瑙河畔,蓝色的多瑙河拨动了在心灵的美妙旋律,忽而宁静,忽而欢快,镜头中黄黄的小花们,在微风中起伏,恍惚中,变成了随乐曲起舞的陶醉了的对对舞者.........,融于这样的阳光、和风、蓝色之中,物我两忘。 ........。 女儿饿了,要吃饭。 多瑙河畔的午餐,是我们外出游览全程最美的西餐,物美、味美、价也廉(平均10欧一份)。她们要了鱼,好像还有虾,我,为了吃饱,经饿,要了牛排,还有卷饼。 我的午饭,还有她们的:
女儿有吃的就高兴,饿了就要撅嘴。一顿午餐之后,她又来了精神,提议走过浮桥,去对岸玩。 发现了游艇: ![]()
多瑙河上艑舟,带来了又一次的欢喜, 护照也派上了用处:租船。 自己开着船,在多瑙河,走了好远好远,大桥,沙滩,绿地,还有阳光浴的男男女女........。哦,还有天鹅:这只孤独的天鹅身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的船跟踪了牠好长时间。租船处,见到了一对天鹅,带着他们半大的孩子:还是丑小鸭呢。天鹅与人一样,都有各自的故事。 ![]()
靠岸,想为她们拍一张开船的照片,呵呵,她们就是不敢,怕船靠不了岸,不得已,只能拍船在岸边的照片,效果当然不如船离远点的好了。 心满意足的上岸,心甘情愿的答应陪她们去逛街。住内城的好处,就在于到那里都近,记得到多瑙河,5站左右,昨天去的美泉宫,也只有七.八站路,住处到市中心标志建筑物大教堂,只有2站路。商业街,音乐厅,都在大教堂附近。 上地铁,下车,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步行去商业街途中,见到一教堂,驻足拍照。走来一50岁模样的当地人,友善的对我说,这教堂是维也纳最好的教堂之一,里面比外面更好,值得进去看看。一句我听得懂的“inside is very nise ”,提醒了我:教堂可以随便进,于是,开始了我多次虔诚进教堂的开端-------我不是教徒,可是,我可以感受到教堂的神圣。
![]()
喜欢维也纳的步行街。这里繁华而不喧嚣,悠闲自在。即使不进商店,也有我捕捉的街景,累了,随处可以有休息的椅子坐。甚至我还找到了文学著作中常见的沙滤水,灌了满满一瓶,清凉,甜洌。 细想,对比,我去过许多步行街,还是这里最好。南京路,太噪杂,王府井,商品贵的让人回避,西单也是。南京的新街口,夫子庙,苏州的观前街,还有阳朔的步行街,丽江的四方街,怎么对比,总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包括以后去的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瑞士苏黎世的商业街。 照片为证吧: ![]() 她们逛街,我稍稍陪伴,就开始独自的行摄。维也纳教堂密集,大教堂附近,还有好几处教堂,逐一参观,拍摄,为教堂建筑的精美叫绝,也被教堂庄严肃穆的气氛熏陶。
维也纳大教堂:
![]() ![]() 闲逛,遇见了新娘的马车,一位黑人,坐着马车,领着他的新娘,去教堂?
![]() 闲逛累了,坐下休息就是。在施华洛斯奇门外等她们一起回去。 两天都是回来晚,超市都关了门。牛奶是买不到了。
怕热,关照她们洗澡尽量不要用太热的水,尽量快洗,不是节约用水,实在是害怕房间里的热。即使如此,房间还是热得难受,或许,是我习惯了瑞典凉快的夏天。
8月8日
早早起床,去外面“乘凉”了。
明天要去瑞士,飞机是早晨7点多的。女儿怕这里去机场远,早就预定了S7线机场下一站的旅馆。2天来,细心的女儿发现S7去机场的发车班次很密,机场以远的,发车班次少,早晨去机场,只有2个班次地铁可以选择。打的,要30欧。预定的旅馆不能退,商量结果,还是按计划,退了这里的。
收拾行李,寄存在拉斯卡拉。拉斯卡拉寄存行李,就是让你把行李放在大厅,说是很安全,5、6个摄像头看着呢。
轻装,继续我们的维也纳之行。女儿问:换一个旅馆,不觉麻烦吗?还要应对明天早晨的未知情况,还得多花钱,不遗憾吗?我心里想,巴不得赶快离开这个“热窝”,于是,脱口而出的是:“能逃离“萨拉热窝”,满心快乐!”。萨拉热窝是原南斯拉夫的一个城市,当初,有一部南斯拉夫的电影在中国很有名,大概是《萨拉热窝保卫战》之类的,这里,叫卡拉热窝更合适。
今天要去金色大厅。
按照地图,很容易找到金色大厅的位置。金色大厅,确实耳熟能详,它的内部,也是在电视里见过无数次了。可是,金色大厅的外观,实在不知道什么样,只知道“不起眼”。
确切的位置上,还有卖票的,想来,就是金色大厅了,为了不走冤枉路,远远的开始拍照。
![]() 上面这张照片的相机编号是4777,下面这张是4779,中间只隔了一张照片,发现了“金色大厅”,就在附近远拍,把马路对面的红色建筑也拍下了。其实,下面这张红色的建筑物,才是“金色大厅”
![]() 女儿说,她不是金色大厅的“粉丝”,不去了,在外面等我们。我,6欧元一张票,买了2张,进去参观。刚进去就觉得不对劲,怎么弥漫着宗教味呢?
这里还是一座教堂,是收门票的教堂,既来之,则安之。上了电梯,到了塔顶,近距离的拍摄那美轮美奂的宗教壁画,也令我兴奋不已!
![]() ![]() 女儿也发现不对了,我们已经出来。其实,我一点不后悔这样的错误。去马路对面,买真正的金色大厅参观卷,却是已经错过了英语讲解的时间,不得已,只好买11点德文讲解的场次了。
金色大厅入口:
![]() 金色大厅
![]() 我确实是金色大厅的“粉丝”,确切的说,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粉丝”。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准时在元旦演出。我是热衷的电视收视者。如今,真正置身在金色大厅,虽不能坐享维也纳美好的音乐,却也是满心喜欢了。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离这里不远,也在外面参观了一下。在国内,在上海大剧院看过演出,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也看过演出。凭心而论,国内的演出场地,要比这里宏伟壮观得多,内饰也是第一流的。在国外,真的可以很深刻的感受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愿国内音乐也有一个高速发展期。
.......。
维也纳,祥和友好的维也纳,让我带走了满心的满足,还有什么比“满足”更珍贵呢?
随意的闲逛,再次领略维也纳街景,维也纳的商业区,给了我满心的浪漫,是的,你看看在商业街那么多的相机携带者,看看那么多的拍摄者,看看那么多悠闲的购物和休闲者,还有马车,雕塑,教堂,建筑.......。也许你也会觉得,这里还是观光区。
回宾馆前,女儿提议去每天坐S7地铁站口的冰激凌店吃冰激凌。估计,她也在想“小资”一下。欣然而去。
离开维也纳前晚,到达机场附近小镇,在这里吃了晚饭:
![]() ..........
..........。
写累了,想省略,还是补记一下好: 坐上S7去机场下一站,我们乘坐的那趟S7到了机场,果然往回开,急忙下一站下车,等待有开往机场后一站的车。 好在车站时刻表清楚,车次少,有车就不怕。 到了那个小镇,吃饭,最后那张照片,就是坐在饭店门口的桌子上拍的。 吃完饭,顺着女儿在google地图上下载的图,步行找到了宾馆。 宾馆很新,很大。我们住2楼(欧洲,2楼就是3楼)。一楼有一帮中国孩子,估计是初中生,明天要在维也纳演出,他们在宾馆前面的空地上做最后的练习,用交响乐演奏“山丹丹开花红又红”。在维也纳,没听到交响乐,演出夏休,没想到,在这里听到了中国歌曲,演奏的不错,虽说是孩子。交响乐,演奏中国民乐,感染力比民族乐器强多了。 早晨早早起床,预订5点半出发,素不相识的宾馆驾驶员准时等着我们3人,不仅没有丝毫早起的怨言,主动“good morning”问候,还帮着拎行李。到了机场,还不忘告知国际航班办理登机手续的大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