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课程:怎样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做到精确重建?

 jqw81 2015-04-15

作者:赵辉

上海长征医院 骨科医院 关节外科


髋关节置换的目标是重建一个稳定的、具有负重能力且活动功能良好的长期有效的髋关节。随着关节假体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进步,现在关节在体内存活10-20年已经不是问题,但是现在的关节置换病人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就对关节的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的关节假体,不同的安放位置和角度会带来不同的应力传导模式,只有精确的重建髋关节才能获得最大的使用寿命。





髋关节重建包含这么几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假体固定,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假体远期稳定靠的是骨长入,要想骨长入良好,必须保证初期稳定性。微动<20 um骨组织长入效果最好,40um<微动<150um,假体表面会有骨组织和纤维组织混合长入,微动>150um,基本没有骨组织长入,主要是纤维组织长入。


其次是运动学重建,假体的安放角度和位置会影响活动范围,安放不良会有脱位的风险。假体的运动中心和偏心距会影响肌力平衡,进而影响步态等。


再次是重建肢体长度,要求跟健侧等长。




人工关节假体最核心的部分是摩擦界面,它是由两种摩擦副组成,一是内衬,有聚乙烯、高交联聚乙烯、陶瓷、金属等材质的。二是球头,最常见的是金属和陶瓷的,此外还有一些复合材料的,比如黑晶等。构成一套髋关节的其他部分还有髋臼杯和股骨柄,他们都是为了固定摩擦副而设计的,陶瓷内衬、聚乙烯内衬都不能直接骨长入,因此设计金属外杯承载内衬,让骨长入在外杯表面进行,同样,股骨柄也是起到承载股骨头的作用,之前还有一种表面髋关节置换假体,它没有插入髓腔的股骨柄,股骨头做成空心半球直接套在股骨颈上,但那种设计远期效果不理想,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




髋臼是由髂骨、耻骨、坐骨三块骨头构成的,可以分为前柱、中柱、后柱。其解剖特点是呈半球形,开口朝向前外侧。臼底有髋臼横韧带,术中清理干净。髋臼外杯固定到髋臼窝里主要靠髋臼前后壁夹持力,臼底承受的力量很小。因此在前后壁完好的前提下,臼底有小块缺损可不做修补直接安放外杯。




髋臼情况复杂多变,以正常髋臼为例讲髋臼侧重建。打开髋臼后首先彻底清除髋臼盂唇和卵圆窝内的软组织,然后用髋臼锉从小到大依次打磨髋臼,直至显露出软骨下骨。如果看到软骨下骨有渗血,那么选择非骨水泥假体非常合适,会有良好的骨长入效果。对于高龄患者,可能只能看到松质骨,看不到渗血,这时最好选用骨水泥假体。


打磨髋臼上,必须磨至“真髋臼”,在X片上, “真髋臼”位于泪滴外侧缘。使用试模测试时,“真髋臼”与试样髋臼杯之间必须没有空隙。




做非骨水泥假体除了对骨床有要求外,还需要髋臼前后壁完整,可以提供良好的夹持力。




金属外杯植入之后,如果初期稳定性非常好,建议不要使用螺钉。如果稳定性欠佳,可以使用螺钉辅助固定。螺钉可以起到抗旋转,增加初期稳定性的作用,但一定要把螺钉拧到底,避免钉头凸起影响内衬安放,减少磨损产生。远期稳定性靠骨长入,螺钉失去作用,钉道一方面会引导关节液进入假体内部,另一方面外杯和内衬之间磨损产生的细微颗粒会通过钉道到达骨界面,引起骨溶解。所以,在初期稳定性可靠的情况下不要使用螺钉。




使用骨水泥髋臼杯时,为了增加固定效果,要提前在骨床上打几个孔,放骨水泥之前要清洁干燥骨面。





非骨水泥假体初期靠压配固定,根据厂家假体设计对应关系,选择合适的假体。对于对称型假体,外展角要小于等于45°,前倾角在10-25°之间。这样可以获得较大的活动范围同时又能防脱。尤其是陶瓷内衬,更要小于45°,建议40-45°之间,角度增加会加大陶瓷内衬碎裂的风险。对于非对称性假体,可根据厂家设计选择合适角度。




但是外杯安放外展角小会出现假体上方高于髋臼上缘,导致覆盖不足。这时可以适当增加前倾角来改善覆盖率。适当增加前倾可减少后方不稳,降低后脱位风险。同时还会减少碰撞发生,减少磨损。覆盖率>75%即可保证稳定性。




对称型的聚乙烯内衬,可任意角度安放。有高边等非对称内衬,要把高边一侧置于髋臼正上方偏后一点的位置,左侧2点左右,右侧10点左右。




硬界面的内衬,如陶瓷,与外部之间的链接是靠锥度锁定的,置入内衬前需先清洗外杯内面,置入内衬后先确保没有偏斜再敲打锁定。检查方法为用手指沿着杯缘摸一圈,周围等平。放置倾斜或者颗粒物加入其中可能会造成陶瓷碎裂。




选择骨水泥髋臼假体时,要注意预留骨水泥厚度2-3mm。放水泥前冲洗骨面并干燥。




打入外杯后,对于前方骨赘过多或者前倾角加大引起的骨床高出,需要进行修整,否则会引起撞击。






股骨髓腔形态各异,不同类型的髓腔应该选用不同类型的假体。根据Dorr指数(小转子下10cm髓腔内径比小转子下2cm髓腔内径)可以把髓腔分为A(<50%)、B(50-90%)、C(大于90%)三类。


股骨假体的分类:


1.骨水泥型


2.非骨水泥型:


近端固定型、远端固定型、混合固定型




A、B型髓腔适合选用近端稳定型非骨水泥假体,C型髓腔适合选用远端稳定型假体、混合固定假体或者骨水泥假体。




开口必须紧贴梨状隐窝的前方,尽可能靠外侧开,可以去除大转子部分以获得股骨假体柄的正确力线,避免假体内翻。


股骨柄紧贴股骨髓腔外侧植入,正确的前倾角有赖于入口处的正确定位,入口太靠前将导致股骨假体柄的前倾减小。



采用手动扩髓可保留骨内膜层的松质骨、防止过热引起的骨坏死,同时避免穿出髓腔。




髓腔锉要由小到大依次使用,可用扭转实验判断大小是否合适,髓腔锉打入后,扭转髓腔锉把柄,看锉与骨质之间是否存在微动,如果没有微动则证明大小合适。反之需要加大型号。




无领假体植入深度可有变化,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来调节下肢长度。





髋臼模板技术要点


·假体臼倾斜40—50°

·假体臼下缘在泪滴水平

·假体臼内缘在泪滴外侧

·大小应被骨质包容,尽量保留软骨下骨板

·软骨下骨板保留时测得为最小髋臼

·标记运动中心


股骨柄模板技术要点:


·柄远端稍稍小于髓腔内壁

·假体尖部外侧上缘位于大粗隆与股骨颈交界的指窝下缘

·小粗隆上缘应保留1.5厘米

·大粗隆顶点与股骨头中心的关系


THA术中的偏心距重建





Offset是指旋转中心到股骨轴线的垂直距离,其与外展肌力臂呈正比。恢复正常的offset外展肌才能有效做功。




不同假体有不同的颈干角,不同病人的颈干角也各异,理想的情况是选择跟病人颈干角同样的假体进行置换。这样才能完美重建offset,但假体颈干角往往是固定的,这就需要我们用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


如果病人健侧颈干角小于假体颈干角,这时如果按常规截骨势必会造成术后offset减小,要想获得正常的offset就需要选用加长球头,此时offset虽然恢复了,但下肢长度增加了,如果增加截骨量,假体位置适当下沉会完美解决。




健侧颈干角大于假体颈干角的情况,反之亦然。




某些厂家近几年推出了可调节前倾角、颈干角、offset的假体,虽然可以很好的完美重建髋关节,但是多一个连接界面又会带来松动和磨损等风险。选择性使用。




要想精确重建髋关节,需要术前设计和术中反复测试。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讲骨堂,参与病例讨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