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做内容性听课笔记

 mlml988 2015-04-16

怎样做内容性听课笔记

听课、听讲座等所记下的笔记叫听课笔记。记听课笔记是提高听课效率的一种有效措施。做听课笔记的过程比单纯听、看、回忆的过程更有利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巩固。

听课笔记按目的分为内容性听课笔记和形式性听课笔记。

内容性听课笔记是一般人听课时要求记的,尤其是学生;而形式性听课笔记则主要是教育工作者,演说者等要记的笔记。这里专谈内容性听课笔记。

内容性听课笔记是指只记授课的主要内容,而授课人的授课技巧,授课环境,听课人的反应等都不记的笔记。

做听课笔记是课堂学习的好方法

有的学生认为,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他们不明白做课堂笔记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

巴纳特将确定的大学生分成三组,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然后,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将一篇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读给他们听。最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的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的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的组,学习成绩最差。

这个实验也充分说明了记笔记是课堂学习的好方法。

研究还表明,对于同一时段学习的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高二倍。

做笔记的具体好处如下:

①、记听课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注意的方向。在听课的同时记笔记,能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而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方面。

②、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记笔记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并能帮助学生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从而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③、记听课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去重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又有条理,还会觉得亲切熟悉,复习起来,也事半功倍。

④、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因笔记还会记下授课人所讲的书本上没有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

记听课笔记的注意事项

1. 做好记笔记的准备工作。笔记本是必不可少的。随堂笔记本可以是一个,但最后整理的笔记本最好是每门课程一个,以免几门课的知识混杂,给复习带来不便。还可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同时记笔记的笔以下笔顺畅,书写快速为好。还应准备一支铅笔,以备课堂上在书上做临时“书上笔记”。

2. 要用笔记,而不要依靠录音机。使用录音机,虽然能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全部录下来,但自己没参与记的过程,做笔记的好处已无法体现。录下来的内容复习起来也太费时、费力。

3. 每页笔记的右测划一竖线,留出1/31/4的空白,左侧的大半页纸用于做课堂笔记;右侧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或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

4.切忌抄别人的笔记。抄别人的笔记不利于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只有自己做笔记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意义。

5.要常用常新,定时复习笔记。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因为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和提炼。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这样在综合复习阶段,只要看一下笔记,就可把所有内容全部复习了,查阅内容也很方便。同时能让知识巩固,学习也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还可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做剖析;还可以将笔记另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易错题”等类别。

记听课笔记步骤

一、做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对于做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时间,来分清重点难点、知识网络和思想方法是不容易的,何况还要迅速地记下来。通过预习,能让我们先对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你的注意力就会比较容易集中在那些疑问上,会全身心动用你的耳、眼等感觉器官,记笔记时也知道那些是书本上有的,那些是老师补充强调的,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二、做随堂笔记

随堂笔记就是课堂上做的笔记。它伴随着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

做随堂笔记时注意

1. 上课应听为主,记为辅。不能以笔记代替听课或影响听课,如这样,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

2. 一定要认真听课,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边听边思索;要听、想、记三结合。

3. 为提高记随堂笔记的效率,那些一看就懂的内容可不记;能在书上做的,要优先在书上做(最好是用铅笔在书上写,以便后来的整理),本上有个标记说明就可以了;没听懂的先做个记号,课后再说,先跟上老师的讲解;也不必将每个字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书写;可以简化某些字和词,可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比如用∵代表“因为”,用∴代表“所以”。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从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

4. 由于课堂上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而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因而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当时可能漏记,如漏记了,要保持平静,不要担心,不要总是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听记后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出一定的空间,课后求助同学或老师,把遗漏的笔记尽快补上就是了。

5. 听课时大脑要如同参加考试一样机敏、紧张。分析老师的语言时要抓住要点,尽量将老师讲的知识当堂消化。因为有的老师讲课风趣,有的推理性强,还有的讲课信息量大。你要善于边听边分析边归纳。打个比方,老师这节课讲了一百句话,你就要分清楚哪些是结论性语言,哪些是说明性语言,哪些是过渡性语言,这些语言彼此关系如何,重点要记住哪几句。既做笔记要有选择,应在听课的基础上记,有重点地记下老师讲课的内容。不要只顾记笔记,而没有做到边听边理解边记。

6. 随堂笔记还应根据课型和讲授内容不同,有所侧重的记。

理科课程,就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安排?几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同异?

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书上都有,而且内容完整、语句严谨,科学性与规律性都很强,所以不必记。只着重记老师对概念的解释,和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题的技巧等就行了。

文科课程,比如政治,主要记老师在解释名词、概念时比书上讲得更通俗、更形象的地方,再记一些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要点,从而帮助自己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而社会课又需注意一些事件的背景、过程、意义与影响,以及那些必记的年代。

语文课主要记课文的时代背景、写作特点,某些词语的用法以及老师补充的有关内容等。

外语课则主要记词汇的各种用法和区别等。

7. 记随堂笔记要把握时机。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课和思考为主,做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课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在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2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

随堂笔记可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记重、难点的分析阐述和对某些内容的归纳总结。

记老师的解题思路或者是老师的独到见解。我们应相信老师都是有经验的,老师一再强调的知识点应着重注意,一定要记好、记全、记准。通常,老师强调的知识点往往以关键词和线索性句语形式出现。例如:“下面这几方面非常重要”,“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考试时要考的主要问题是”等等。听到这样的句语,就要注意记录老师即将讲到的关键内容。

我们预习或做题时感到比较难的地方是我们的难点,也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对于这些,不仅要记下知识要点,还要记下有关例句,典型例题等。

记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的提纲、图解和表解。因为这是老师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学习的主要内容绘成的关系图,或者利用列表来加以说明的较重要的东西。它比单纯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如果这个纲要与书上基本一致,则不必记,只需在书上勾画出来就行了;如果与书上不同,老师对本课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组织,这种纲要应该完整地记下来,作为自己复习和总结时的参考。老师上课的板书一般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的,可以说基本概括了所讲部分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知识点的框架。我们记下它,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的结构脉络,前因后果及内在联系,而且会帮助我们消化知识,巩固记忆,并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2. 记补充。老师在讲课时,除了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外,常常还会作些适当的补充,这些补充的内容融入了老师的心血,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启迪思路,开阔视野,都是十分有用的。所以,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老师补充的内容除了记在心上外,还要突出地记在笔记本上。

3. 记问题。一是学习该内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记下来提醒自己,如在预习时尚未搞清楚的问题;二是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记下来便于课后弄懂它。三是记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疑问的地方。有的疑点源于老师的疏忽,有的则可能来自自己的理解错误或遗漏。听课人应该把这些记下来,课后再求教老师或同学,或通过自己思考来解除这些疑惑。

4. 记方法。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常常会讲解解题的技巧、思路和方法。这些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听课人应将这些方法记录在册,并根据所记录下的方法进行理解、复习,并且日积月累,举一反三,这无疑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5. 记心得。听课时,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有时会突发奇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以前认为不相关的观念串在一起,忽然悟出平日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理,或是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新的看法,听课人也不妨将这些思想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于课后复习、理解、整理甚至进行新的创造。

综上所述,做随堂笔记要耳听、眼看、脑想、手动。在听懂的前提下,对获取的知识信息通过大脑的思维,经过“选择-加工-归纳-浓缩-反馈”的过程,再用手有重点地记录下来。记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在学习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达到促进我们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三、及时理解、整理随堂笔记上的内容

下课后,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理解笔记上的内容,这样即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然后整理笔记(可结合作业整理)。因为只有经过整理的笔记,才能成为清晰、有条理、好用的参考材料。整理步骤可如下:

第一步,补,使笔记具有“完整性”。课后要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对随堂笔记中的缺漏、跳跃、省略、符号代文字的这些地方进行修补。(实在忆不起来,可以借同学的笔记参看)

第二步,分,使笔记具有“系统性”。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如,以语文为例,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

第三步,编,使笔记具有“条理性”。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有规律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

第四步,舍,使笔记具有“简明性”。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

第五步,改,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完善。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过于潦草的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对解答课后练习和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具有“准确性”。同时将自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右侧的空白处。

第六步,记,使笔记具有“资料性”。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使其纲目清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笔记本,或一本笔记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可按需所取,快捷好用。

最终整理出来的笔记应跟“阅读笔记”差不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