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格斗技 --3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5-04-16
●磕击棍攻击对手足裸部(图20)。



在对手以拳或腿攻击我方时
,对手的攻击手或攻击脚自然会暴露出来,这时我方就可以抓取机会直接攻击对手的攻击武器。这样的好处在于既可以防守住对手的攻击,又可以借机给对手的攻击武器造成破坏。在对手手持武器时磕击手腕部亦可起到相当好的作用效果,可能一击把对手的武器打飞.
艺术中国
●杵击棍攻击对手腕部(图21)。

●杵击棍攻击对手肘部(图22)。

●杵击棍攻击对手腋下(图23)。

●杵击棍攻击对手下巴(图24)。



这四种杵击棍是以由下向上的攻击路线完成的攻击动作。其中攻击腕部、肘部的动作必须要有足够好的打击准确性做基础。攻击腋下与下巴的动作则是要在对手暴露开两处时才能够得手。如果对手在完全警戒的情况下
,我方主动攻击则此攻击很难得手。

(五)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的基本攻防方法

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基本攻防技法是在咏春拳术和截拳武道的格斗技术上演化、归纳、提炼、加工的一些更适用于在手握短棍时进行的格斗技法。它充分地融合了截拳道与咏春拳的技击风格与技击特色。因为有许多动作的原理、结构是直接来源于这两种拳术
,所以为使技法风格尽量与“原拳术”相协调,其中名称大多还以原称谓贯之。
艺术中国
基本攻防方法中所讲的都是最基本的单招技法。练习时它是一个一个分解的
,用时却是可以随意组合的。这就如同英语中的二十六个字母一样,无论哪个英文单词都是由这些字母组成。

1、摊手棍(图25):此技术是咏春拳中的一个代表性技术。手握短棍做此技术可使原技术更有力更具破坏力。此技术如是有咏春基础的人练习只要在原基础上稍加体会一下握棍后的感觉即可
,如是没有基础的练习者则需要仔细学习,好好研究一下了。

先以棍端指向中线
,以手肘慢慢将前臂迫出,并集中意志将所用的力向假想敌迫过去。只有一度向前的力,并无上、下、左、右的力。因咏春拳很看重“朝面追形”的理论原则,力点向前才能威胁到敌人,上、下、左、右的力是对敌人全无威胁的,故而上、下、左、右是咏春拳所不采的,也是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理论所不采的。当肘部离身体一拳到两拳距离时,由肩、手肘、中线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并要在这个距离内打击对手心窝。这个动作在练习时是慢慢地做的,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样慢吞吞的动作很难攻击住敌人。但咏春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是“甩手直冲”,意思是假如与敌人桥手相接后,敌人的手突然离开你的手,不管他是什么意思,我们只有向前直冲一途,这是最明快直接的攻击敌人的途径。敌人如果采取溜打的手法则是走了一条弧线,在几何学上两点之间直线最近,如能做到“甩手直冲”那是走捷径了。距离的远近就代表了攻击的早与迟。但是“甩手直冲”是受着正常反应的影响,也受着习惯性定律的限制,这两者是很难摆脱的,所以才在练习时这样慢慢地进行,以维持手肘与中线最稳定的三角形状态。

例如摊手棍
,敌人按着你的手,力是向下沉的,若敌人的手突然向你溜打,所按的力突然消失,你的手因惯性的关系,自然往上弹,很容易着了道,若不然的话你的手会向下招格,这个是正常的反应。因为每个人第一时间所做的动作就是保护自己,但这个动作对你的敌人是全无威胁的,随便消极的态度,为我们所不取。可是违反惯性是一件绝对难做到的事,所以摊手棍的动作要保持三角形结构,因为三角形结构是较为稳定的,若压力突然消失往上反弹的幅度也较小,可以尽量做到最接近“甩手直冲”的要求,当然技法的成功主要还是要靠刻苦、勤奋的练习,才能够达到“甩手直冲”的愿望。



2、护手棍(图26):护手棍顾名思意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技法。

护手棍是最直接的对自己中线做防守的动作。而且在使用双手棍时
,护手棍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其实依据咏春·截拳道的搏击思想,攻击与防守都是具有双重性的,两手相互呼应,无论攻击与防守皆有两重步骤,并不会有一击失落或一招失守便陷永无翻身的地步。虽云护手亦是第二个攻击部分,假如使用膀手棍,则必须以护手棍相辅,若膀手失陷,则护手起第二重防守作用。
艺术中国[http://www.]
3、拍手棍(图27):拍手绝少单独运用。咏春·截拳道是极反对单纯消解的手法的
,假如是做消解、主动落入敌人的手里,这是消极的方法。所以拍手往往是配合攻击同时使用的。在咏春·截拳道搏击思想里,与人搏斗时,你若能把握住攻击,敌方的攻击时间相对减少,所以咏春·截拳道搏击思想与咏春拳术一致认为“打手即消手”。
艺术中国
拍手棍在打击类型上以顶端磕击为主
,并尽可能的在应用时以摊手棍或其它相协调的棍法配合使用。

4、拂手棍(图28):两手放于肩下略低的位置
,放轻向外拂出,先动肘部再动短棍顶端左右削去。这招是配合其它技术以磕击为打击方式攻取敌人咽喉部位的,所以力不在重,只求疾准。因为咽喉所能承受的力量并不大。这一招也可以演化成为用短棍棍身横向磕击敌人整个颈部。

5、斩手棍(图29):斩手棍这个动作是取自咏春拳的技术。据说这个动作是古已有之的动作
,在《辞海》里是指手由上向下消解敌方的来势。记载中与咏春拳的斩手形式类似。

6、窒手棍(图30):窒手在广东语音中是疾的意思
,取其速快。当攻击敌人时敌方以挑手消解,另一拳打出,我方转为施用窒手,将敌势转移,所以窒手带有封蔽的意思。此动作主要是要将敌人的拳转移,所以在具体应用时要在做窒手的同时以转马配合,来完成整个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