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拟大中华的构建

 t铜豌豆A852 2015-04-16

杨宗佑:“虚拟大中华”的构建

时间:2012-10-27 11:54:43  点击数: 1260 
【编者按】作者杨宗佑先生系国内知名家谱学专家,现任山东中华家谱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是国内首次提出并积极倡导《关于通过家谱网络构建“虚拟大中华”基本构想》这一重要学术观点的学者。它对于在全球华人中弘扬博大精深的家谱文化,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无可替代的深远而重大的积极意义。

 

 

关于通过家谱网络构建“虚拟大中华”的基本构想
 
        山东中华家谱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杨宗佑
在世界地图上的平面世界或地球仪的球面世界里,清晰的线条勾勒出国与国之间的边界。而真实的人的族群世界则没有那么固定。民族并不像一块块国土那样边界分明。全球移民四处迁移,到处渗透,民族杂居,相互交融。国有固定边界,即主权领土,界限分明,民族无国界,但有血脉相连。中国和中华民族是有重大区别的,中国是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亚洲大国,而中华民族则是遍布全球的民族。
我曾在《中华杨姓谱乘探源》《北方杨氏迁移史》两书的前言中提出构建“虚拟大中华”的设想,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在《中华家谱学》《中华爱国文典》两书中建言,构建“虚拟大中华”网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其后,又在“族根文化与家谱”一文中重申和呼吁构建“虚拟大中华”,然而只见涟漪,未见浪花。细细反思,都怪自己没有把“虚拟大中华”的概念解释清楚,读者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把构建“虚拟大中华”的重要意义阐释明白,读者不知其价值所在;尤其甚者,没有提出构建“虚拟大中华”的具体措施,读者不知如何着手。本文的任务就是对以上不足作一补充。  
所谓“虚拟大中华”,是指中华全民族通过血缘承传和文化认同连结而成的民族整体。之所以称为“虚拟”,是因为这个大中华没有国界疆土之隔,没有高山汪洋之阻,没有国籍居地之别,有的只是血缘联系和文化认同。“虚拟大中华”的内涵是血缘承传和文化认同两个方面,外延是遍布全球的炎黄子孙、华人华裔。构建“虚拟大中华”的历史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量的中华家谱是这种联系的血缘信史和物质载体,共同的文化认同是这种联系的沟通渠道和精神元素。
家谱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奠世系,辨昭穆”的辨识尊卑功能;二是“志名号,续承传”的接续承传功能;三是“叙本系,述始封”的寻根认同功能;四是“明世次,别亲疏”的凝聚族人功能;五是“尊祖先,收宗族”的联络宗支功能;六是“教子孙,传家风”的道德教化功能。家谱的功能决定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其史料价值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古代人物研究具有相当权威的资料价值。二是对于人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三是为封建宗族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料。四是为历史上移民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家谱的文化价值: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中国人民说王道是顺乎自然,换一句话,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的团体便是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在自己独特的环境中,经过几千年的酝酿,由众多氏族融合,自然形成的以汉族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统一民族。相对独立、共同生活的地理生态系统,漫长历史、饱经沧桑的共同创造,彼此密切交往、不断分化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同时也滋生了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民族凝聚力,而各姓氏、各氏族的家谱就是记载这种承传的历史典籍。
今天,炎黄子孙已经走向世界,遍布全球五大洲,海外华人已经超过6000万。“我们是相同的血缘,共有一个家,黄皮肤的旗帜上写着中华。”尽管他们之中已有不少人入籍于所在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国籍认同、政治认同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一年一度,每当我们看到他们远涉重洋,不远万里,沤庥于沮水之滨、桥山之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陵前,共告“五洲风雨疾,华夏有炎黄”,这就是“血浓于水”的情感。台湾有一位叫姜竹的学者专注于研究神农文化,他说:“台湾同胞是非常崇拜炎帝的,那边的炎帝神农庙有121座,每年神农圣诞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总要进行一次祭祀活动,以表达炎帝子孙的爱国之心。目前,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都有烈山宗亲会,这样,在海内、海外、香港、台湾,炎黄两帝已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文化纽带了。”炎黄共祖的文化认同,是以姓氏溯源的谱系为根据的。古代的《世本》和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启其端,历代的姓氏谱系扬其波,它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成了民族共有的潜意识,这正是谱牒文化所发挥的作用。
家谱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应该着重考察谱牒文化产生、发展的过程、现象、规律、社会影响和作用。谱牒文化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只用史料价值的标准来要求它。比如攀援历史名人为始祖的现象,从历史价值的角度考察是不可取的,但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它又往往有名人效应,起了凝聚、鼓舞族群的作用。又如同宗共祖问题,从历史的真实看,任何一个姓氏,其来源都十分复杂,历代改姓、赐姓、冒姓层出不穷,欲求血缘的绝对纯洁,事实上很难。所以,今天的谱学既要重视历史价值的开掘,又要重视文化价值的开发。在实际运用中,我们更要注意挖掘家谱在凝聚社会群体,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家谱的凝聚功能和史料价值,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篇即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其结语又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血脉是生命的传承,家园是精神的寄托。血脉和家园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基因与永恒归属。复兴是民族的期盼,繁荣兴盛是文化的标志,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复兴愿望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二者并肩而行,共生共荣。中华儿女,同根同源,有谱可查;炎黄子孙,同文同种,有书为证。加强对中华家谱学的研究,加强对中华各姓氏家谱的系统整理和利用,对维系民族感情,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沟通交流,实现祖国统一,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家谱是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有力工具。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台湾人民是中华民族血肉相连的一部分,即使台湾的原住民——高山族同胞,也是上海地区古代百越族的后裔。台湾早期移民,绝大多数是从福建、广东、陕西迁去的。明清时期,大陆移居台湾的移民经历了三次高潮,大陆移民占据台湾总人口数的98%。这在许多家谱资料中得到了证实。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寻根,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血缘纽带割不断,祖国领土不可分,台独不得人心。
    其次,家谱是联系、团结海外华侨、华裔,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韧纽带。据统计,海外华人约有6000万,分布在五大洲几乎所有的国家。尽管有相当部分已取得所在国的国籍,但其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祖敬宗、追本溯源的文化传统,海外华人寻根认祖的热潮不断高涨。在世界近万个华人社团中,以宗亲会、同乡会为代表的亲缘性社团占了很大比例,并仍在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常常联合起来,回国祭祀共同的祖先。每年举行的祭祀黄帝、炎帝陵仪式,都有相当多的海外华人参加。在这些联系中,祖国侨乡的家谱及海外华人编修的家谱功不可没。这些家谱资料为海外华人后裔寻根访祖提供了可靠根据,增强了他们对祖国和故乡的依恋之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三,家谱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之源。当今世界华人华侨遍布全球各地,华裔人数更是难以数计。如果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建立家谱网络,依靠血缘基础上的信任,通过虚拟制造、网上贸易、科技交流、远程教育及信息沟通,构建“虚拟大中华”,实现全球华人的一体化经济,“虚拟大中华”就会由虚变实。从而建立起全球范围的大中华经济圈,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现代化传播网络和大规模移民时代使构建“虚拟大中华”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更加必要。具体设想:
一、构建全球华人藏谱基地和祭祀场所:在山东省济南市子房
洞文化旅游生态园内,有一块明代崇祯九年的石碑,上面刻有“五帝阁”的记载,另外还有两块清代康熙十七年、康熙三十九年的重修石碑,分别刻有《重修子房五帝阁碑记》。三皇五帝,包括炎黄,是中华民族的先祖。生态园景区拟在五帝阁的基础上修建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规划图纸已备,且已奠基,但重建资金尚未完全到位。在纪念堂的下面,拟按照文物保存恒温、防潮、通风等要求,修建两层地宫,专门收藏全球华人华裔的家谱、族谱,永久性珍藏。纪念堂内供奉万姓先祖牌位,为游人瞻仰、祭祀先祖提供庄严肃穆场所。山东中华家谱学学会设置此处,专家为寻根访祖者提供咨询。这就形成了藏谱、祭祖、寻根、修谱的一条龙服务。子房洞这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祭祖圣地,集谱学理论研究、家谱撰修培训、家谱收藏利用、谱学文化交流、尊祖敬宗祭祀、寻根溯源咨询于一地,将发挥全方位、宽视觉、多功能的价值,为构建“虚拟大中华”提供活动场所。
二、运用互联网构建家谱网络:中华家谱可以联宗族、联古今、联万姓、联天下,使海外华人的“本根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有谱可查,有谱为证,增强中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现代通信技术和交通工具正在发挥出将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潜力,在移民社群及移民与母国之间形成紧密网络。这种联系既有有形的通信和往返交流,又有无形的血缘及亲情沟通。美籍华人黄炳聪先生曾倡导建立“中华大族谱”,我认为是个很好的思路。在有关专业部门的协调组织下,通过将家谱数字化,实现万姓大归宗,建设中华大族谱。怎样才能实现家谱的数字化?北京的柳哲先生提出了三条途径:一是将公办图书馆的藏谱数字化,二是将民间的藏谱数字化,三是建立一套中华大族谱动态修谱软件,炎黄子孙人人参与,建立本家族的家谱资料库。利用该软件,将各宗族、各姓氏的家谱、族谱从宏观上联为一体,使中华大族谱得到不断更新和完善,“虚拟大中华”的构建就有了雏形。
三、举办全球华人华裔家谱、族谱展览:古代家谱收藏,历来有家族垄断、秘不示人的传统。家谱的价值在于其史料性和文化承传,藏而不用,其价值就被湮没。要破除旧观念,让家谱走出“深闺”,充分挖掘利用好家谱的价值。山东中华家谱学学会拟于明年下半年或后年在山东济南子房洞风景区举办全球华人华裔家谱、族谱展览会,诚望藏谱单位或个人携谱参展或捐谱、赠谱。家谱数量特大,运输不方便者,可以选择有名望、有特点的家谱展出,其余列出目录和简介参展。通过家谱展览,为寻根溯源、收族联宗提供方便,为家谱对接、沟通交流搭建平台,为全球华人华裔家谱、族谱充分利用提供交流场所,同时激发广大炎黄子孙构建“虚拟大中华”的兴趣。
四、加强与世界各地宗亲会、华人社团及家谱学会、姓氏文化研究会的联系与整合:世界各地宗亲会和华人社团是联系当地华人华裔的桥梁和中介。据统计:1996年世界共有华人社团9255个(全球性的华人社团就已超过70个),其中属于亲缘性的宗亲社团占了34%,有3147个。海外宗亲社团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文化凝聚的产物,他们有着强烈寻根的愿望,他们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载体和传播者。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实现全球华人华裔的多链接,全覆盖。目前,中华各姓氏联谊会和各姓氏文化网站很多,要加强交流、沟通和整合,形成合力,既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各自的特色,又要紧紧围绕构建“虚拟大中华”这个总体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构建“虚拟大中华”,实现全球华人的一体化,关系着民族文化的世代承传,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这既是一项恢弘庞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意义深远、价值无限的善行义举,是一项功在当代、事关民族、遗善万年的大事业。诚望全球华人华裔、炎黄子孙中的贤达明君、志士仁人们,尽智竭力,慷慨解囊,资助修建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资助修建藏谱基地、资助建立“中华大族谱”、资助举办全球华人华裔家谱、族谱展览会。在中华家谱的史册上,会永远铭刻着你们的芳名,记载着你们的贡献,记载着这些大善行、大义举。我们深信,在全民族的呵护下,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最后申明,此文仅为一孔之见,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衷心欢迎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充实、完善构建“虚拟大中华”的构想。
(文章来源:本网原创;作者:杨宗佑;日期:2012.10.26;本网编辑:侯欣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